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句因理論的形式語義學(xué)
發(fā)布時(shí)間:2021-11-26 08:02
本文利用形式語義學(xué)的方法,通過給出適合九句因理論的初始假設(shè),對其進(jìn)行形式語義刻畫。結(jié)論是:九句因理論的本質(zhì)是建立在對宗體與宗依的區(qū)分的基礎(chǔ)上,從形式上,一般地探討因與宗后陳兩者之間的外延關(guān)系。就其跳脫具體內(nèi)容上的探討,而完全上升到了邏輯的高度、形式化的高度而言,陳那論師的九句因理論具有劃時(shí)代的里程碑式的意義,完全可以與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工作相媲美。
【文章來源】:邏輯學(xué)研究. 2018,11(04)CSSCI
【文章頁數(shù)】:20 頁
【部分圖文】:
全部同品都有因性
96邏輯學(xué)研究第11卷第4期2018年綜上所述,定義1這個(gè)語義框架適合陳那因明中關(guān)于同、異品,以及因這三個(gè)概念的定義。3形式語義翻譯本節(jié)的工作就是在定義1這個(gè)語義框架下,對九句因理論作形式語義翻譯。首先,因與同品、異品的關(guān)系,各有四種情況,即對于同、異品來說,全部有因性、全部沒有因性、部分有因性以及部分沒有因性。我們先將每一種情況,都進(jìn)行了相應(yīng)的形式語義翻譯。然后,再用歐拉圖直觀呈現(xiàn)其翻譯所表達(dá)的意思。記號說明:大方框表示全集A,小方框表示同品集“T”,剩余部分表示異品集“T”。陰影部分表示因的集合“B”。空白部分表示因的補(bǔ)集“B”。因在同品中的各種情況及對應(yīng)翻譯一覽表:序號因在同品中的四種情況對應(yīng)的翻譯T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TBT2全部同品沒有因性T∩B=T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T∩B=)∧(T=B)T4部分同品沒有有因性(T∩B=)∧(T=B)T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1三種情況。圖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T2:全部同品沒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2三種情況。圖2:全部同品沒有因性T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可譯為“(T∩B=)∧(T=B)”,具有如圖3三種情況;T4:部分同品沒有有因性,可譯為“(T∩B=)∧(T=B)”,具有如圖4三種情況。
許春梅九句因理論的形式語義學(xué)97圖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圖4:部分同品沒有有因性如上所示,雖然T3與T4所表示的意義不同,但是它們的歐拉圖是一樣的。歸根結(jié)底,這是因?yàn)殛惸钦搸煂⑷颗c部分嚴(yán)格區(qū)分,以及他對同、異品這兩個(gè)初始概念的特殊定義所致。陳那論師將這兩種情況合并為一,就是“又(因)于同品有、無、及彼俱二”([2],第170–175頁)中的“彼俱二”,意思是說部分同品有因性,部分同品沒有因性。根據(jù)T3與T4所反映的歐拉圖是相同的,說明陳那論師的這種做法并無不妥。因此,也可稱因與同品具有三種關(guān)系,分別是全部同品有因性、全部同品沒有因性和部分同品有因性、部分同品沒有因性。因在異品中的各種情況及對應(yīng)翻譯一覽表序號因在異品中的四種情況對應(yīng)的翻譯T1全部異品都有因性TBT2全部異品沒有因性T∩B=T3部分異品具有因性(T∩B=)∧(T=B)T4部分異品沒有有因性(T∩B=)∧(T=B)T1:全部異品都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5三種情況。圖5:全部異品都有因性T2:全部異品沒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6三種情況。
本文編號:3519725
【文章來源】:邏輯學(xué)研究. 2018,11(04)CSSCI
【文章頁數(shù)】:20 頁
【部分圖文】:
全部同品都有因性
96邏輯學(xué)研究第11卷第4期2018年綜上所述,定義1這個(gè)語義框架適合陳那因明中關(guān)于同、異品,以及因這三個(gè)概念的定義。3形式語義翻譯本節(jié)的工作就是在定義1這個(gè)語義框架下,對九句因理論作形式語義翻譯。首先,因與同品、異品的關(guān)系,各有四種情況,即對于同、異品來說,全部有因性、全部沒有因性、部分有因性以及部分沒有因性。我們先將每一種情況,都進(jìn)行了相應(yīng)的形式語義翻譯。然后,再用歐拉圖直觀呈現(xiàn)其翻譯所表達(dá)的意思。記號說明:大方框表示全集A,小方框表示同品集“T”,剩余部分表示異品集“T”。陰影部分表示因的集合“B”。空白部分表示因的補(bǔ)集“B”。因在同品中的各種情況及對應(yīng)翻譯一覽表:序號因在同品中的四種情況對應(yīng)的翻譯T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TBT2全部同品沒有因性T∩B=T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T∩B=)∧(T=B)T4部分同品沒有有因性(T∩B=)∧(T=B)T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1三種情況。圖1:全部同品都有因性T2:全部同品沒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2三種情況。圖2:全部同品沒有因性T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可譯為“(T∩B=)∧(T=B)”,具有如圖3三種情況;T4:部分同品沒有有因性,可譯為“(T∩B=)∧(T=B)”,具有如圖4三種情況。
許春梅九句因理論的形式語義學(xué)97圖3:部分同品具有因性圖4:部分同品沒有有因性如上所示,雖然T3與T4所表示的意義不同,但是它們的歐拉圖是一樣的。歸根結(jié)底,這是因?yàn)殛惸钦搸煂⑷颗c部分嚴(yán)格區(qū)分,以及他對同、異品這兩個(gè)初始概念的特殊定義所致。陳那論師將這兩種情況合并為一,就是“又(因)于同品有、無、及彼俱二”([2],第170–175頁)中的“彼俱二”,意思是說部分同品有因性,部分同品沒有因性。根據(jù)T3與T4所反映的歐拉圖是相同的,說明陳那論師的這種做法并無不妥。因此,也可稱因與同品具有三種關(guān)系,分別是全部同品有因性、全部同品沒有因性和部分同品有因性、部分同品沒有因性。因在異品中的各種情況及對應(yīng)翻譯一覽表序號因在異品中的四種情況對應(yīng)的翻譯T1全部異品都有因性TBT2全部異品沒有因性T∩B=T3部分異品具有因性(T∩B=)∧(T=B)T4部分異品沒有有因性(T∩B=)∧(T=B)T1:全部異品都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5三種情況。圖5:全部異品都有因性T2:全部異品沒有因性,可譯為“T∩B=”,具有如圖6三種情況。
本文編號:35197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5197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