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2 02:04
本文關鍵詞:成都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失地農民 社會保障 龍?zhí)督值?/b>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進一步推進,我國產生了大量的失地農民。失地農民則會面臨著失業(yè)、失地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的不穩(wěn)定。雖然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每個地區(qū)都出臺了許多關于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相關辦法,但目前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仍然存在廣大的中國城鄉(xiāng)當中,大量失地農民在土地補償、養(yǎng)老、醫(yī)療、就業(yè)等社會保障方面存在著許多新的實際問題,在部分地區(qū),失地農民與基層政府之間的矛盾也比較嚴重,形勢不容樂觀。因此,持續(xù)研究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對于維持社會穩(wěn)定,維護民族團結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成都市龍?zhí)兜貐^(qū)屬于典型的城鄉(xiāng)結合部,是成都市東區(qū)建設的主戰(zhàn)場,是前往新都、金堂等周邊地區(qū)的必經之路。近年,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城東的開發(fā)速度。2011年以來作為“北改建新示范區(qū)”的中心區(qū)域,龍?zhí)兜貐^(qū)將建成都市第一個完全按照城鄉(xiāng)一體化要求設計的功能最完善、占地3000畝的魅力新城。 對失地農民而言,最關心的就是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等諸多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本文通過實地走訪以及農戶訪談,深入調查了成都市龍?zhí)兜貐^(qū)失地農民在集體土地被征用,房屋拆遷過程中的生活與社會保障的現實情況。并結合成都市當前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對龍?zhí)督值朗У剞r民現存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具體分析了失地農民在養(yǎng)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醫(yī)療保障以及失業(yè)保障等方面的狀況與問題。分析出了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問題:(1)土地補償費用偏低(2)土地補償金遲遲不到位(3)失地農民生活消費支出增長迅速(4)失地農民就業(yè)形式單一�?偨Y出了影響龍?zhí)兜貐^(qū)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1)以產值作為征地補償標準不盡合理(2)失地農民土地征收補償程序不完善(3)政府財政保障金投入力度不足(4)農民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原因。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以下4方面的建議(1)多元化保障制度,建立統一的補償標準,進一步理清“補償”與“保障”的關系;增加保障內容,將失地農民子女教育等問題納入保障體系。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應當是多元的,內容豐富的,不僅僅局限在養(yǎng)老、醫(yī)療等方面還可以在就業(yè)教育等領域進行保障。(2)完善管理程序,完善不合理的征地程序,讓農民的意見能納入征地過程,保障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管理程序。(3)加大政府對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力度,增加保障內容,設立基金,改變補償方式;統一補償標準,提高補償水平;嚴格規(guī)定補償金不落實,不得征收土地,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結構可以與城鎮(zhèn)社會保障體系作為參考,甚至高于其水平。(4)增強失地農民就業(yè)培訓的針對性,失地農民的具體情況也多種多樣,應該分年齡,分層次的進行教育培訓,而不是籠統的指導。提出的這些建議旨在促進地方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失地農民 社會保障 龍?zhí)督值?/strong>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323.89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20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義11-12
- 1.2 基本概念界定12-13
- 1.2.1 失地農民12
- 1.2.2 社會保障12-13
- 1.3 文獻綜述13-18
- 1.3.1 國外研究綜述13-15
- 1.3.2 國內研究綜述15-17
- 1.3.3 研究評述17-18
- 1.4 研究目標與內容18
- 1.4.1 研究目標18
- 1.4.2 研究內容18
- 1.5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18-20
- 1.5.1 研究方法18-19
- 1.5.2 研究思路19-20
- 1.6 可能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20
- 2 理論基礎20-22
- 2.1 城市化理論20-21
- 2.2 地租理論21
- 2.3 可持續(xù)生計理論21-22
- 3 成都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概況22-25
- 3.1 成都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的建立22-23
- 3.2 成都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的內容23-25
- 3.2.1 保障對象23
- 3.2.2 保障方式23-24
- 3.2.3 保障水平24-25
- 3.3 成都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的運行25
- 4 龍?zhí)兜貐^(qū)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現狀與分析25-42
- 4.1 調查設計25-27
- 4.1.1 數據來源26
- 4.1.2 問卷設計26
- 4.1.3 樣本分布26-27
- 4.2 龍?zhí)督值垃F狀27-33
- 4.2.1 基本情況27-29
- 4.2.2 土地征用情況29-30
- 4.2.3 社會保險情況30
- 4.2.4 就業(yè)情況30-31
- 4.2.5 失地農民對征地補償滿意度31-33
- 4.3 成功經驗33-37
- 4.3.1 養(yǎng)老保障33-34
- 4.3.2 醫(yī)療保障34-35
- 4.3.3 失業(yè)保障35-36
- 4.3.4 最低生活保障36-37
- 4.4 存在的問題37-40
- 4.4.1 政府土地賠償費用偏低37-38
- 4.4.2 當地土地補償金不到位38
- 4.4.3 失地農民生活消費支出增長過快38-39
- 4.4.4 失地農民就業(yè)形式單一39-40
- 4.5 原因分析40-42
- 4.5.1 以產值作為征地補償標準不盡合理40
- 4.5.2 征收補償程序不完善40-41
- 4.5.3 財政保障資金投入力度不足41-42
- 4.5.4 失地農民自身受教育程度低42
- 5 完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建議42-47
- 5.1 多元化保障制度42-43
- 5.1.1 統一補償標準42-43
- 5.1.2 增加保障內容43
- 5.2 完善管理程序43-44
- 5.2.1 完善征地程序43-44
- 5.2.2 完善社會保障管理程序44
- 5.3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44-45
- 5.3.1 增加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基金44-45
- 5.3.2 補償金不落實,不得征收土地45
- 5.4 增強就業(yè)培訓針對性45-47
- 5.4.1 設立培訓班,分類指導45-46
- 5.4.2 發(fā)展專業(yè)勞務機構46-47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50
- 附錄50-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正紅;葉劍平;;城鄉(xiāng)建設用地節(jié)約集約利用的路徑選擇[J];城市問題;2007年05期
2 張時飛;唐鈞;占少華;;以土地換保障:解決失地農民問題的可行之策[J];紅旗文稿;2004年08期
3 徐琴;農村土地的社會功能與失地農民的利益補償[J];江海學刊;2003年06期
4 樊小鋼;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創(chuàng)新[J];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47期
5 成得禮,董克用;城鄉(xiāng)結合部(北京市)“失地農民”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科學;2004年04期
6 閆艾茹;對建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思考[J];理論探索;2003年05期
7 宋斌文,荊瑋;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理論探討;2004年03期
8 孫永祿;楊一帆;;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基于重慶、成都兩市的調查分析[J];農村經濟;2008年02期
9 馬馳,張榮;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權益保護[J];農業(yè)經濟;2004年03期
10 劉家強;羅蓉;石建昌;;可持續(xù)生計視野下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調查與思考[J];人口研究;2007年04期
,本文編號:1016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1016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