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建設要超越“相信群眾”理念
本文關鍵詞:民主法治建設要超越“相信群眾”理念,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領導來源于人民,應當受到人民相信和信任。相信群眾反映的政治邏輯和性質不但不民主,而且違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是救世主意識在現代中國社會的反映,F實生活中,"相信群眾"的結果往往是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保障。中國民主法治建設應當從"相信群眾"向"被群眾相信"轉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一句口號。但反觀新中國建立以
【作者單位】: 民進上海市委;華東政法大學政黨理論研究所;
【關鍵詞】: 相信群眾 民主法治建設 救世主 馬克思主義理論 人民群眾 主人翁地位 民主社會 政治邏輯 公信力 民主政治
【分類號】:D621;D920.0
【正文快照】: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領導來源于人民,應當受到人民相信和信任。相信群眾反映的政治邏輯和性質不但不民主,而且違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是救世主意識在現代中國社會的反映,F實生活中,“相信群眾”的結果往往是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保障。中國民主法治建設應當從“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雪梅;;論利益結構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關雁春;;中產階級的培育與中國民主法治秩序的建構[J];前沿;2010年22期
3 楊偉榮;;論政治體制進程視閾下公民主體權利的變革[J];領導科學;2010年32期
4 虞云耀;;民主法治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今日浙江;2006年08期
5 崔偉玲;;試論和諧社會中的政務公開建設[J];法制與社會;2007年11期
6 肖鵬青;;努力推進浙江民主法治建設新跨越——浙江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工作回眸[J];今日浙江;2008年01期
7 黃衛(wèi)平;胡學亮;;2008年深圳“政改草案”解讀[J];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01期
8 周敦文;;教育的政治功能與民主法治建設[J];學習月刊;2008年24期
9 劉林;;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民主法治建設調查研究與分析報告[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1期
10 白美云;楊華;;民主法治是通向社會和諧之路[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7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繼新;;信仰重建與社會和諧[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共產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2 王學東;;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新境界[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3 徐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的民族性[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4 趙麗華;;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機制及其運用[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夏禹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6 賀善侃;;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鍵[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7 陳亞杰;;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背景——以新啟蒙運動為中心的歷史考察[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上)[C];2006年
8 葉敏健;;切實提高機關效能,為大力推進我省民主法治建設服好務[A];江西省行政管理學會2009年年會暨江西省機關效能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9 李俊科;逯維娜;;試論科學發(fā)展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A];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04年學術年會“資本論與科學發(fā)展觀”論文集[C];2004年
10 王關興;;試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點——悼念馬克思逝世120周年[A];弘揚革命傳統(tǒng),迎接時代挑戰(zhàn)——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宋貴倫;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N];文匯報;2007年
2 記者 劉占良;全力推動商洛民主法治建設[N];商洛日報;2011年
3 記者 李稹;加強民主法治建設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N];杭州日報;2011年
4 記者 天俊 倩芳;樹立科學發(fā)展觀 推進民主法治建設[N];格爾木日報;2011年
5 北京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石仲泉、鄭德榮;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N];人民日報;2006年
6 本版編輯 李崇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 林建公(國防大學研究員、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 陳章亮(上海市哲學學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陳志尚(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人學學會會長) 侯惠勤(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 黃力之(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構建和諧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N];社會科學報;2006年
7 楊成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N];學習時報;2008年
8 通訊員 鐘仁 本報記者 賴有生;拓寬民主法治建設之路[N];中山日報;2010年
9 市委宣傳部理論處長 陳永淵;用科學理論服務改革發(fā)展的實踐[N];臺州日報;2009年
10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 石仲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N];寧波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國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國家政治公正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楊宏庭;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呂艷紅;政治哲學視野中的能力與公正[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4 范偉;新國家觀[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5 曹毅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林志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及其規(guī)律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7 阮東彪;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
8 鄭繼江;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情結探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宋善文;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峰;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祖國;論加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田歧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全燕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確立[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智;馬克思人的解放學說及其對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啟迪[D];蘭州大學;2008年
5 付健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實踐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李開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思考[D];蘇州大學;2007年
7 劉崢;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理論支點管窺[D];中南大學;2005年
8 姜華;馬克思主義中的“以人為本”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江蘇大學;2007年
9 王衛(wèi)明;井岡山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路徑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10 隗兵;市民社會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民主法治建設要超越“相信群眾”理念,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4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9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