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外來人口的居住空間隔離研究
[Abstract]:Through the census data of 2010 and 200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lien population in Xi'an city, and finds that from 2000 to 2010, the aggregation degree of the foreign popul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decreased, and the aggregation degree of the peripheral region increased. However, the degree of spatial isolation has little change,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atial segregation of foreign population and urban residents a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survey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gregation of alien population living space are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stay in the city and residence stability. 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the community.
【作者單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村社會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項目:空間隔離與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問題研究(12XJC840004)
【分類號】:C92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強;李洋;;居住分異與社會距離[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2 李華;美國的居住隔離[J];城市問題;2002年05期
3 李志剛;劉曄;;中國城市“新移民”社會網絡與空間分異[J];地理學報;2011年06期
4 鄭靜,許學強,陳浩光;廣州市社會空間的因子生態(tài)再分析[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5 甘滿堂;王巖;;農民工住居邊緣化與空間隔離——從城中村到城郊村[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盧國顯;;空間隔離與集中化生存方式:城市農民工與市民的社會距離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雷敏;張子珩;楊莉;;流動人口的居住狀態(tài)與社會融合[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吳慶華;;轉型期我國城市空間隔離探析[J];齊魯學刊;2008年06期
9 俞路;趙永全;;人口分布、隔離指數(shù)及其地理視角——以上海市外來人口分布為例[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7年03期
10 譚日輝;;社會空間分化對城市居民人際關系滿意度的影響研究[J];天府新論;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曉燕;;城市社區(qū)規(guī)劃設計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2期
2 李強;李洋;;居住分異與社會距離[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3 梁秀香;;城市居住隔離的危害及出路探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鄭子敏;;從房地產廣告看城市居住社會分層——以福州市樓盤廣告為研究對象[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7期
5 馬維軍;劉德欽;劉宇;;人口GIS在天津市人口社會空間結構研究中的應用[J];測繪科學;2008年01期
6 趙渺希;;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外來人口社會空間分布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6年01期
7 鄭紹慶;;城市低收入住區(qū)社區(qū)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的文獻綜述[J];中國城市經濟;2010年09期
8 李定珍;論我國城市新居民區(qū)零售業(yè)的發(fā)展[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年01期
9 陳艷;;城市住宅居住隔離現(xiàn)象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10 張述林;王小雪;;1999年以來中國社會地理學研究領域[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陳;;保障性社區(qū)居民的居住—就業(yè)變遷與空間匹配性——基于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區(qū)的調查研究[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春花;李雪銘;張馨;;八十年代以來大連居住空間的擴散及郊區(qū)化初步研究[A];地理學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第九次中國青年地理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張錦榮;;上海市外來流動人口的空間特征解析[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冉;;城市規(guī)劃與生活形態(tài)的耦合解析——試論城市功能分區(qū)的理性回歸[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熳莎;;“地下”與“地上”:聚焦北京一種特殊的“混居”社會空間[A];和諧城市規(guī)劃——2007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彭暉;;四川北路購物中心對地方社會網絡的影響[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徐菊芬;;基于住房需求—供給視角的居住分異機制研究[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鐘桂芬;徐建剛;;轉型期我國小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研究——以福建省長汀縣為例[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卓偉德;;重慶居住空間分異特征研究[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徐菊芬;;中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居住空間形態(tài)對比研究——兼論現(xiàn)代居住區(qū)的社區(qū)性不足[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丹;制度變遷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間結構演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單玉紅;基于土地生態(tài)位和多主體的城市居住空間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3 吳慶華;城市空間類隔離[D];吉林大學;2011年
4 吳良亞;永川構建區(qū)域中心城市的評價與路徑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趙新正;經濟全球化與城市—區(qū)域空間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林順利;空間視野下的中國城市貧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史斌;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距離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8 邵寧;身份與排斥:中美非主流社會群體比較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9 尚正永;城市空間形態(tài)演變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吳亮奎;文化變遷中的課程與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蘭;小議社會變遷下轉型中國的法院司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匡純清;城市低收入社區(qū)構建學習型社區(qū)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韓秀偉;城市居住空間貧富分異現(xiàn)象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4 李振軍;廣州市蘿崗區(qū)森林空間布局規(guī)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張武宏;基于BP神經網絡的城市人居環(huán)境生態(tài)安全評價體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6 孫憶茹;我國流動人口管理的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7 呂雪夢;基于住宅選擇視角的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王軍;不同居住類型農民工的城市融入[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溫富榮;昆明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10 楊濤;地方政府實踐驅動下門戶城市的空間發(fā)展機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尚意,朱立艾,王雯菲,范芝芬;城市交通干線發(fā)展對少數(shù)民族社區(qū)演變的影響——以北京馬甸回族社區(qū)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2 張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區(qū)職能轉移與城市空間結構優(yōu)化[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1年06期
