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時代意義與課程資源建設
本文關鍵詞:我國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時代意義與課程資源建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是當前社會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公民意識的內(nèi)涵主要包括公民的主體意識、公民的權利意識、公民的責任與義務意識、公民的法律意識、公民的道德意識,此外,公民意識還包括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等方面的意識。深化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就學校來說,要明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公民意識教育;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挖掘隱性教育資源,注意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
【作者單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室;
【關鍵詞】: 公民意識教育 中學生 課程資源
【分類號】:G631
【正文快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眾的公民意識逐漸覺醒并得到彰顯,反映了我國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在1998年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特別是抗震救災等斗爭中,民眾的公民意識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數(shù)不盡的動人情景:許多城市的人們自發(f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陸藝;;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大眾化探析——以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為例[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許耀桐;;大力加強公民意識教育[J];求是;2009年05期
3 檀傳寶;;當前公民教育應當關切的三個重要命題[J];人民教育;2007年Z3期
4 鄭杭生;;從政治學、社會學視角看公民意識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J];學術研究;2008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明光;[N];中國教育報;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桂玲;;工科高職院校學生應用文學習興趣淡薄分析及對策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熊春林;黃正泉;熊亮;;高等農(nóng)業(yè)院校應用型人才人文素質(zhì)教育課程體系改革[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34期
3 徐子芳;王金香;王慶平;;增強教學親和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張明晶;;80后青年語文教師的迷失與救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5 袁利;;淺談素質(zhì)教育下“和風細雨”式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6 王婉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探索[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王有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移動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8 苗培周;楊晶;王彤;;學研結合,培養(yǎng)和訓練高師學生科研能力[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趙庭;;家校合作的阻滯因素及消解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張榮花;;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對情感教學的啟示[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景勤;;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玉生;;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機制新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羅婧;;貧困地區(qū)學前教育發(fā)展的思考[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沈會成;;學困生的轉化與預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5 張峰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選擇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策略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2011年)[C];2011年
6 董朝霞;張譯文;;黨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設計[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4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素梅;中美政府績效審計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劉會貴;基礎教育名師職業(yè)幸福的文化場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鄧樺;云南文山藍靛瑤“度戒”儀式教育過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明智;高校新資助政策及其實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發(fā)軍;農(nóng)村學業(yè)不良初中生學業(yè)成敗歸因現(xiàn)狀及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晗;從情感維度優(yōu)化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6 孟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現(xiàn)狀思考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永春;初中小班化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麗艷;再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布白手法的運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白春屹;中學語文教師角色現(xiàn)代轉型思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冷寧;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升臻;;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再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2 鄭杭生;正確理解民主和科學的含義——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的一個重要問題[J];高校社會科學;1989年03期
3 周宏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二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年08期
4 于曉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研究回顧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紅梅;;面對學生不經(jīng)意發(fā)出的聲音……[J];今日教育;2007年01期
2 夏開榮;;新課程思想品德教材資源探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年07期
3 肖永江;;淺探如何在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掘課程資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2期
4 李初霞;;開發(fā)課程資源 追求有效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09年12期
5 王紅梅;;面對學生不經(jīng)意發(fā)出的聲音[J];小學教學研究;2007年03期
6 劉雍;;淺談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文教資料;2009年14期
7 陳吉虹;;開發(fā)人口教育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4年09期
8 楊潘順;;試論健康教育背景下基礎教育中開發(fā)體育校本課程的著眼點[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9 鄒細英;;淺談初一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使用[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陳蘭江;;思想品德課生成資源的調(diào)控[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光;;鄉(xiāng)土資源的開發(fā)形式和手段[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張慧英;;談化學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fā)[A];中國化學會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高自強;張海;;中小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課程資源開發(fā)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翟一飛;;中學生體育鍛煉自我妨礙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程軍;;宣泄與健康——淺談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6 程軍;;宣泄與健康——淺談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導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7 孟四清;;中學生問題行為量表的理論構建與編制[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文庫》(中)[C];2011年
8 汪之頊;楊振宇;蔭士安;;不同性別中學生青春期前后學習成績變化的分析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五屆婦幼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9 黃盈;馬麗莉;梁寶勇;;對中學生生活應激和困擾癥狀的調(diào)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龔翠萍;張捷;;包頭市宏志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對照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成雄 王玉國;市三運會暨第二屆中學生運動會閉幕[N];天水日報;2009年
2 趙文;中學生為何不認技校這條路[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7年
3 商州二職中 王小亞;當代中學生心理及行為淺析[N];商洛日報;2006年
4 朱劍慧;以色列中學生:成績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5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檔觀[N];雅安日報;2008年
6 黃艾禾;一個另類中學生的寫作世界[N];光明日報;2008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會實踐 中學生不能畢業(yè)[N];寶雞日報;2009年
8 記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學生發(fā)明英文規(guī)范 書寫訓練方案獲國家專利[N];赤峰日報;2010年
9 高密市第五中學 吳賓;新課標下中學生體育課學習興趣的探究[N];學知報;2010年
10 ;迷失在“伊甸園”[N];自貢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洋;中學生擔憂的一般傾向性和內(nèi)容特殊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賴運成;中學生人際敏感性的結構、特點及其與相關因素的關系[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3 鄭淮;場域視野下的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肖漢仕;中學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編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預[D];中南大學;2007年
5 趙瑞情;中學生社團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亓圣華;中學生羞恥感與身體鍛煉之間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月娟;中學生學習能力傾向測驗的初步編制[D];中南大學;2002年
8 楊小洋;中學生個人認識論的特點及與自我提問、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系[D];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倩;學校心理輔導的效果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雪怡;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生青德;科學課程資源探微[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馬麗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丙先;大眾文化:語文課程資源的新視野[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玲;《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及其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蘇;歷史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fā)新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段兆兵;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教師專業(yè)成長[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崔小文;因地制宜開發(fā)研究型課程及課程資源[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桂榮;試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郭曉瑩;地方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時代意義與課程資源建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9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5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