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理解的邏輯描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7 20:06
理解是人類的一種高級認知機制,它幾乎貫穿人類思維過程,影響著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以及自身的行為。自古希臘時期,人類已開始了對自身理解機制的探索,近年來隨著認知科學和現(xiàn)代邏輯的發(fā)展,有學者已經(jīng)嘗試使用邏輯的方法來刻畫命題的理解狀態(tài)并構造了完備的命題理解系統(tǒng)。然而,除了命題之外,事件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認知對象。事件指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中所發(fā)生的一切活動與現(xiàn)象,盡管事件也同樣是通過語言來表述,但它與命題的性質(zhì)不同,理解事件也比理解命題需要掌握更多信息。通過詞典釋義、直觀分析以及問卷調(diào)查,可以得出結論:理解一個事件就是知道該活動或現(xiàn)象為什么發(fā)生或出現(xiàn),簡單來說就是知道事件的因果關系。關于事件理解的邏輯描述主要從相信和知道兩條路徑出發(fā):一方面,由于理解具有動態(tài)性,可以嘗試借用信念修正中的AGM理論來對事件理解進行邏輯描述,但這條路徑存在一些定義上的問題;另一方面,拋開動態(tài)性,關注于事件理解的定義,將事件的理解轉(zhuǎn)換為命題的理解,再通過將其代入命題理解的邏輯系統(tǒng)來描述事件理解。這兩條路徑的嘗試都各自存在一些問題,也引發(fā)了更多關于理解的邏輯描述方式的思考。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狀與選題依據(jù)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三、研究內(nèi)容與創(chuàng)新點
四、研究意義
第一章 事件的分析
第一節(jié) 事件的含義
一、事件
二、現(xiàn)象
三、活動和行為
第二節(jié) 事件的類型
一、現(xiàn)象事件和行為事件
二、現(xiàn)實事件和虛擬事件
三、抽象事件和具體事件
四、簡單事件和復雜事件
第三節(jié) 事件的特征
一、事件無命題意義上的真假
二、事件只分已發(fā)生與未發(fā)生
三、事件的意義與命題的意義不同
四、事件相互獨立又普遍聯(lián)系
第二章 事件理解的分析
第一節(jié) 事件理解的含義
一、辭典釋義
二、哲學討論
三、類型分析
四、問卷調(diào)查
第二節(jié) 事件理解的特征
一、理解的都是“知道”的
二、知道的都是理解的
三、理解的對象不一定為真
四、不可能的事件無法被理解
五、事件理解受背景知識影響
六、事件理解有程度的變化
第三章 事件理解的修正模型
第一節(jié) AGM理論
第二節(jié) 事件理解的擴張、收縮和修正
第三節(jié) 問題討論
第四章 事件理解的邏輯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知識系統(tǒng)KT45
一、語義
二、公理化系統(tǒng)
三、可靠性與完全性
第二節(jié) 命題理解的ELU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 在ELU系統(tǒng)中的事件理解描述
一、因果關系命題化
二、ELU系統(tǒng)代入
第四節(jié) 問題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jié) 問題反思
第二節(jié)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解與認識——“理解的知識論”研究[J]. 陳嘉明.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2)
[2]“理解”的知識論[J]. 陳嘉明. 哲學動態(tài). 2016(11)
[3]事件與主體:如何理解巴迪歐之圣保羅的當代性?[J]. 夏瑩. 世界哲學. 2016(05)
[4]意向解釋中的因果觀[J]. 李珍.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5(01)
[5]城市失憶:以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消失為例[J]. 李彥非. 文化研究. 2014(01)
[6]邏輯刻畫:研究“理解”的新視角[J]. 何純秀,李小五.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4)
[7]一個刻畫理解的認知邏輯[J]. 李小五,何純秀.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8]研究主體信念修正的不同路徑[J]. 郭佳宏.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9]信念修正的AGM理論[J]. 熊立文. 現(xiàn)代哲學. 2005(01)
碩士論文
[1]人們對因果關系的理解是必然的還是或然的[D]. 姚欣云.陜西師范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95359
【文章來源】:廈門大學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狀與選題依據(jù)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三、研究內(nèi)容與創(chuàng)新點
四、研究意義
第一章 事件的分析
第一節(jié) 事件的含義
一、事件
二、現(xiàn)象
三、活動和行為
第二節(jié) 事件的類型
一、現(xiàn)象事件和行為事件
二、現(xiàn)實事件和虛擬事件
三、抽象事件和具體事件
四、簡單事件和復雜事件
第三節(jié) 事件的特征
一、事件無命題意義上的真假
二、事件只分已發(fā)生與未發(fā)生
三、事件的意義與命題的意義不同
四、事件相互獨立又普遍聯(lián)系
第二章 事件理解的分析
第一節(jié) 事件理解的含義
一、辭典釋義
二、哲學討論
三、類型分析
四、問卷調(diào)查
第二節(jié) 事件理解的特征
一、理解的都是“知道”的
二、知道的都是理解的
三、理解的對象不一定為真
四、不可能的事件無法被理解
五、事件理解受背景知識影響
六、事件理解有程度的變化
第三章 事件理解的修正模型
第一節(jié) AGM理論
第二節(jié) 事件理解的擴張、收縮和修正
第三節(jié) 問題討論
第四章 事件理解的邏輯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知識系統(tǒng)KT45
一、語義
二、公理化系統(tǒng)
三、可靠性與完全性
第二節(jié) 命題理解的ELU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 在ELU系統(tǒng)中的事件理解描述
一、因果關系命題化
二、ELU系統(tǒng)代入
第四節(jié) 問題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jié) 問題反思
第二節(jié)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理解與認識——“理解的知識論”研究[J]. 陳嘉明. 甘肅社會科學. 2017(02)
[2]“理解”的知識論[J]. 陳嘉明. 哲學動態(tài). 2016(11)
[3]事件與主體:如何理解巴迪歐之圣保羅的當代性?[J]. 夏瑩. 世界哲學. 2016(05)
[4]意向解釋中的因果觀[J]. 李珍.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5(01)
[5]城市失憶:以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消失為例[J]. 李彥非. 文化研究. 2014(01)
[6]邏輯刻畫:研究“理解”的新視角[J]. 何純秀,李小五.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4)
[7]一個刻畫理解的認知邏輯[J]. 李小五,何純秀.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8]研究主體信念修正的不同路徑[J]. 郭佳宏.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9]信念修正的AGM理論[J]. 熊立文. 現(xiàn)代哲學. 2005(01)
碩士論文
[1]人們對因果關系的理解是必然的還是或然的[D]. 姚欣云.陜西師范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595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5953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