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與克里普克專名理論比較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塞爾與克里普克專名理論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燕山大學》 2009年
塞爾與克里普克專名理論比較研究
白林秋
【摘要】: 專名問題由來已久,歷史上很多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都對專名問題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并對該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就專名有沒有含義和如何進行指稱的問題,弗雷格、羅素、塞爾等先后提出并不斷完善了關(guān)于專名的摹狀詞理論,認為專名不僅有指稱而且有含義。其中,塞爾關(guān)于專名的理論可以說是集大成之論;克里普克則堅持歷史因果理論,堅持專名只有指稱而沒有含義。 本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專名的摹狀詞理論,主要是要闡述和分析弗雷格、羅素的專名理論和塞爾早期的專名理論。第二部分:克里普克的專名理論,主要闡述和分析對專名的摹狀詞理論的批判和專名的因果傳遞鏈條理論。第三部分:塞爾后期的專名理論,主要闡述和分析專名的意向性理論和對克里普克專名理論的批判,并分析各自的成就與不足。第四部分:塞爾專名理論與克里普克專名理論的比較研究,主要闡述和分析塞爾關(guān)于專名理論兩個基本問題的區(qū)分和克里普克對專名理論的兩個基本問題的回答,以及討論專名的因果理論和意向性理論的整合。 本文通過分析和比較這兩種理論觀點發(fā)現(xiàn),這兩種理論之所以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們對專名含義和指稱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二者不是對立關(guān)系,而是互補關(guān)系。 本文的意義在于比較塞爾與克里普克在專名問題上的不同觀點、把握他們的理論的成就和不足,并對二者進行整合,以把握今后意義理論可能的發(fā)展方向。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燕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81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駱傳偉;專名的涵義與指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義民;羅素關(guān)于專名涵義的摹狀詞理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張漢生;專名與摹狀詞關(guān)系略論[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3 張力鋒;專名指稱理論:歷史、現(xiàn)狀及反思[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張力鋒;專名的新指稱理論——對歷史因果理論的挑戰(zhàn)及修正[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顏華東;小議單獨概念、專名以及定義[J];甘肅高師學報;2001年01期
6 劉葉濤;馬領(lǐng)弟;高峰;;現(xiàn)代名稱理論的兩個基本問題[J];河北學刊;2006年05期
7 程本學;;專名意義的兩種理論及其融合[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鄧艷桃;于金伙;;對專名涵義和指稱的歷史探討[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9 辛燕;專名問題及指稱問題——淺析羅素對弗雷格之批判[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胡澤洪;關(guān)于專名的涵義與指稱[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程;邱紫華;;不能不說的話:維特根斯坦與弗雷格、羅素[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方剛;名稱來源問題的哲學意蘊——論柏拉圖《克拉底魯篇》對名稱來源問題的探討及其哲學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3 王習勝;;道德悖論的消解路向——基于邏輯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黃宇紅;;再析“非常”的詞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梁義民;羅素關(guān)于專名涵義的摹狀詞理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張紹友,謝元春,夏夢,張萍;論命題邏輯中“真”的判定[J];白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7 汪海燕;不應忘卻的邏輯應用史——與《邏輯學百年》的作者們商榷[J];白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2期
8 喻敏;;證據(jù)學問題的語言哲學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評論;2001年02期
9 聶大海,呂蓓蓓;論語言意義的基本理念[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10 龍小平;試論個體的本質(zhì)[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瑤;;一個“偶然發(fā)現(xiàn)”引出的思考——邏輯演算中“三律”的潛在危險[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2 廖琳;龔啟榮;;論羅素的邏輯主義[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戴昭銘;;語言功能和可能規(guī)范[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葛宇寧;張四化;;試析法律邏輯的幾個特殊品質(zhì)[A];法律邏輯與法律思維——第十七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交流論文[C];2009年
5 閆宏秀;;從本質(zhì)主義的視角觀照科技進步[A];上海市科學技術(shù)史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譚力揚;;科學實在論的因果機制指稱理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7 張建軍;羅景仁;;一個新的時態(tài)邏輯系統(tǒng)和DB形式化描述方法[A];第九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1990年
8 王習勝;;論嚴格的指示詞——從邏輯演進的視角看克里普克的觀點與張家龍先生的辯護[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9 余多星;;克里普克可能世界思想及其哲學意蘊[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10 杜建國;;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到語境論[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南開大學;2010年
2 馮彥波;合并邏輯方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4 高蕓;從SDRT的視角探析漢語話語結(jié)構(gòu)的修辭格式[D];西南大學;2011年
5 卓立;歷史相對主義的脈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奚穎瑞;從“算術(shù)哲學”到“邏輯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孫日華;裁判客觀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柳思思;歷史實踐與規(guī)范生成[D];外交學院;2011年
9 宮寶龍;記號的迷思[D];浙江大學;2011年
10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黨姣;從指稱角度回應科學理論的不可通約性[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鄭昊;歸納邏輯或然性問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惠;中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振魯;詮釋學視域下柯林武德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秋揚;俄語可能模態(tài)詞語義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迪娜(Kojogulova Dinara);吉爾吉斯語與漢語之比較分析[D];西北大學;2011年
7 麻鶴騰;可能世界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D];河南大學;2011年
