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保障論文 >

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效果評價——以四類低收入群體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9-05-09 21:01
【摘要】: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直接關系到低收入群體的"勞有所得"。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當前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分配處于一種邊緣化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在低收入群體的工資收入仍然較低、獲得的單位福利較少、僅有微薄的經(jīng)營性收入、在社會保障中的受益不足;職工工資與福利制度、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收入群體的工資與單位福利收入有較大的影響;財政金融稅收制度對低收入群體經(jīng)營性收入也有較大的影響。要加快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就必須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制度,消除工資福利待遇的制度性差別;放寬低收入群體經(jīng)營性貸款或資助及稅收優(yōu)惠的條件,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經(jīng)營性收入;推動社會救助的社會化,擴大低收入群體的受益范圍。
[Abstract]:The 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come earned by low-income groups.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how that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low-income groups is in a state of marginalization, mainly in the low-income group's wage income is still low, the unit welfare is less, and there is only a small operating income, the income of the low-income group is still low,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the low-income group is still low. Insufficient benefits in social security; The wage and welfare system of staff and workers, the minimum wage system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age and unit welfare income of low-income group, and the financial, financial and tax system als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perating income of low-income group.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refor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we must improve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 system and eliminate the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in wage and welfare treatment. We should relax the conditions of operating loans or subsidies and tax concessions for low-income groups, improve the operating income of low-income groups,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social assistance,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benefits for low-income groups.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體制改革研究”(07ASH011),項目負責人:陳成文
【分類號】:D6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孫中偉;舒玢玢;;最低工資標準與農(nóng)民工工資——基于珠三角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2 周耀武;黃華綺;;收入分配政策的形成基礎與城鎮(zhèn)弱勢群體保護——對湖南省收入分配現(xiàn)狀的思考[J];金融經(jīng)濟;2005年06期

3 魏章進;韓兆洲;;我國最低工資標準適度性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10年31期

4 魏章進;韓兆洲;;最低工資標準的測算模型及實證檢驗[J];統(tǒng)計與決策;2010年24期

5 楊立雄;;通過社會救助實施社會保護——基于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重構[J];中國軟科學;200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China's Migrant Workers' Social Security[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年02期

2 葉志鵬;鄭蘇法;;基于GDP的最低工資標準德爾菲法測算模型研究[J];調(diào)研世界;2011年10期

3 胡遠華;柯慧飛;;最低工資制度對農(nóng)民工就業(yè)和收入的影響[J];商業(yè)研究;2012年11期

4 張勝輝;;西方國家最低工資標準設定的啟示[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5 劉恩猛;;最低工資制度對農(nóng)民生活水平的影響[J];商業(yè)研究;2013年03期

6 孫中偉;賀霞旭;;工會建設與外來工勞動權益保護——兼論一種“稻草人機制”[J];管理世界;2012年12期

7 王希;張強;;淺析我國最低工資標準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2期

8 淦未宇;劉偉;;基于互惠博弈視角的新生代農(nóng)民工組織支持策略[J];工業(yè)工程;2013年05期

9 張宏宇;周燕華;張建君;;如何緩解農(nóng)民工的疲憊感:對工會和SA8000認證作用的考量[J];管理世界;2014年02期

10 邊俊杰;李慧娟;;農(nóng)村弱勢群體醫(yī)療救助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宏宇;周燕華;張建君;;如何緩解農(nóng)民工的工作壓力和疲憊感:對工會和SA8000認證作用的考量[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梁德友;轉(zhuǎn)型期中國弱勢群體倫理關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樂山;基于財政視角的中國收入分配差距調(diào)節(jié)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3 張新生;我國二元經(jīng)濟與健全社會保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冬;制度經(jīng)濟學視角下的我國主要政策實施與產(chǎn)業(yè)整合的績效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5 李春梅;產(chǎn)品內(nèi)分工與二元勞動力市場[D];南開大學;2013年

