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替換規(guī)則在內涵語境中失效的詮釋
本文選題:同一性替換規(guī)則 + 內涵語境 ; 參考:《外語學刊》2007年04期
【摘要】:經典邏輯中的同一性替換規(guī)則在內涵語境中普遍失效,產生"內涵困惑"。本文圍繞命題態(tài)度動詞構成的內涵語境,分析并評價以弗雷格和羅素等為代表的分析性語言哲學家對"內涵困惑"的解決方案,指出"內涵困惑"的解決應該把命題態(tài)度主體的認知結構考慮在內;只有當命題態(tài)度主體對替代的兩個指稱表達式同一也具有相當程度的認知時,同一性替換規(guī)則才能在內涵語境中有效。
[Abstract]:The identity replacement rule in classical logic is generally invalid in the context of connotation, resulting in "connotation confus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solutions of the analytic language philosophers, such as Frege and Russell, to the "connotation puzzles" around the connotative context of the propositional attitude verb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olution of "connotation confusion"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the propositional attitude subject, and only when the propositional attitude subject has the same cognition of the two reference expressions, The identity substitution rule is effective in the context of connotation.
【作者單位】: 上海理工大學
【基金】:上海市教育發(fā)展基金資助項目(06ES04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B8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孫學鈞;指稱與內涵語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2 胡澤洪;信念邏輯二題[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3 李紅儒;試論認知意向謂詞系統(tǒng)與視覺感知謂詞[J];外語學刊;2001年03期
4 李紅儒;從語句的交際結構看說話人形象[J];外語學刊;2002年04期
5 李紅儒;感知命題意向謂詞[J];外語學刊;2003年02期
6 左巖;命題態(tài)度動詞構成的晦暗語境及其語義特點[J];山東外語教學;1996年03期
7 張建軍;認知悖論研究的興起及其意義[J];邏輯與語言學習;1994年03期
8 王曉萍;論句子語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程;邱紫華;;不能不說的話:維特根斯坦與弗雷格、羅素[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王習勝;;道德悖論的消解路向——基于邏輯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梁義民;羅素關于專名涵義的摹狀詞理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4 喻敏;;證據(jù)學問題的語言哲學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2期
5 高山;;自然語言中同一性語句的邏輯分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6 林凡杰;;羅素的摹狀詞理論及其缺憾[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7 王燦;;敘事·語言·想象·建構——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視角中的歷史及其書寫[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8 趙永堅;;指稱的哲學理論探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田華銀;;論邏輯原子主義尋求確定性知識的價值[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10 肖嫻;;邏輯的反證:同一替換原則是否“失效”?[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習勝;;論嚴格的指示詞——從邏輯演進的視角看克里普克的觀點與張家龍先生的辯護[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2 杜建國;;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到語境論[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3 張立娜;;語言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區(qū)分——專名與謂詞[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型[D];南開大學;2010年
2 卓立;歷史相對主義的脈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黃嘉;天疆迷航[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朱元;漢英視覺詞匯認知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呂紅周;符號學視角下的隱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8 唐世齊;刑事判決說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李洪儒;語句中的說話人形象[D];黑龍江大學;2003年
10 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xiàn)象學”之謎[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黨姣;從指稱角度回應科學理論的不可通約性[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惠;中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振魯;詮釋學視域下柯林武德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何永全;蒙古象棋對陣中的邏輯思維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5 梅杰吉;哲學是反對語言誘惑理智的一場戰(zhàn)斗[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6 王秋生;從判斷返歸前判斷[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姣姣;弗雷格涵義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8 李國浩;蒯因本體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9 王紅娟;卡爾納普意義理論[D];河北大學;2011年
10 獅力;語用預設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學鈞;指稱與內涵語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2 李先q;;談談詞項的內涵和外延[J];思維與智慧;1986年06期
3 倪蔭林;普通邏輯基本規(guī)律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夏年喜;;貝葉斯主義與指稱主義[J];世界哲學;2009年02期
5 朱建平;蒙塔古與扎塔內涵邏輯的一般比較[J];昌濰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6 張秋成;;內涵語境下替換失效問題及其解決[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肖嫻;;邏輯的反證:同一替換原則是否“失效”?[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7期
8 王建平;邏輯學關于語境問題的研究[J];哲學動態(tài);1986年10期
9 翟玉章;;等詞可替換性原則和模態(tài)語境——奎因和卡爾納普之間的分歧[J];哲學研究;2006年04期
10 ;語言邏輯(下)[J];思維與智慧;198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聶文龍;;內涵邏輯的對象理論建構[A];邏輯學及其應用研究——第四屆全國邏輯系統(tǒng)、智能科學與信息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朝安;涵義的形而上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顏中軍;弗雷格疑難與認知價值差異[D];湘潭大學;2007年
2 李博;淺析普特南指稱理論[D];西南大學;2010年
3 張姣姣;弗雷格涵義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04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90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