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涼山彝族民間社會支持體系與國家社保制度互動研究——人類學視野下的福利體系多元主義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heory of welfare pluralism is mostly about the pluralism of welfare providers, whose goal is to find welfare providers outside the state. However,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welfare involves not only providers, but also a whole system. Onl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welfare supply system can guarantee the real sustainable welfare supp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a new welfare provision system to perfect ou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re is a set of civil society support system in the Yi nationality community of Xiaoliangshan.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cultural system of family branch, in-laws, villages and so on. The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redistributive nature, with the principle of obligation and reciprocity as the main providing principle. The final effect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with ethnic groups and culture. Understanding this poi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flect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ocial security at present.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云南大學民族研究院;
【分類號】:D63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家峰;;福利國家改革:福利多元主義及其反思[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05期
2 彭華民;黃葉青;;福利多元主義:福利提供從國家到多元部門的轉(zhuǎn)型[J];南開學報;2006年06期
3 彭華民;;福利三角:一個社會政策分析的范式[J];社會學研究;2006年04期
4 鄭功成;;東亞地區(qū)社會保障模式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勁松;;建構北京市大福利制度的思考[J];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2 吳煒;朱力;;農(nóng)民工住房福利現(xiàn)狀與政策走向——基于福利多元主義的視角[J];長白學刊;2012年02期
3 孫濤;臧秀玲;;歐債危機與資本主義福利國家新變化[J];財經(jīng)科學;2012年06期
4 李昌寶;葉世昌;;略論先秦時期的社會保障思想——中國古代社會保障思想的初步形成[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11年02期
5 賈霄鋒;張艷麗;;城鄉(xiāng)統(tǒng)籌視角下重慶非贏利組織的社會整合功能[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期
6 王作寶;;國外未成年人貧困測度及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7 高靈芝;;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視野中城市低保對象退保難問題研究[J];東岳論叢;2009年02期
8 彭華民;萬國威;;從沉寂到創(chuàng)新:中國社會福利30年學術軌跡審視[J];東岳論叢;2010年08期
9 李琴;;對我國社會醫(yī)療保險的若干思考——論我國社會醫(yī)療保險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完善思路[J];清江論壇;2008年01期
10 趙曉聞;林健;;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國際比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鄧大松;胡宏偉;;中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及其改革回顧[A];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30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葉曉陽;;農(nóng)村義務教育財政:經(jīng)費充足性與地方政府激勵的問題——一個分權均衡模型的激勵相容改進[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永杰;;福利三角結(jié)構視野下的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4 許飛瓊;;商業(yè)保險與社會保障關系演進與重構[A];中國保險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入選論文集(理論卷2)[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祁峰;和諧社會視域下中國城市居家養(yǎng)老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彤;中國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障的經(jīng)濟效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劉春怡;轉(zhuǎn)型期我國城市貧困人口的社會救助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李曉非;工廠家園[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游志能;民族習慣法的經(jīng)濟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吳敏;基于需求與供給視角的機構養(yǎng)老服務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陳立周;發(fā)展型社會政策視野下的邊疆少數(shù)民族農(nóng)村社區(qū)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9 孔娜娜;行動者、關系與過程:基層社會治理的結(jié)構性轉(zhuǎn)換[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王廣彬;中國社會保障法制史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佳怡;我國城市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的制度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黃絢;我國非政府組織與企業(yè)的合作機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王靜;我國養(yǎng)老服務社會化供給中政府角色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鄧宏林;公務員養(yǎng)老保險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周小喬;蘇北欠發(fā)達地區(qū)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執(zhí)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傅勤生;社會醫(y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麗琴;中國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險制度轉(zhuǎn)制成本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蘇映宇;社會性別視角下的社會保障政策公平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鄭開錦;福建省農(nóng)村公共醫(yī)療保障制度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晨光;基于社會排斥視角下的城市貧困空間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彭華民;黃葉青;;福利多元主義:福利提供從國家到多元部門的轉(zhuǎn)型[J];南開學報;2006年06期
2 尤爾根·哈貝馬斯;超越民族國家?——論經(jīng)濟全球化的后果問題[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1999年05期
3 彼得·亞伯拉罕森;杜長宇;;論斯堪的納維亞福利模式及對東亞的啟示[J];社會保障研究;2010年01期
4 林閩鋼;;福利多元主義的興起及其政策實踐[J];社會;2002年07期
5 彭華民;;福利三角:一個社會政策分析的范式[J];社會學研究;2006年04期
6 王卓祺,雅倫·獲加;西方社會政策概念轉(zhuǎn)變及對中國福利制度發(fā)展的啟示[J];社會學研究;1998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編輯部;完善社保制度須標本兼治[J];經(jīng)濟與管理;2002年07期
2 劉慶芝,楊麗紅;社保制度期待完善[J];經(jīng)濟論壇;2003年17期
3 鄭秉文;;著眼于建立社保制度的長效機制[J];紅旗文稿;2005年20期
4 武萍;高希偉;;論社保制度在經(jīng)濟轉(zhuǎn)軌進程中的作用[J];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01期
5 周潤健;;完善了社保制度,,老百姓才敢花錢[J];勞動保障世界;2006年12期
6 南順姬;;關于對社保制度進行改革的幾點建議[J];吉林人大工作;2007年07期
7 平;;社保制度二元性阻礙農(nóng)村人口城市化[J];南方農(nóng)村;2007年03期
8 鄭秉文;;特殊的社保制度 特別的改革路徑——2007年11月法國大罷工述評[J];紅旗文稿;2008年01期
9 陳懷遠;;中國社保制度定型的若干問題初探[J];江漢論壇;2008年12期
10 張慧霞;王東;;社保制度的建設:多元利益的博弈——從農(nóng)民和農(nóng)民工的參保行為反思社保制度的建設[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段睿;;構建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社保制度[A];湖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胡曉義;;十二五時期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A];十二五·新挑戰(zhàn):經(jīng)濟社會綜合風險管理——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1[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鄭秉文;巨災面前的美國社保制度[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 鄭秉文;法國社保制度:安全網(wǎng),還是火藥桶?[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 鄭秉文;社保模式:中國的選擇與法國的教訓[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記者 安鐸;全方位擴大城鄉(xiāng)就業(yè) 加快推進社保制度建設[N];定西日報;2009年
5 記者 史生榮 通訊員 白圖亞;內(nèi)蒙古:深化社保制度惠及152.5萬殘疾人[N];中國財經(jīng)報;2013年
6 周繼堅;社保制度“壁壘”亟須打破[N];光明日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童彤;盡快形成能吸引全群體參與的社保制度[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3年
8 張立美;眾人棄保是對社保制度的不信任[N];中國商報;2013年
9 記者 霍文琦;充分發(fā)揮社保制度“減震器”作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記者 李大慶;專家建議研究實施“從胎兒到墓地”的社保制度[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方治華;包頭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2 邱伶俐;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nóng)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3 張雪;當前形勢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韓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nóng)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601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16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