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辯理論及其應用
本文關鍵詞:論辯理論及其應用
【摘要】:在認知科學的背景下,論辯研究已經(jīng)成為了邏輯學、語言學、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等共同關注的問題。然而不同學科在這一課題上卻未能實現(xiàn)有效的交叉研究。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領域的論辯理論,對依據(jù)新論辯術理論所選擇的最接近理想模型的辯論賽實例進行分析,以期為邏輯學與人工智能在論辯領域的交叉研究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
【關鍵詞】: 論辯理論 論辯框架 論辯語義 可廢止邏輯
【分類號】:B812
【正文快照】: 理解新問題并作出反饋的能力和面對不完備信息的信念修正能力是人類思維能力的重要特征,它不僅是科學研究的必要性條件,對于日常生活中闡明和維護個人觀點也非常重要,而辯論行為則是這種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因此,關于辯論的研究不僅是邏輯學、語言學、修辭學等學科的關注點,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克守;三大古典邏輯論辯理論比較[J];齊魯學刊;1997年01期
2 武宏志;;非形式邏輯的核心概念:“論證”[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武宏志;陳如松;;非形式邏輯和人工智能[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05期
4 李永成;;論辯理論研究的新視角——沃爾頓新論辯術理論述評[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5 武宏志;關于批評性論辯文獻翻譯的若干問題——與張樹學先生商討[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6 武宏志;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教育教學[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熊明輝;;自然語言論證評價的邏輯分析[J];哲學研究;2006年10期
8 熊明輝;;語用論辯術——一種批判性思維視角[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李延梅,武宏志;非形式邏輯或論證邏輯:解釋論證的策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張晴;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邏輯史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晉榮東;;協(xié)商民主與論辯理論[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2 趙藝;;論語用論辯理論的課堂教學實踐[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3 蘇向榮;;論政策過程論辯轉(zhuǎn)向的邏輯意義[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4 武宏志;;邏輯教科書的新視角和新面貌——沃爾頓新教科書《批判性論辯原理》評介[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5 張曉光;;關于邏輯學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談邏輯學與素質(zhì)教育[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6 陳波;;從《哲學邏輯手冊》(第二版)看當代邏輯的發(fā)展趨勢[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武宏志;;非形式邏輯或論證邏輯:相干性[A];第一屆全國非形式邏輯與法律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應騰;辯論的邏輯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71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77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