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邏輯哲學與數(shù)學哲學
本文選題:邏輯哲學 切入點:數(shù)學哲學 出處:《廣東社會科學》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世紀前半葉是邏輯哲學和數(shù)學哲學的金色年代。它始于哲學家羅素證明基本的數(shù)學理論是不一致的,這導致數(shù)學基礎的危機和關(guān)于數(shù)學性質(zhì)的激烈爭辯。卷入這場爭論的涉及藍姆塞、維特根斯坦、弗雷格、胡塞爾、皮爾斯、羅素和懷特海等一流哲學家,以及外爾、彭加勒、哥德爾、希爾伯特、布勞維爾、策梅洛和塔斯基等杰出數(shù)學家。然而,這一史詩般的時代并沒有持續(xù)多久,關(guān)于數(shù)學基礎的爭論很快結(jié)束了。經(jīng)歷了多產(chǎn)的30-40年代之后,邏輯學家、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似乎對先前的哲學爭論失去了興趣,至少他們不再熱衷于20世界前半葉"大主義"的那種數(shù)學、邏輯的哲學爭論。然而,邏輯哲學和數(shù)學哲學仍在發(fā)展,新的問題很快又進入了當代哲學爭論的視野。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was the golden age of logical philosophy and mathematical philosophy. It began when the philosopher Russell proved that the basic mathematical theories were inconsistent. This led to a crisis i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and a heated debate over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Involved in the debate were the leading philosophers, such as Ramsey, Wittgenstein, Frege, Husserl, Pierce, Russell and Whitehead, as well as Ware, Penggall, Outstanding mathematicians such as Godel, Hilbert, Brauville, Zimello, and Tasky. However, this epic era did not last long, and the debate over the basics of mathematics quickly ended. After the prolific 1930s and 1940s, Logicians, mathematicians and philosophers seem to have lost interest in previous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at least they are no longer keen on the mathematical, logical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Logical philosophy and mathematical philosophy are still developing, and new problems have quickly entered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debate.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B81-0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解恩澤;;日本的數(shù)學哲學研究[J];外國問題研究;1988年04期
2 傅德本,李敏霞;關(guān)于數(shù)學哲學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3 王憲昌;數(shù)學哲學與數(shù)學有效性的研究——答《科學技術(shù)與辯證法》中的商榷文[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4 郭貴春,劉杰;數(shù)學中真的存在危機嗎?——普特南數(shù)學哲學解讀[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郭貴春;康仕慧;;當代數(shù)學哲學的語境選擇及其意義[J];哲學研究;2006年03期
6 郭貴春;康仕慧;;走向語境論世界觀的數(shù)學哲學[J];科學技術(shù)哲學研究;2009年04期
7 G·海爾曼;程煉;;數(shù)理邏輯與數(shù)學哲學[J];哲學動態(tài);1988年01期
8 潘天驥,張榮華;論述數(shù)學哲學研究的對象、范圍[J];九江師專學報;1992年05期
9 李宗堂;數(shù)學哲學斷想[J];天水師專學報;1995年00期
10 鄭毓信;科學哲學對于數(shù)學哲學現(xiàn)代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兼論數(shù)學哲學中的革命[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夏水;;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數(shù)學哲學專業(yè)委員會歷史回顧與工作概述[A];全國各�。ㄊ小⒆灾螀^(qū))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專業(yè)委員會、工作委員會歷史回顧與工作概述——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一[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謝方;數(shù)學哲學:從劉徽到三大基礎學派[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葉峰 北京大學哲學系;數(shù)學哲學中的自然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康仕慧;語境論世界觀的數(shù)學哲學[D];山西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曲宏宇;亞伯拉罕·魯濱遜的數(shù)學哲學思想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2 高坤;哥德爾的平行論數(shù)學哲學[D];復旦大學;2012年
3 錢瑋燁;科學研究綱領下的歷史理性主義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678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56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