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邏輯論文 >

論維提布薩那的陳那因明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12-15 10:30

  本文關(guān)鍵詞:論維提布薩那的陳那因明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復旦大學》 2008年

論維提布薩那的陳那因明思想研究

程娜  

【摘要】: 佛教邏輯——因明產(chǎn)生于文明古國印度,是印度邏輯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明作為佛家的邏輯,有自己的發(fā)展歷史和發(fā)展階段,它隨著佛教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隨著佛教的傳播而傳播。陳那是印度“中古邏輯之父”,他所創(chuàng)立的新因明在因明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陳那因明在唐代傳入中國,并在當時的中國掀起了研究因明的熱潮,因明已成為中國邏輯史的組成部分。隨著佛教在印度衰微,因明在印度邏輯發(fā)展的歷程中也日漸式微,在印度已很少人研究因明。 印度學者維提布薩那的《印度邏輯史》是一本英文著作,在這本難得的關(guān)于印度邏輯的著作中,維提布薩那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因明,并講解了陳那的因明學說。維提布薩那的《印度邏輯史》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便為我國學者所知,并對我國整個因明思想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遺憾的是,維提布薩那的《印度邏輯史》對陳那因明的講解存在著諸多錯謬,而且這些錯誤之處為我國因明學者沿襲,深刻地影響了我國因明研習者對陳那因明的理解,不利于我國因明研習者準確地把握陳那因明的原貌。 本文以唐代因明典籍為依據(jù),以因明理論界相關(guān)專家學者的理論為基礎(chǔ),分析維提布薩那在《印度邏輯史》所闡述的陳那因明思想,明確地指出維提布薩那關(guān)于陳那因明思想方面的可取之處和錯誤之處,還陳那因明以本來面目。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81-093.51
【目錄】:

  • 摘要4
  • Abstract4-6
  • 緒論6-10
  • 1 選題由來6-7
  • 2 研究方法7
  • 3 研究綜述7-10
  • 一 維提布薩那對《入正理論》的研究概要10-13
  • 1 對《因明入正理論》篇章的簡要介紹10-11
  • 2 對《因明入正理論》初頌的理解11-12
  • 3 對三支諸部分的簡要介紹12
  • 4 采用與三段論對比的方法講解因明三支作法12-13
  • 二 維提布薩那對陳那因明思想的誤解13-31
  • 1 不提同品、異品除宗有法和九句因13-14
  • 2 對因后二相的錯誤解讀14-17
  • 3 對同、異喻體的錯誤解讀17-19
  • 4 對因后二相與同、異喻體關(guān)系的誤解19-22
  • 5 對陳那三支作法邏輯性質(zhì)的誤解22-28
  • 6 對"不共不定"因的模糊解釋28-29
  • 7 關(guān)于具體實例的錯誤使用29-31
  • 三 影響和反思31-36
  • 1 維提布薩那關(guān)于陳那因明思想對我國學者的影響31-34
  • 2 對維提布薩那關(guān)于陳那因明思想的反思34-36
  • 注釋36-39
  • 參考文獻39-41
  • 后記41-42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鄭偉宏;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鄭偉宏;;論印度佛教邏輯的兩個高峰[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3 鄭偉宏;文軌《因明入正理論疏》評介[J];法音;200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虞愚;;因明的基本規(guī)律[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程;邱紫華;;不能不說的話:維特根斯坦與弗雷格、羅素[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孫顯元;;芝諾悖論中的邏輯和形而上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劉良瓊;惠施邏輯思想評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張盛彬;評邏輯研究中的極左干擾[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王習勝;;道德悖論的消解路向——基于邏輯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孫顯元;;“道德悖論”研究的現(xiàn)狀及走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王力鋼;;數(shù)理邏輯的發(fā)展及未來趨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8 龍小平;試論個體的本質(zhì)[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9 張學立;張四化;;比較邏輯學理論初構(gòu)——從邏輯與文化關(guān)系維度看[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6期

    10 張曉光;;關(guān)于邏輯學功能定位的思考[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芝業(yè);;“幾何”與“幾何之學”的命名——從數(shù)學思想史的視角看徐光啟與利瑪竇對“幾何”與“幾何之學”的理解[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2 張四化;葛宇寧;;從對集合論悖論的剖析看制約邏輯的客體性[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洪;;法律邏輯的基本問題[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4 王建芳;;為邏輯三段論正名[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曉光;;關(guān)于邏輯學功能定位的思考:兼談邏輯學與素質(zhì)教育[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6 張萍;;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邏輯作用的發(fā)揮[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7 韓彩英;;關(guān)于西方哲學-科學之形式邏輯范式的理性批判[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8 江怡;;胡塞爾是如何反對心理主義的?——對《邏輯研究》第一卷的一種解釋[A];現(xiàn)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劉新文;;塔爾斯基論題和函數(shù)完備性[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10 王策;;“事實”概念的認知與邏輯重建[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曉翔;漢傳因明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棟豪;中國邏輯史方法論在近代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4 閆薇;馬克思經(jīng)濟學基本命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構(gòu)”、“辯護”和“修正”[D];吉林大學;2011年

