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毛澤東革命話語建構(gòu)的歷史資源及建構(gòu)邏輯——以《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為中心
[Abstract]:In the report and speech of the Seven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ao Zedong made full 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nd the histo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s the cultural gen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ical corrob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are used to enhance the historical support and heavy feeling of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to enhance the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and to help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gain the initiative of the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Mao Zedong's construction of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with the help of historical resources actually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ancient, modern and foreign", which is of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作者單位】: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201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4CDJ005)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青年項目(GD14YMK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A8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義華;毛澤東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中國啟蒙運動與農(nóng)民運動文化互化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卡婭,朱超南;蘇聯(lián)援華與皖南事變不能構(gòu)成因果關系[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2 潘正祥,李宇征;從和平外交到革命外交——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我國外交戰(zhàn)略大轉(zhuǎn)變國際原因探析[J];安徽史學;2003年05期
3 王海光;;遵義會議前中共中央高層權(quán)力的轉(zhuǎn)移:對毛澤東領導權(quán)威形成的歷史考察[J];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4 張昭國,鐘文;國民革命時期陳獨秀毛澤東農(nóng)民問題認識之比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路文娟;1945年8月-1946年4月蘇聯(lián)對中國東北政策的研究[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6 李亮;馬晶鈺;;中共七大研究中兩個問題的再探討[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4期
7 張彬;張廣亮;;淺析中蘇同盟關系破裂的歷史原因和影響[J];才智;2009年18期
8 伍小濤,宋存修;重析中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經(jīng)濟調(diào)整[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蔣積偉;;析論毛澤東第一次訪蘇對“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影響[J];長江論壇;2007年04期
10 黃君錄;;對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再認識[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秀閣;援越抗美與中越關系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2 刁含勇;新中國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1949—1954)[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秀芳;旅大地區(qū)蘇聯(lián)與中共關系的演變和發(fā)展(1945.8-1950.2)[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全海;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高鵬;朝鮮半島分裂的進程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張蕾蕾;社會身份理論視域下中國共產(chǎn)黨政黨外交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尹占文;馬克思主義的國際主義思想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岳奎;革命與執(zhí)政之間: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丁騁;中國大陸民營報紙退場的探究(1949-1954)[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張玲;1926—1935年共產(chǎn)國際對中國革命的政策及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秋;;利用歷史資源辦好人文奧運[J];群言;2001年12期
2 楊宏海;應當重視挖掘深圳人文歷史資源[J];特區(qū)理論與實踐;1997年06期
3 馮昭奎;日本人的“中空感”[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5年06期
4 李力;;紅色旅游 紅色體驗 走進2005,紅色旅游“火”起來[J];當代廣西;2005年10期
5 邱立波;;歷史資源和合法性建構(gòu)[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6 李廣磊;王剛;;合理運用歷史資源 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師小玲;豐碑永存山水間 廣西啟動紅色旅游[J];廣西黨史;2005年02期
8 ;“紅軍宴”:歷史資源成為商業(yè)資源?[J];時代潮;2004年18期
9 楊利文;王峰;;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爭取政治歷史資源的思想[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年04期
10 高靜;;新型黨群關系的定位與構(gòu)建——對黨群關系歷史資源的思考[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平;;江蘇省挖掘利用革命歷史資源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情況調(diào)研[A];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調(diào)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偉;新發(fā)現(xiàn)文物79處[N];中山日報;2008年
2 記者 劉玉珊;挖掘歷史資源 叫響旅游品牌[N];平頂山日報;2009年
3 袁喜寶;挖掘人文歷史資源 建設特色旅游精品[N];洛陽日報;2013年
4 記者 馮濤;周勇:整合資源 建設亞洲“二戰(zhàn)”廣場[N];云南政協(xié)報;2009年
5 顧兆農(nóng);珍愛我們的歷史資源[N];人民日報;2002年
6 通訊員 丁星火 周自進;政協(xié)委員建言打造武漢“紅色”品牌[N];長江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劉義 蘇嶸;打造旅游核心資源的垂范之舉[N];陜西日報;2006年
8 柳越華 周正良;三處紅色遺址建議保護[N];湖南經(jīng)濟報;2008年
9 記者 劉勇 通訊員 肖力爭;茶陵做好“茶文章”[N];湖南日報;2011年
10 余紅舉 張應昂;劉強華委員:規(guī)劃應體現(xiàn)新老城區(qū)完美結(jié)合[N];南昌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史濤;《新青年》出場的歷史資源探析[D];西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082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20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