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交往實踐觀及其在新時代的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4-09-29 20:34
馬克思的交往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值得持續(xù)關注的重要維度。本文首先追溯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思想來源。對馬克思交往實踐觀有較大直接影響的思想家有康德、費希特、黑格爾、費爾巴哈和施蒂納。在此基礎上,基于馬克思的經典文本對交往實踐觀的發(fā)展過程進行分期,梳理出馬克思交往實踐思想從萌芽到形成再到運用與拓展的蛻變過程:《博士論文》中馬克思開始了對交往問題的哲學思考,《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由哲學思考轉向經濟領域中現實問題的研究標志著馬克思交往實踐思想初具雛形;《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對“現實的人”的社會關系的研究標志著馬克思交往實踐思想的初步形成,《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引申出的三種交往實踐形式標志著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成熟;《資本論》中運用交往實踐的原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不平等關系產生的根源,《人類學筆記》中將交往實踐理論拓展到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之中。通過對馬克思交往實踐思想發(fā)展歷程的梳理,可以發(fā)現馬克思交往實踐思想內涵豐富、特征明顯。本文從個人和社會兩個維度出發(fā)闡釋和把握其內涵。交往實踐于個人而言,不僅是人的本質的體現也是實現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條件;于社會而言,社會生活的固...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實意義
1.3 研究綜述
1.4 研究方法、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點
1.4.3 研究難點
1.4.4 研究創(chuàng)新點
2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思想來源
2.1 康德“惡意的交往性”
2.2 費希特“我—他辯證法”
2.3 黑格爾“勞動是交往的中介”
2.4 費爾巴哈“交往唯心主義”
2.5 施蒂納“唯我論哲學范式”
3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發(fā)展歷程
3.1 交往實踐的萌芽
3.1.1 《博士論文》和《萊茵報》工作時期的交往實踐思想
3.1.2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2 交往實踐的形成
3.2.1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2.2 《1857—1858 年經濟學手稿》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3 交往實踐的運用與拓展
3.3.1 《資本論》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3.2 《人類學筆記》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4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內涵與特征
4.1 交往實踐的內涵
4.1.1 交往實踐與個人
4.1.2 交往實踐與社會
4.2 交往實踐的特征
4.2.1 主體性與主體間性的統(tǒng)一
4.2.2 現實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
4.2.3 合目的性和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
5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與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
5.1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主要內容
5.1.1 交往行為概念
5.1.2 系統(tǒng)與生活世界的雙重架構
5.1.3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5.1.4 交往理性
5.2 馬克思交往實踐與哈貝馬斯交往行動之比較
5.2.1 馬克思交往實踐與哈貝馬斯交往行動之差異
5.2.2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評析
6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在新時代的價值
6.1 進入新時代的當代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
6.1.1 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仍面臨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6.1.2 生態(tài)文明建設效果顯著,但環(huán)境保護仍任重道遠
6.1.3 國際局勢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增加,我國將應對更為復雜的外部挑戰(zhàn)
6.2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價值
6.2.1 為經濟健康繁榮發(fā)展提供方法論指導
6.2.2 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供思路
6.2.3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4006297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實意義
1.3 研究綜述
1.4 研究方法、重點、難點、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點
1.4.3 研究難點
1.4.4 研究創(chuàng)新點
2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思想來源
2.1 康德“惡意的交往性”
2.2 費希特“我—他辯證法”
2.3 黑格爾“勞動是交往的中介”
2.4 費爾巴哈“交往唯心主義”
2.5 施蒂納“唯我論哲學范式”
3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發(fā)展歷程
3.1 交往實踐的萌芽
3.1.1 《博士論文》和《萊茵報》工作時期的交往實踐思想
3.1.2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2 交往實踐的形成
3.2.1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2.2 《1857—1858 年經濟學手稿》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3 交往實踐的運用與拓展
3.3.1 《資本論》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3.3.2 《人類學筆記》中的交往實踐思想
4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內涵與特征
4.1 交往實踐的內涵
4.1.1 交往實踐與個人
4.1.2 交往實踐與社會
4.2 交往實踐的特征
4.2.1 主體性與主體間性的統(tǒng)一
4.2.2 現實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
4.2.3 合目的性和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
5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與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
5.1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主要內容
5.1.1 交往行為概念
5.1.2 系統(tǒng)與生活世界的雙重架構
5.1.3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5.1.4 交往理性
5.2 馬克思交往實踐與哈貝馬斯交往行動之比較
5.2.1 馬克思交往實踐與哈貝馬斯交往行動之差異
5.2.2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評析
6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在新時代的價值
6.1 進入新時代的當代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
6.1.1 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仍面臨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6.1.2 生態(tài)文明建設效果顯著,但環(huán)境保護仍任重道遠
6.1.3 國際局勢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增加,我國將應對更為復雜的外部挑戰(zhàn)
6.2 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價值
6.2.1 為經濟健康繁榮發(fā)展提供方法論指導
6.2.2 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供思路
6.2.3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4006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006297.html
上一篇:傅立葉的和諧社會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