8 鄭偉;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系統(tǒng)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林康廷;論奎因自然主義認識論[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熊斌;弗雷格意義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東浩;張學立;;專名有無內(nèi)涵考[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劉瓊;殷正坤;;虛構(gòu)人名的指稱和涵義[J];當代語言學;2008年04期
3 呂公禮;;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背景及方法論特征[J];東方論壇;2008年06期
4 姚嵐;李元江;;認知語言學的多維思考——《隱喻、借代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挑戰(zhàn)認知語義學》述評[J];外國語言文學;2008年02期
5 孫學鈞;專名的涵義與指稱[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6 程本學;;專名意義的兩種理論及其融合[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胡中文;試析專名詞語同一般詞語的聯(lián)系[J];漢語學習;1997年03期
8 孟強;;作用實在論:超越科學實在論與社會建構(gòu)論[J];科學學研究;2007年04期
9 蔡曙山;經(jīng)驗在認知中的作用[J];科學中國人;2003年12期
10 程本學;;從對立統(tǒng)一看關(guān)于專名的摹狀詞理論與歷史因果理論[J];嶺南學刊;2008年05期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麗;;淺議專名的涵義與指稱[J];海外英語;2014年15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力鋒;專名的摹狀詞理論初探[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2 程本學,何智美,梁豪;論專名的內(nèi)涵[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3 馮棉;名稱的涵義與指稱——從穆勒到克里普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4 俞東明;意義和所指的哲學語義與語用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02期
5 胡澤洪;存在問題的邏輯哲學省察[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10期
6 G.弗雷格,王路;對意義和意謂的解釋[J];哲學譯叢;1996年Z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軍;回歸自然語言的語義學悖論─—當代西方邏輯悖論研究主潮探析[J];哲學研究;1997年05期
2 呂進,韓秋紅;關(guān)于摹狀詞理論的論爭[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楊曉光;;克里普克的本質(zhì)主義[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5期
4 張家龍;論本質(zhì)主義[J];哲學研究;1999年11期
5 龍小平;因果指稱理論的不完全性[J];九江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6 龍小平;試論個體的本質(zhì)[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7 朱建平;;模態(tài)邏輯語義學的理論發(fā)展[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王習勝;;論嚴格的指示詞——從邏輯演進的視角看克里普克的觀點與張家龍的辯護[J];學術(shù)研究;2006年06期
9 朱耀平;;克里普克對維特根斯坦“私人語言”理論的懷疑論解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12期
10 李震,蔡陳聰;形而上學與認識論的區(qū)分——克里普克先驗偶然性與后天必然性思想解讀[J];求索;2005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葉濤;;克里普克論同一與專名的嚴格性[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shù)會議專輯[C];2006年
2 馮棉;;模態(tài)邏輯研究中的若干問題[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3 劉葉濤;;克里普克的邏輯悖論研究[A];2004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4年
4 黃展驥;;略評“層級”、“三值”、“間隙”、“情景”諸方案——“自涉”悖論雜談[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5 趙曉聃;;規(guī)則遵循中的意義歸因[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6 沈躍春;;略論20世紀西方悖論研究[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7 熊明;;古典命題演算的直覺主義語義分析[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8 馬欽榮;;可貴的探索——讀《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哲學探析》[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9 王啟義;;從形式語意論到二維模態(tài)語意論[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鄒明華;;專名與傳說的真實(性)問題[A];民間敘事的多樣性——民間文化青年論壇[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zhí)锟?[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2 張?zhí)锟?[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3 張祥龍;[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崔衛(wèi)平;[N];北京日報;2003年
5 陳岸瑛;[N];中華讀書報;2003年
6 尼克;[N];東方早報;2011年
7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 鄒明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崔衛(wèi)平(書評人);[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2 龍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稱和同一性[D];西南大學;2007年
3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4 陳杰;以康德批判哲學為進路的內(nèi)向指稱意義理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張力鋒;模態(tài)邏輯和本質(zhì)主義[D];北京大學;2004年
6 郭美云;帶有群體知識的動態(tài)認知邏輯[D];北京大學;2006年
7 郭佳宏;理想自省主體的信念修正[D];中山大學;2006年
8 倪勝;《判斷力批判》體系探微[D];復旦大學;2005年
9 胡欣詣;維特根斯坦哲學中的“語法”概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玉北;克里普克名稱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周紅宇;克里普克論意義的規(guī)范性[D];南京大學;2013年
3 郝若飛;克里普克名稱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4 朱雷;關(guān)于克里普克的歷史因果命名理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5 賀敏年;論克里普克對維特根斯坦的懷疑論解讀[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6 劉賀;淺析克里普克的歷史因果命名理論[D];吉林大學;2012年
7 陳義清;克里普克嚴格指示詞理論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鳳偉;克里普克“規(guī)則遵循”問題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陳瑞;邏輯與哲學視野中的克里普克可能世界理論[D];山西大學;2013年
10 彭杉杉;先驗偶然真理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塞爾與克里普克專名理論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4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6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