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后知識界對民主政治的認識和選擇
本文關(guān)鍵詞: “九一八” 知識界 民主政治 抗日 出處:《求索》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長期以來,學術(shù)界在研究“九一八”后的這段歷史時,研究較多的是1930年代胡適、錢端升、丁文江等人以《獨立評論》為主要陣地、圍繞“民主與獨裁”的爭論,很少全面梳理當時的知識界對民主政治的認識以及基于此種認識而對民主政治的選擇。只有實行民主政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動員和團結(jié)全國各界力量一致對外,以挽救民族危亡,取得抗日斗爭的最后勝利;只有實行民主政治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軍閥的割據(jù),完成國家的統(tǒng)一,從而實現(xiàn)國家的長治久安;只有實行民主政治才能使老百姓感覺到國家可愛,以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并最終成為具有現(xiàn)代政治知識、現(xiàn)代國家觀念的國民。這是“九一八”后知識界對中國民主政治的認識和選擇。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when the academic circles studied this period of history after "918", most of them studied the controversy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among Hu Shi, Qian Duansheng, Ding Wenjiang and others in the 1930s, taking "Independent Review" as their main position. Few comprehensive combing of the intellectuals' understanding of democracy at that time and the choice of democratic politic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Onl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can we mobilize and unite all sectors of the country together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o the maximum extent, in order to save the nation from peril. The ultimate victory in the anti-Japanese struggle; on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can fundamentally eliminate the separation of warlords and complete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thereby achieving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and only the practice of democratic politics can make the people feel that the country is lovel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to the country and eventually become a nation with modern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modern national concept, this is the intellectual's understanding and choice of Chinese democratic politics after "918".
【作者單位】: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國經(jīng);;為什么要紀念“九一八”[A];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論文集[C];2004年
2 ;毋忘“九一八” 牢記抗戰(zhàn)史[A];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論文集[C];2004年
3 鄭大華;;“九一八”后的民族復興思潮[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中卷)[C];2005年
4 羅敏;;蔣介石與1932年的汪(精衛(wèi))、張(學良)交惡[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1年卷)[C];2012年
5 鄭林慶;;為什么搞“摩擦”?[A];歷史的回顧與啟示——摩擦學創(chuàng)立40周年紀念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程麗紅 李樹果 吳滔;沈陽市將“九一八”撞鐘鳴警提至白天舉行[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木云;來自“九一八”的思考[N];遼源日報;2011年
3 記者 辛陽;遼寧 銘記國恥“九一八”[N];人民日報;2012年
4 國際問題專家 華益文;勿忘“九一八” 保持強國勢[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5 高昌;今天,,我們怎樣紀念“九一八”[N];中國文化報;2014年
6 寧新平;今天我們應(yīng)該怎樣紀念“九一八”[N];遼寧日報;2014年
7 記者 劉維濤;“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沈陽舉行[N];人民日報;2014年
8 記者 周立國;牢記“九一八” 勿忘國恥[N];營口日報;2008年
9 馮創(chuàng)志;記住“九一八”,記住14年抗戰(zhàn)[N];廣州日報;2011年
10 詹勇;今天我們怎樣紀念“九一八”[N];人民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界;“九一八”前東北城市管理與市民生活方式變遷初探[D];遼寧大學;2009年
2 劉建;“九一八”前后中共關(guān)于資產(chǎn)階級的理論與實踐[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5270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52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