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有機馬克思主義的新生態(tài)觀——兼評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危機解決之道

發(fā)布時間:2019-06-08 08:57
【摘要】:為應對日益凸顯的現代性危機尤其是生態(tài)危機,美國學者菲利普·克萊頓等提出一種新形式的馬克思主義——有機馬克思主義,并以此作為對資本主義和生態(tài)災難的替代選擇。有機馬克思主義蘊含豐富的生態(tài)思維和思想,認為資本主義毀滅性的現代性發(fā)展是造成生態(tài)危機的深層根源,而全世界無產階級則成為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因此,是時候果斷放棄對資本主義的修修補補,從各個領域和行業(yè)進行富有成效的根本性變革了。以主張相互聯(lián)系、有機整體的有機哲學為理論根基,有機馬克思主義提出了其生態(tài)危機解決之道,并強調其價值旨歸是為了人類及整個星球的共同福祉。盡管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觀的某些理論觀點還有待商榷,某些實踐主張還缺乏現實的操作性,但其對資本主義毀滅性發(fā)展進程的無情批判和對生態(tài)危機解決之道的積極探索,都對當代中國如何避免重蹈西方現代性發(fā)作的覆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具有一定啟示價值。
[Abstract]: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risis of modernization, especially the ecological crisis, Philip Clayton, an American scholar, put forward a new form of Marxism, organic Marxism, as an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m and ecological disaster. Organic Marxism contains rich ecological thinking and thought, which holds that the destructiv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s the deep root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proletariat in the world has become the biggest victim of 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Therefore, it is time to give up the repair of capitalism decisively and make fruitful and fundamental changes from all fields and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c philosophy, which advocates interrelation and organic whole, organic Marxism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its ecological crisis, and emphasizes that its value purport is for the common well-being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whole planet. Although som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organic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are still to be discussed, and some practical propositions are still lack of realistic operation, their merciless criticism of the destructiv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apitalism and its a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solutions to the ecological crisis. Both of them have certain enlightening value on how to avoid repeating the mistakes of western modernization and building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產業(yè)安全研究中心;江蘇師范大學法律與公共事務學部;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有機馬克思主義研究”(15@ZH064)和青年項目(14CKS033) 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高校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15MLC0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A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秀英;;論擺脫生態(tài)危機的制度與人性根據[J];長白學刊;2008年06期

2 葉發(fā)揚;甘路有;;層次性教育原則是緩解生態(tài)危機的有效舉措[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3 喬文娟;李建珊;;探析生態(tài)危機中人的問題[J];理論參考;2012年05期

4 趙伯飛,劉水芬;關于生態(tài)危機的美學反思[J];理論導刊;2003年11期

5 王鵬;直面生態(tài)危機[J];南風窗;2005年01期

6 ;舊電器贈災區(qū)愛心可能帶去生態(tài)危機[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6年03期

7 葉春濤;楊昀;;從唯物史觀視野探析生態(tài)危機形成的根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向良云;;生態(tài)危機及其治理:現代社會發(fā)展的新挑戰(zhàn)[J];理論與改革;2008年01期

9 陳永森;黃新建;;資本主義生態(tài)危機及其出路——評奧康納的“生態(tài)危機理論”[J];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01期

10 李虹瑜;;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下對生態(tài)危機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鳳才;;和諧發(fā)展:從工業(yè)文明向生態(tài)文明轉型[A];馬克思主義與生態(tài)文明論文集[C];2010年

2 胡劉;;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何種意義的“人類中心主義”?[A];第八屆暨第七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丹;;科技發(fā)展與人類生存危機[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李健;伍玉林;;生態(tài)倫理:生態(tài)危機的哲學反思[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8防災減災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郭殿生;;經濟危機、生態(tài)危機及21世紀的資本主義[A];外國經濟學說與中國研究報告(2011)[C];2010年

6 方世南;;綠色生存方式:人類和諧生存的理性選擇[A];第八屆暨第七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婁瑞雪;;從工業(yè)文明邁向生態(tài)文明——生態(tài)危機的哲學思考[A];國際旅游島與生態(tài)文化高端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王平;;生態(tài)危機的后馬克思主義診斷路徑及其當代啟示[A];馬克思主義與生態(tài)文明論文集[C];2010年

9 楊富榮;楊,;;藥用動植物資源生態(tài)危機與環(huán)境保護[A];四川省藥學會第七次全省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張玉榮;;自在自然的“遺忘”——生態(tài)危機根源的哲學探析[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國和;生態(tài)危機時代的學術轉型[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2 湖南師大副教授 李培超;生態(tài)危機的警示[N];湖南日報;2000年

3 李瑞芳;生態(tài)危機與人的生命價值[N];中山日報;2008年

4 武潔;增強防范“生態(tài)危機”的意識[N];貴州日報;2009年

5 陳學明 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社會主義:解決生態(tài)危機的唯一出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6 王志成;宗教應通過對話適應新時代[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孟根龍;警醒生態(tài)危機的嚴峻性[N];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王鵬;中國生態(tài)危機實錄[N];發(fā)展導報;2005年

9 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金家厚;以人類文明審視現代社會生態(tài)危機[N];深圳特區(qū)報;2012年

10 張志揚;兩條生存之路[N];文學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陶庭馬;生態(tài)危機根源論[D];蘇州大學;2011年

2 余維海;生態(tài)危機的困境與消解[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3 許婕;生態(tài)危機的社會制度原因與我國的穩(wěn)態(tài)經濟模式[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4 張玉榮;尋找時代的精神家園——重新確立自然的本體論地位[D];吉林大學;2009年

5 雷鳴;危機尋根:現代性反思的潛性主調[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建明;紅綠對話[D];蘇州大學;2006年

7 王新萍;北美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8 楊勇兵;從馬克思自然觀的視角透析生態(tài)危機的社會根源[D];蘇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月祥;生態(tài)危機與政治抉擇[D];河南大學;2009年

2 王婭楠;生態(tài)危機理論視閾下的山西“生態(tài)興省”戰(zhàn)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3 冀星辰;生態(tài)危機的主要根源及其應對[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楊文德;“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危機成因理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5 陳捷;布克金生態(tài)危機根源論及其解決路徑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6 張海燕;福斯特的生態(tài)危機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7 田慧;本·阿格爾生態(tài)危機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8 劉威;福斯特生態(tài)危機理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9 張國軍;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當代價值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黨校;2014年

10 張穎;奧康納與福斯特生態(tài)危機解決之道的比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年

,

本文編號:24951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4951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ddd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