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行政問責法制建設研究
[Abstract]:On 22 May 2009,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liberated on and adopted the interim provisions on the Accountability of leading cadr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On June 30,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ficially issued the interim provisions, which came into effect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So far, marks our country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obtained the stage achievement. If 2008 is the year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2009 is the year of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local level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 series of special legal systems on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have been promulgated, which are detailed in terms of the subject of accountability, the object of accountability, the scope of accountability, the way of accountability, the procedure of accountability, the remedy of accountability, and so on. Accountability has changed from "non-institutionalization" to "institutionalization". However, the legislative practice of accountability still lags behind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lity. The accountability legal system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accountability subjects, narrow accountability scope, uncertain accountability objects, imperfect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mplementing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the valu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China.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 unified law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perfect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2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從燕;;聯(lián)合國履行R2P的責任性質(zhì):從政治責任邁向法律義務[J];法學家;2011年04期
2 解志勇;李培磊;;我國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的重構(gòu)——政治責任、道德責任的法治化[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薄建國;;教育行政問責中的法律責任、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4 謝武忠;;軍隊干部要肩負起管好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責任[J];傳承;2011年19期
5 ;大家庭文摘[J];民族大家庭;2011年04期
6 冷志義;;政治機關要履行好 抓思想作風建設的政治責任[J];政工學刊;2011年07期
7 敖銀興;甘元超;;炮兵上高山 晝夜送水忙[J];西南民兵;2010年05期
8 王偉;;《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guī)定》系列講座(三) 準確把握責任內(nèi)容 切實擔負政治責任[J];中國監(jiān)察;2011年11期
9 尹權(quán);;試論我國行政問責制度的困境與出路[J];企業(yè)導報;2011年10期
10 于希富;;做好老干部信訪工作的政治責任[J];中國石油企業(yè);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明軍;魏青松;;論社會轉(zhuǎn)型期政府的政治責任[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2 攸笛;;對行政問責若干問題的進一步探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行政問責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7·理論�?C];2007年
3 王嵐;;解讀和諧社會中的責任政府[A];服務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C];2006年
4 齊力;孟繁華;;當前我國行政問責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行政問責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7·理論�?C];2007年
5 于曉光;宋慧宇;;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行政問責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7·理論專刊)[C];2007年
6 孟繁華;宮立杰;;服務型政府問責體系建設[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白城市委黨校課題組;葉愛萍;;深化行政問責制問題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8 攸笛;鄭吉萍;;當前官員問責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A];服務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C];2006年
9 張鳳奎;張志宇;;打造責任政府——通向和諧社會之路[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10 顧愛華;;中國公共行政責任與追究制度探討[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童俊偉;學習是一種政治責任[N];金華日報;2005年
2 記者 王銀勝;切實擔起政治責任 推動法院科學發(fā)展[N];人民法院報;2009年
3 記者 劉悅;切實肩負政治責任 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 開創(chuàng)地區(qū)和諧穩(wěn)定新局面[N];鄂爾多斯日報;2010年
4 通訊員 汪志勇 黃世偉;強化政治責任 自覺服務大局[N];安徽日報;2011年
5 記者 郝殷琳;牢記政治責任 發(fā)揮示范作用[N];東營日報;2011年
6 自治區(qū)黨委講師團辦公室主任 教授 王亞蘭;政治責任必須擔當[N];寧夏日報;2011年
7 劉濟瑞;善待媒體是一種政治責任[N];光明日報;2011年
8 張維;善待媒體是一種政治責任[N];溫州日報;2011年
9 總裝備部政治部主任 王家勝;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來落實[N];解放軍報;2011年
10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黨委書記 劉建成;學習是一種政治責任[N];中國海洋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賢明;論政治責任[D];吉林大學;1999年
2 楊三正;宏觀調(diào)控權(quán)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3 田俠;行政問責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4 袁雷;論體育對政治發(fā)展的價值[D];吉林大學;2009年
5 楊淑萍;行政分權(quán)視野下地方責任政府的構(gòu)建[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盛榮華;黨政干部無為問責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鄒健;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的黨政領導干部問責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8 張德峰;宏觀調(diào)控法律責任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9 楊健瀟;論政治功利主義[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王一星;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問責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晶;我國行政問責法制建設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霍小燕;以人為本: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責任之價值析論[D];華僑大學;2011年
3 蔣浩;我國政府官員問責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徐延吉;試論中國建立責任政府制度的必要性[D];外交學院;2009年
5 陳海民;公務員行政倫理責任法治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6 李娜;引咎辭職的法理解析[D];吉林大學;2007年
7 王新寶;我國行政決策中的政治責任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8 胡冰;行政決策中政治責任的實現(xiàn)途徑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9 洪磊;特別權(quán)力關系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鄧魯峰;論責任政府[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537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5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