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價值虛無主義的內在邏輯
發(fā)布時間:2024-05-08 04:56
根據尼采式的思路,本文把現(xiàn)代西方道德文化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定義為虛無主義逐漸深化至完成的過程:即從最初的“歐洲虛無主義”階段發(fā)生最高價值的貶值,繼而是“不完全虛無主義”階段高的價值遭到貶值,也就是價值的高低之分被廢棄了,到最后,在“現(xiàn)代完全虛無主義”階段,高的價值本身也被罷黜,價值客觀性完全喪失,所有的價值都成了人的主觀偏好對象。在這一歷史性的過程中,過去的、前現(xiàn)代的、現(xiàn)代早期和當下的虛無主義都是不同的,而當下的表現(xiàn)為價值主觀化和虛無化的虛無主義正是這一歷史過程的結果,我們所處的可能是整個價值虛無化過程的終點。我嘗試定義這個過程的發(fā)展動力為對價值人為性和建構性(artificiality)1的意識。文章主要從以下四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綜合考察價值虛無主義。區(qū)分尼采前后的虛無主義內涵,對價值虛無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思想淵源進行探究;第二部分主要探討價值虛無主義中的消極虛無主義。通過對“上帝死了”及其后果的分析揭示虛無主義的內在邏輯是價值認知性基礎的解構,繼而導致價值觀念成為人為性的、建構性的;第三部分積極虛無主義。尼采以權力意志為標準,永恒輪回為承載,重估一切價值,...
【文章頁數】: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價值虛無主義的時代背景與思想淵源
2.1 虛無主義與價值虛無主義
2.2 價值虛無主義的時代背景
2.2.1 科學革命與虛無主義
2.2.2 現(xiàn)代性的世俗化與虛無主義
2.3 叔本華與尼采——從生命意志到權力意志
第3章 消極虛無主義——“上帝之死”及其后果
3.1 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批判:柏拉圖主義的謬誤
3.2 對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價值的解構與建構
3.2.1 “上帝死亡”之原因
3.2.2 “上帝死了”之意義
第4章 積極虛無主義——價值的重構
4.1 權力意志
4.1.1 權力意志的表現(xiàn)形式
4.1.2 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4.2 永恒輪回
4.2.1 永恒輪回的假設
4.2.2 永恒輪回的價值論意義
4.3 “超人”的審美預設
第5章 對尼采價值虛無主義的反思
5.1 價值建構不等同于價值多元化
5.2 捍衛(wèi)價值客觀性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967530
【文章頁數】: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價值虛無主義的時代背景與思想淵源
2.1 虛無主義與價值虛無主義
2.2 價值虛無主義的時代背景
2.2.1 科學革命與虛無主義
2.2.2 現(xiàn)代性的世俗化與虛無主義
2.3 叔本華與尼采——從生命意志到權力意志
第3章 消極虛無主義——“上帝之死”及其后果
3.1 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批判:柏拉圖主義的謬誤
3.2 對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價值的解構與建構
3.2.1 “上帝死亡”之原因
3.2.2 “上帝死了”之意義
第4章 積極虛無主義——價值的重構
4.1 權力意志
4.1.1 權力意志的表現(xiàn)形式
4.1.2 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4.2 永恒輪回
4.2.1 永恒輪回的假設
4.2.2 永恒輪回的價值論意義
4.3 “超人”的審美預設
第5章 對尼采價值虛無主義的反思
5.1 價值建構不等同于價值多元化
5.2 捍衛(wèi)價值客觀性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9675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96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