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對一個命題可能的知道狀態(tài)分析
[Abstract]:A group of n people has 2n possible "know" states for a proposition of "the outside world", but when we wan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members "knowing each other" or "not knowing each other", we find that The group has an unlimited number of possible cognitive states. Public knowledg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mutual knowledge of a true fact in a group. The recursion of public knowledge is defined as: a proposition is public knowledge if and only if every member knows the proposition and "every member knows the proposition" is public knowledge. The existence level of public knowledge of group to proposition p. Once a group has low-level public knowledge, it must have advanced public knowledge, and if a group has a public knowledge, it must have infinite public knowledge. "p is public knowledge" is the public knowledge of level 0, it is only one of infinite public knowledge stat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兵武;再思考古學的人文價值[J];讀書;1996年09期
2 王學鴻;跨國公司與技術創(chuàng)新國際化關系的理論分析[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3 潘天群;群體對一個命題可能的知道狀態(tài)分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11期
4 唐曉嘉;建立多主體認知推理模型的幾點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5 黃偉林;文人 學者 知識分子[J];南方文壇;2003年02期
6 許紀霖;史學如何走向公共知識[J];探索與爭鳴;2003年06期
7 鮑育育;暗示教學法與英語研究性學習[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年31期
8 曹衛(wèi)東;論哲學的社會功能——兼論哲學家作為公共知識分子[J];社會學研究;2004年01期
9 翁劍青;當代公共藝術與公共知識分子[J];裝飾;2004年01期
10 劉康 ,張慧敏;向權力講真話——薩依德和左翼公共知識分子[J];天涯;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賀壽南;;博弈視野中的邏輯推理問題[A];慶祝科學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郭美云;;一般群體知識的多主體認知邏輯[A];2005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5年
3 曲延瑞;種道玉;劉洋;;工業(yè)設計教學與WTO環(huán)境產品設計博弈[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曲延瑞;種道玉;劉洋;;工業(yè)設計教學與WTO環(huán)境產品設計博弈[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潘瑾;陳媛;;基于知識溢出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集群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上海創(chuàng)意產業(yè)集聚區(qū)為例[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6 章琰;;技術轉移中的知識流和知識產權分析[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張禮智;;談談講解比賽中的知識問答——以榆林比賽為例[A];秦晉豫三省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會議交流論文集[C];2008年
8 謝品然;;文本、讀者、處境——初探全球化處境對圣經詮釋的挑戰(zhàn)[A];“經典的翻譯與詮釋”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9 杜月升;;知識生產與高等學校體制改革[A];2002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現代化建設中的體制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馬新建;丁進;郭玲;黃浩澤;;江蘇省公務員國際化繼續(xù)教育研究[A];區(qū)域人才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港澳臺大陸人才論壇暨2008年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yN清;小議法律知識人公共化現象(下篇)[N];法制日報;2003年
2 汪洋春;知識管理 不可忽視[N];中國國門時報;2003年
3 于莘明;全球最大中文知識信息資源庫面世[N];科技日報;2003年
4 宋文京;夏日滬上翻新書(上)[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5 ;考古學與公眾知識的契合點[N];中華讀書報;2003年
6 韋欽云 翟登。ㄗ髡邌挝唬荷綎|省人事考試中心);公務員考試呈現新特點[N];中國人事報;2004年
7 廣東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警惕“公共知識分子”思潮[N];光明日報;2004年
8 康力雄;勞倫斯·萊斯科:網絡時代的公共知識[N];經濟觀察報;2004年
9 支曉;知識超市:全球資源共享的可能[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10 通訊員 沈粵 記者 錢紅艷;6城區(qū)新教師招聘辦法確定[N];南京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殿森;論課程知識的社會建構[D];西南大學;2006年
2 駱翔宇;多智能體系統(tǒng)的符號模型檢測[D];中山大學;2006年
3 金笑天;基于知識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正峰;逆向歸納悖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賀壽南;互動中的理性人的歸納推理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陸繼鴻;模塊化制造項目的成員信息管理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4 肖國剛;課程知識觀之構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霞;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改革物理學科知識教學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董佳;傳統(tǒng)知識保護中的哲學問題[D];吉林大學;2006年
7 何青;模型檢測時態(tài)知識邏輯及其應用[D];中山大學;2006年
8 吳lm;國有企業(yè)產權重組中的產權界定分析[D];貴州大學;2005年
9 呂明;基于模塊化思想的我國軟件業(yè)發(fā)展路徑分析[D];南京財經大學;2007年
10 白磊;學;鶎咏處熃M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75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17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