6 王欣;農(nóng)民工收入質(zhì)量評估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阿勒騰巴根;完善內(nèi)蒙古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2 劉景海;內(nèi)蒙古最低工資制度的實證分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玲玲;福利依賴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嵩;中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海波;建立農(nóng)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尹冰;我國農(nóng)村社會救助法律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7 朱霞;社會救助視野中的法律援助初探[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8 曹海濤;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效果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9 顧偉敏;社會轉(zhuǎn)型背景下建立分類救助制度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谷珍;河北省農(nóng)村弱勢人群健康現(xiàn)狀評估及策略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立雄;社會保障:權利還是恩賜——從歷史角度的分析[J];財經(jīng)科學;2003年04期

2 羅小蘭;;我國最低工資標準農(nóng)民工就業(yè)效應分析——對全國、地區(qū)及行業(yè)的實證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07年11期

3 羅小蘭;;我國勞動力市場買方壟斷條件下最低工資就業(yè)效應分析[J];財貿(mào)研究;2007年04期

4 王劍,徐康寧;行業(yè)績效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截面數(shù)據(jù)分析[J];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2期

5 彼得·諾蘭;外國人士看中國:全球化浪潮沖擊下的中國大型企業(yè)——對中國產(chǎn)業(yè)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電器工業(yè);2001年04期

6 劉林平;萬向東;張永宏;;制度短缺與勞工短缺——“民工荒”問題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2006年08期

7 韓朝華;周曉艷;;國有企業(yè)利潤的主要來源及其社會福利含義[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2009年06期

8 信衛(wèi)平;;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最低工資標準[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Sylvie Démurger;Martin Fournier;李實;魏眾;;中國經(jīng)濟轉(zhuǎn)型中城鎮(zhèn)勞動力市場分割問題——不同部門職工工資收入差距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10 李曉春;何平;;最低工資線的農(nóng)民工就業(yè)效應——以長三角地區(qū)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強;;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政策取向[J];小康;2006年12期

2 國家信息中心經(jīng)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一場“靜悄悄的”革命[J];理論參考;2006年10期

3 李霽友;再就業(yè)與我國收入分配體制的深化改革[J];理論學習月刊;1998年06期

4 童里;;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黨政論壇;2009年02期

5 黃范章;;推行“財產(chǎn)性收入”大眾化 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姜婷;;政府監(jiān)管在壟斷行業(yè)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中的作用[J];福州黨校學報;2011年01期

7 姚兵;;關于公平理念下的收入分配體制的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年12期

8 ;收入分配體制將進行三大改革[J];共產(chǎn)黨員;2010年15期

9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路徑逐漸清晰[J];共產(chǎn)黨員;2012年08期

10 魏杰;吳健;;協(xié)調(diào)不同利益群體的基本措施[J];湖北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瑞忠;;中國收入分配體制亟待完善[A];第七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06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程言君;;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必須深化的路向——基于按勞分配制度體系建構發(fā)展的追溯與前瞻的論析[A];“財富的生產(chǎn)和分配:中外理論與政策”理論研討會暨中國經(jīng)濟規(guī)律研究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惠屏 崔霞;我市將啟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N];深圳商報;2013年

2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jīng)濟研究所副所長 王小魯;全盤布局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N];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孫薇;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 促進收入分配合理化[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4 楊宜勇 池振合;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基本經(jīng)驗[N];中華新聞報;2008年

5 鐘聲;改革收入分配體制讓人民享受發(fā)展紅利[N];中國改革報;2012年

6 中央黨校世界經(jīng)濟研究室主任 教授 陳江生;毫不猶豫地推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7 高尚全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重點是改變初次收入分配體制性扭曲[N];社會科學報;2007年

8 游以霞;關于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N];貴州政協(xié)報;2008年

9 趙海娟;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路徑逐漸清晰[N];新疆日報(漢);2012年

10 本報特約評論員 顧駿;國家邏輯決定分配體制改革性質(zhì)[N];中國經(jīng)營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麗麗;羅爾斯正義原則及對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啟示[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730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4730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8a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