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邏輯論文 >

反駁克里普克的語義論證

發(fā)布時間:2017-09-20 04:03

  本文關鍵詞:反駁克里普克的語義論證


  更多相關文章: 克里普克 語義論證 假設 假設 語言的社會性、約定性和歷史性


【摘要】:克里普克的語義論證被簡要重構為,大前提:如果關于名稱的描述論是正確的,則名稱的意義必須是確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條件;小前提:事實上,名稱的意義不是確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條件;結論:關于名稱的描述論是錯誤的。本文作者只接受此論證的小前提,但不接受大前提,故不接受其結論,本文揭示了在語義論證中兩個很成問題的隱含假設:假設1,"名稱或摹狀詞如何指稱對象"這一問題僅僅是名稱或摹狀詞與對象、語言、世界之間的一種客觀關系,與使用名稱或摹狀詞以及整個語言的"我們"(語言共同體)無關;假設2,如果名稱有意義并且其意義由相應的摹狀詞給出的話,這些摹狀詞應該是確定名稱所指的充分必要條件;并且,我們有可能找到這樣的充分必要條件。通過強調語言及其意義的社會性、約定性和歷史性,本文批駁了假設1和假設2,由此得出結論:克里普克的語義論證不成立。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哲學系;
【關鍵詞】克里普克 語義論證 假設 假設 語言的社會性、約定性和歷史性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當代西方語言哲學研究”(項目編號:07AXZ00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81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為了反駁關于名稱的描述論,克里普克重新表述了由維特根斯坦和塞爾所主張的簇描述論,后者包括六個論題,其中論題(1)、(3)和(4)成為他的語義論證所批判的靶子:(1)對每一個名稱或指稱表達式‘X’來說,都有一簇與之相應的特性,即特性族使得A相信‘X’。(3)如果的大多數(shù)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波;;社會歷史的因果描述論——一種語言觀和由它派生的一種新名稱理論[J];哲學分析;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少青;;從言語交際角度看《暗示》的人物對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劉紅梅;陳瀟;;淺談漢語方言詞匯與漢民俗文化[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于屏方;杜家利;;漢英動物詞位派生義項的系統(tǒng)對比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孫欣;張曉梅;;語用含糊言語交際中的語用功能[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梁建華;侯亞彬;;論“快餐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的影響[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況雨霞;;民族心理語言學視角下的語言與文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7期

7 龔北芳;;東北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價值[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郭萬升;;宋代蘇州的造船業(yè)考察[J];船電技術;2008年04期

9 唐麗麗;;影響安徽方言分區(qū)的若干因素探析[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10 黃寒冰;電視連續(xù)劇《五月槐花香》的審美品格[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祝敏青;;小說話語的預設功能[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下)[C];2002年

2 徐時儀;;略論漢語字與詞的互動[A];“漢語與漢字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提要[C];2008年

3 鐘菲;白葵陽;;語言文字與文化的視野融合——瞿秋白對方言與普通話的關系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4 鐘菲;白葵陽;;語言文字與文化的視野融合——瞿秋白對方言與普通話的關系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胡順濤 姜濤;重慶開放環(huán)境比肩浦東深圳 重慶是只潛力股提前布局搶先機[N];重慶商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加才讓;瑪爾巴譯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李敏;魯迅的語言思想及其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李曉陽;教師經驗及其生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鄧偉龍;中國古代詩學的空間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周德波;“意”范疇衍生中的三個向度[D];遼寧大學;2009年

6 張永奮;漢意委婉語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閆寧;民俗學視閾下的魯迅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周穎菁;近三十年中國大陸背景女作家的跨文化寫作[D];武漢大學;2010年

9 胡虹麗;堅守與創(chuàng)新:百年中小學文言詩文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秀麗;克里斯蒂娃解析符號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穎;有關歷代主要字詞典所收顏色詞的系統(tǒng)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君;寧夏地名的語言特征與文化本源[D];北方民族大學;2010年

3 孟迎俊;《爾雅·釋草》名物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焦平平;仕進文化詞語及其文化義探析[D];內蒙古大學;2010年

5 張鑫;涉“牛”文化詞語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6 劉寧;《漢語大詞典》收錄《資治通鑒》詞語補正[D];中南大學;2010年

7 蘇丹;《白鹿原》地域性語言及其成因[D];中南大學;2010年

8 戴小芳;漢英“山川類地名”對比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周吉珍;現(xiàn)行簡化字常用記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曹金芳;試論當前構建和諧語言生活中兩個焦點問題[D];河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小平;;后驗必然命題:對“休謨問題”的形而上學回答[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01期

2 余多星;王增福;;克里普克本質主義思想述評[J];理論界;2010年03期

3 張文琴;;析克里普克解悖方案[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4 張家驊;;有定摹狀詞屬性用法及其相關的語言學問題[J];外語學刊;2010年03期

5 張灝;;論Qua-問題——兼為克里普克辯護[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06期

6 朱耀平;;克里普克對維特根斯坦“私人語言”理論的懷疑論解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12期

7 李章呂;;試析克里普克的歷史因果命名理論[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王碧波;;淺析克里普克自然種類的本質屬性[J];當代小說(下半月);2009年10期

9 龍小平;鄧生慶;;克里普克對名稱摹狀詞理論的批判[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10 葉峰;;關于克里普克模態(tài)性的一個自然主義解釋[J];哲學研究;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灝;;意義與指稱不可兼得——對一種意義理論的批評[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2 李磊;;維特根斯坦與SSK和ESW[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3 王晉瑞;;關聯(lián)理論視閾下的摹狀詞指稱賦值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4 趙曉聃;;規(guī)則遵循中的意義歸因[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5 譚力揚;;科學實在論的因果機制指稱理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6 劉葉濤;;克里普克論同一與專名的嚴格性[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7 黃展驥;;說謊者悖論的“歧解”和“消解”——邏輯、辯證兩派“矛盾觀”千古之論爭![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8 邱文元;;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實踐觀的宗教性取向[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閆宏秀;;從本質主義的視角觀照科技進步[A];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張鐵聲;;典型悖論之統(tǒng)一消解原理:證偽預設——悖論研究的誤區(qū)與愛因斯坦的啟示[A];2005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大強;語言的魔術與理智的驚奇[N];科學時報;2005年

2 張祥龍;帶著生命顫動的哲理之網(wǎng)[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張?zhí)锟?八分睡眠更長壽[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4 崔衛(wèi)平;飛毯起來了你走不走?[N];北京日報;2003年

5 崔衛(wèi)平(書評人);不知怎么就迷路了[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6 陳岸瑛;文字和數(shù)字創(chuàng)造的世界[N];中華讀書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賈玉樹;理性與可能世界[D];山西大學;2009年

2 劉瓊;虛構的語言哲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郭美云;帶有群體知識的動態(tài)認知邏輯[D];北京大學;2006年

4 倪勝;《判斷力批判》體系探微[D];復旦大學;2005年

5 張力鋒;模態(tài)邏輯和本質主義[D];北京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東;從“信念之謎”看專名意義之辯[D];燕山大學;2010年

2 孫町;經典語義悖論及其消解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3 張法清;馮·賴特道義邏輯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毋東花;名稱指稱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5 李博;淺析普特南指稱理論[D];西南大學;2010年

6 黃勤;摹狀詞理論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D];西南大學;2010年

7 羅歡;羅素摹狀詞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8 何玉北;克里普克名稱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吳鳳偉;克里普克“規(guī)則遵循”問題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李紅輝;艾耶爾邏輯學觀點述評[D];山西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857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8857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208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