3 呂露光;;城市社會交往的特征與障礙問題分析[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6年04期
4 虞蔚;城市社會空間的研究與規(guī)劃[J];城市規(guī)劃;1986年06期
5 魏立華,閆小培;“城中村”:存續(xù)前提下的轉型——兼論“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規(guī)劃;2005年07期
6 黃怡;城市居住隔離及其研究進程[J];城市規(guī)劃匯刊;2004年05期
7 李小建;;西方社會地理學中的社會空間[J];地理譯報;1987年02期
8 劉海泳,顧朝林;北京流動人口聚落的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J];地理科學;1999年06期
9 許學強,胡華穎,葉嘉安;廣州市社會空間結構的因子生態(tài)分析[J];地理學報;1989年04期
10 朱傳耿,顧朝林,馬榮華,甄峰,張偉;中國流動人口的影響要素與空間分布[J];地理學報;2001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子生,張大力;寓管理教育于服務之中──外來人口管理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求是;2002年07期
2 崔承印;外來人口對北京人口規(guī)模和分布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02年05期
3 朱渭萍,黃萍萍;徐匯區(qū)外來人口自辦學校防病情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3年01期
4 ;全市人口低速增長[J];北京統(tǒng)計;2004年Z1期
5 施杏修,胡黛青;永康市外來人口計生管理的三種模式[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何強;;北京的“城市病”根源何在[J];中國統(tǒng)計;2008年11期
7 宋桂香,楊青;降低外來人口嬰兒死亡率刻不容緩[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8 吳興人;;人口準入與城市承載力[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孫祥虎;;諧音小故事太好笑了[J];讀與寫(小學中高年級版);2010年04期
10 宋迎昌,武偉;北京市外來人口空間集聚特點、形成機制及其調控對策[J];經濟地理;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文華;李雪銘;;外來人口與大連城市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孔志芳;陳益鳴;;一起外來人口集居地細菌性痢疾爆發(fā)調查[A];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張寅;汪新;陳雅琴;張勤;廖鎮(zhèn)江;;外來人口正成為小兒燒傷的主要人群[A];第八屆全國燒傷外科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卞雅彬;;北京市通州區(qū)2001-2004年外來人口肺結核病人管理分析[A];2005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蔣憲平;;關于預防外來人口新生代違法犯罪問題的思考[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袁百利;;關于吳興區(qū)流動人口公共衛(wèi)生管理思路的探索[A];浙江省第十七屆農村醫(yī)學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管理學術會議大會論文集[C];2009年
7 侯亞非;尹德挺;;北京市外來人口特征變化分析[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8 董崇慧;;紹興縣外來人口肺結核新登記情況及一年轉歸分析[A];浙江省結核病控制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9 劉玉照;梁波;;上海市“新移民”身份獲得與結構分化——轉型期外來人口的“移民化”研究[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張淼;王志遠;;外來人口犯罪趨勢與原因分析——以寧波地區(qū)為樣本的分析與考察[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侯永鋒;讓外來人口獲得尊嚴[N];遼寧日報;2003年
2 記者 李亦中 通訊員 黃麗琴;件件實事暖人心[N];長江日報;2007年
3 任紹敏;1900萬人口考驗上海城管能力[N];中國文化報;2006年
4 任紹敏;專家解讀上海1900萬人口“管理挑戰(zhàn)”[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5 韓涵;犯罪率不能成為城市準入的借口[N];甘肅法制報;2006年
6 秦千橋邋張駿;真情奏出和諧曲[N];人民公安報;2008年
7 方帥;北京:外來人口置業(yè)需求急升[N];中國房地產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洪梅;準入不準入:這是個問題[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任琦;石橋之變[N];浙江日報;2003年
10 馬新閃邋本報記者 強洪;外來人口家庭納入?yún)⒃u體系[N];中國婦女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曉馨;城市外來人口健康與醫(yī)療服務利用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閆鳳英;居住行為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3 朱麗萍;上海市外來孕產婦保健管理現(xiàn)況與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楊卡;我國大都市郊區(qū)新城社會空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海寧;就業(yè)、工資和福利權益: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上的外來人口[D];南開大學;2012年
6 胡世俊;生境片斷化與隔離對瀕危植物縉云衛(wèi)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種群特征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7年
7 錢序;上海、廣東外來未婚女工生殖健康行為的生態(tài)學因素及干預探索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9 黃松;尖吻蝮的親緣地理學和保護遺傳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付磊;全球化和市場化進程中大都市的空間結構及其演化[D];同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小林;轉型期傳統(tǒng)居住空間更新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2 鄒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間擴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3 劉麗麗;小戶型居住空間計劃的適應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4 王俠;大城市低收入居住空間發(fā)展研究——以南京市為例[D];東南大學;2004年
5 鄔弋軍;市場化背景下的居住空間變遷[D];同濟大學;2008年
6 黃冬英;廣州珠江新城居住空間形態(tài)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袁兆華;郊區(qū)化視域下濟南市居住空間發(fā)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8 連宏萍;空間的轉換:一項對失地農民住房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張露;人居空間的反思[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10 袁琨;當代藝術家居住空間設計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175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217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