    5 曾慶濤;我國體育教師評價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趙旻燕;元語言否定的認知語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陳治國;形而上學的遠與近[D];山東大學;2011年

    8 湯銘鈞;陳那、法稱因明的推理理論[D];復旦大學;2010年

    9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周強;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歷時及跨文化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莉;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張正華;手·火·語言—元工具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賀傳熙;產(chǎn)品設(shè)計及使用過程中認知摩擦的成因要素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蔡慧;“網(wǎng)絡(luò)問政”:協(xié)商民主理論視域下的中國網(wǎng)絡(luò)政治景象[D];暨南大學;2010年

    5 尹來也;論歸納法與演繹法的辯證統(tǒng)一[D];南昌大學;2010年

    6 趙振魯;詮釋學視域下柯林武德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鄭偉;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系統(tǒng)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王莉;“阿凡提”言語交際的語用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曹森;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10 何雄就;“偶然”邏輯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忠義;;虞愚和他的《因明學》[J];哲學動態(tài);2009年12期

    2 袁野;研究因明的學者及其學識的概述[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3 張忠義;劉純;;因明風采 再現(xiàn)絲綢之路——中國第四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9年03期

    4 曲甘·完瑪多杰;藏族因明學概說[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5 曉浩;楊化群的藏學生涯[J];中國西藏(中文版);1996年05期

    6 沈劍英;唐三藏與因明[J];思維與智慧;1982年06期

    7 黃廣華;;《文心雕龍》與因明學[J];學術(shù)月刊;1984年07期

    8 張忠義;秦楠;;美麗青城話因明——中國第五屆因明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五臺山研究;2009年04期

    9 沈劍英;;因明學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東漸簡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2年04期

    10 姚南強;百年來的中國因明學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劍英;;因明學簡論[A];全國邏輯討論會論文選集[C];1979年

    2 武邑尚邦;順真;;印度大乘唯識宗“七因明”學說的邏輯特征[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沈劍英;;因明學簡論[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4 呂澂;;因明學說在中國的最初發(fā)展[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5 虞愚;;試論因明學中關(guān)于喻支問題——附論法稱對“喻過”的補充[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6 楊化群;;關(guān)于法稱的《正理滴論》[A];因明研究[C];1990年

    7 虞愚;;因明學發(fā)展過程簡述[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8 黃廣華;;《文心雕龍》與因明學[A];因明研究[C];1990年

    9 虞愚;;試論因明學中關(guān)于現(xiàn)量與比量問題[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10 沈劍英;;略論因明的宗[A];因明論文集[C];198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曾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通訊員 陳玉 記者 吳永哲;[N];河北日報;2006年

    3 通訊員 傅春秘 記者 耿建擴;[N];光明日報;2006年

    4 劉偉;[N];甘孜日報(漢文);2006年

    5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網(wǎng)站;[N];社會科學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曾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吳健禮;[N];西藏日報;2006年

    8 翟業(yè)軍;[N];光明日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曾江 陸航;[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東宣;[N];光明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湯銘鈞;陳那、法稱因明的推理理論[D];復旦大學;2010年

    2 孟令兵;圓融無礙的生生之美[D];復旦大學;2005年

    3 張愛林;自相與現(xiàn)量[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4 黃志強;佛教邏輯比較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2年

    5 張曉翔;漢傳因明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樸均吉;玄奘與韓半島佛教[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達哇;藏傳因明思維邏輯形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娜;論維提布薩那的陳那因明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蔣金金;七因明思想探微[D];燕山大學;2012年

    3 劉純;由因明譜系看其思想演變[D];燕山大學;2010年

    4 李峰;論陳那因明的邏輯體系[D];復旦大學;2010年

    5 高艾華;試論因明的實用價值[D];燕山大學;2009年

    6 羅勁松;《因明正理門論》與《正理滴論》的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鋼特木爾;《十善福白史冊》的邏輯思維與佛教哲學思想[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8 白秀君;齊·珠格德爾的《扎·阿旺巴拉登哲學思想》邏輯思維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9 樊昌群;宗喀巴大師生平及其量論因明學體系初探[D];貴州大學;2008年

    10 丁銘;杜齊《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論維提布薩那的陳那因明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2136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136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be8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