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程通信的種類和特征_從文化預設角度看《西廂記》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本文關鍵詞:芻議預設的特征和種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安外國語大學》 2012年
從文化預設角度看《西廂記》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黃清霞
【摘要】: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戲劇之一,《西廂記》以其精美絕倫的語言、豐富多樣的文化蘊涵,堪稱中華文學界的瑰寶。然而可惜的是,關于這部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研究成果還遠不能令人滿意,而致力于其翻譯研究的學者專家更可謂鳳毛麟角。這些屈指可數(shù)的翻譯研究主要從互文性、功能對等、接受美學等角度對這部作品的翻譯進行分析。本文作者認為《西廂記》蘊含豐富的文化知識,對其翻譯的研究實質(zhì)上是對其文化的傳播研究,而文化預設作為新興的文化視角對文化翻譯具有較強的闡釋力,因此將文化預設應用于《西廂記》的翻譯在一定程度上給《西廂記》的翻譯研究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有望進一步促進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預設最初是一個哲學概念,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引入語言學界以來便引起了學者專家們的激烈爭論。從語義預設到語用預設,從語用預設到文化預設,預設與語言學的結合不斷得到完善和充實。文化預設即語用預設在文化背景下的應用。文化預設是指某一社會成員共享的思維模式、信仰、價值觀等意識形態(tài)以及行為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預設也不同,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文化預設的差異無疑是翻譯的主要障礙之一。 本論文主要從文化預設角度對中國古典名著《西廂記》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作一嘗試性的探討。通過對比分析許淵沖和奚如谷、伊維德兩譯本的翻譯,對他們所采取的翻譯策略進行總結�!段鲙洝分饕ㄋ念愇幕撦d詞,即佛教專有名詞、典故、稱謂語和成語諺語。對于這些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許淵沖和奚如谷、伊維德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翻譯策略�?紤]到讀者的接受力,許淵沖主要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省略了原文中的文化預設,給譯文讀者提供了一個可讀性很強的譯文。而奚如谷和伊維德主要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他們努力在譯文中保留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試圖讓譯文讀者體驗不同的文化風味。鑒于不同民族的文化預設不同,他們在譯文中提供了大量的腳注,雖然譯文的可讀性較差,但卻是對促進文化傳播的一大貢獻。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05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茜;翻譯中的文化預設及翻譯對策[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胡春華;劉紹忠;廖鳳榮;;預設理論及其對翻譯實踐的啟示[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劉慶元;《西廂記》英譯本賞析[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4 周鐵項;芻議預設的特征和種類[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5 王芹;漢英廣告用語中的預設[J];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10期
6 張克定;句式變化的認知語用理據(jù)[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7 劉哲;談蘊含和預設的區(qū)分問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8 張官俊,趙征軍;文化預設與翻譯[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9 鄭亞南;黃齊東;;預設的認知語境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10期
10 陳家旭,魏在江;從心理空間理論看語用預設的理據(jù)性[J];外語學刊;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遠志,馬翔宇;試論辭格的施事功能[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2 周明;稱呼語的語用特征及其語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3 周方珠;論社交指示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4 歐陽利鋒,徐惠娟;從文化語境的角度談語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俞蓮年;語言的特殊性與口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6 張蓊薈,沈曉紅;英漢翻譯過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7 陸榮榮;從認知語境差異看文學作品中習語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8 董宏程;;試論網(wǎng)絡交際者與網(wǎng)絡言語的語用特征[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朱小美;王翠霞;;話語標記語Well的元語用意識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蓉;;從順應論看中國宋詞《虞美人》譯文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陳彥;;從“剩女”看網(wǎng)絡流行語的翻譯[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3 楊慧瓊;杜建華;;受眾為何按照謠言而不是新聞行事?——對2010年兩起地震謠言的比較分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郭素珍;;試論合作原則及其偏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5 欒育青;;邀請語及應答語的跨文化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6 鮑德旺;楊士超;;關聯(lián)理論與語用翻譯關系之解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7 顧云青;;運用猜詞策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8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9 鹿學軍;;大學英語教學中漢譯英錯誤分析:語用負遷移[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10 邱林林;;委婉語功能的語用學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漢生;英國都鐸王朝的語言與文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周芹芹;漢語恭維回應語的社會語言學變異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張喆;英語言語幽默的圖式特征及解讀難題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王春秀;現(xiàn)代俄語同義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吳格奇;英漢研究論文中作者身份之構建對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正輝;委婉語的三維視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吳丹;語言學術語漢譯規(guī)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3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許丹;英語廣告語中語用預設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婷婷;英語動詞語義中預設問題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浩一;葉蜚聲;;以認知為基礎的漢語功能語法芻議(下)[J];國外語言學;1991年01期
2 LaurenceR.Horn;沈家煊;;語用學理論(中)[J];國外語言學;1991年03期
3 劉國輝;言語交際中語用預設量的動態(tài)變化[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劉禮進;篇章語序認知分析[J];福建外語;1999年01期
5 徐盛桓;“預設”新論[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6 熊學亮;語用學和認知語境[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7 苗興偉;關聯(lián)理論與認知語境[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7年04期
8 張克定;預設·調(diào)核·焦點[J];外語學刊;1999年04期
9 呂世生;語用前提對稱與文化信息等值——《紅樓夢》英譯本譯例分析[J];外語學刊;2003年01期
10 劉宇紅;預設投射研究的Karttunen模式與Fauconnier模式[J];外語學刊;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紅妹;蔡希望;;英漢商標名翻譯的文化非對稱性淺析[J];南昌高專學報;2011年01期
2 張虹然;;如何翻譯漢語中的文化負載詞[J];英語知識;2010年08期
3 肖洪兵;;文化負載詞及其翻譯[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年08期
4 蔡月;;《京華煙云》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5 阮利東;;文化負載詞在漢英翻譯過程中的文化缺失[J];教學與管理;2010年12期
6 王靜靜;;認知圖式和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7 張利新;;從文化負載詞匯的漢英翻譯原則看關于“龍”的漢英翻譯[J];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8 鄭仲春;英漢翻譯中的文化負載詞[J];皖西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9 唐秀瓊;;英語文化負載詞及漢譯(英文)[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徐朝暉;;商務英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杰;郭九林;;從認知角度談文化負載詞在翻譯中的功能對等[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蒲松齡;;隱喻構建基本要素及其與隱喻理解效果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高軍;;語用預設及其翻譯策略[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姚瓏;;網(wǎng)格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以林語堂編譯《虬髯客傳》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秦冬梅;;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介入[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王聿良;;論英漢口譯的跨文化語用策略[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賈洪偉 北京外國語大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隋必好;漢英廣告語篇中的預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李海軍;從跨文化操縱到文化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姚振軍;基于雙語領域本體的典籍英譯批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趙碩;基于語用分析的網(wǎng)絡廣告預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仲笑雨;《紅樓夢》中花卉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李照;目的論視角下的文化負載詞翻譯[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金雅慧;《論語》三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之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秦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文化負載詞學習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5 羅丹;《論語》中核心文化負載詞的多維翻譯[D];南華大學;2011年
6 洪軼瑩;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文化負載詞文化意義習得調(diào)查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7 李芝;從文化語境順應角度析文化負載詞的英譯[D];南華大學;2010年
8 耿小超;《阿Q正傳》中文化負載詞匯的翻譯[D];中北大學;2010年
9 侯衛(wèi)群;《圍城》英譯本中漢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補償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龔成云;從翻譯目的論看《易經(jīng)》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本文關鍵詞:芻議預設的特征和種類,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39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6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