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邏輯常項的歸約
本文關鍵詞: 邏輯聯(lián)結詞 邏輯常項 一階邏輯 皮爾士 命題邏輯 歸約 存在量詞 數(shù)理邏輯 真值函項 布爾代數(shù) 出處:《哲學研究》2011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邏輯聯(lián)結詞和量詞都是邏輯的核心概念之一。2004年以來陸續(xù)出版的多卷本《邏輯史手冊》,計劃在第11卷專門以一卷的篇幅來研究后承關系、量詞、否定、聯(lián)結詞、模態(tài)、自然推演、邏輯圖等
[Abstract]:Positive logical connectives and quantifiers are among the core concepts of logic. Since 2004, many volumes of the Handbook of History of Logic have been published in succession. It is planned to devote one volume of volume 11 to the study of posthumous relations, quantifiers, negatives, connectives, and modes. Natural deduction, logic diagram, etc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廣義析舍的邏輯系統(tǒng)及其證明論與復雜性研究”(編號10BZX055)資助
【分類號】:B8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新文;經(jīng)典一階邏輯的希爾伯特型系統(tǒng)[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張清宇;不用聯(lián)結詞的經(jīng)典命題邏輯系統(tǒng)[J];哲學研究;1995年05期
3 張清宇;不用聯(lián)結詞和量詞的一階邏輯系統(tǒng)[J];哲學研究;1996年05期
4 張清宇;經(jīng)典命題邏輯的一個公理系統(tǒng)[J];哲學研究;1997年08期
5 張清宇;系統(tǒng)Z中的范式和插入定理[J];哲學研究;1999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剛;名稱來源問題的哲學意蘊——論柏拉圖《克拉底魯篇》對名稱來源問題的探討及其哲學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2 黃宇紅;;再析“非!钡脑~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3 聶大海,呂蓓蓓;論語言意義的基本理念[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4 帥國文;摹狀詞表達概念嗎?——兼與許占君同志商榷[J];畢節(jié)師專學報;1997年02期
5 姚從軍;;模態(tài)命題邏輯系統(tǒng)K、D、T、S4、S5、B之比較[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張漢生;專名與摹狀詞關系略論[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7 聶大海;西方語言哲學意義理論述評[J];長春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8 田華銀;;論邏輯原子主義尋求確定性知識的價值[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9 黃斌;論不可說的東西[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02期
10 龍小平;關于專名的涵義[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廖琳;龔啟榮;;論羅素的邏輯主義[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清宇;;以廣義析舍為初始符號的經(jīng)典命題邏輯系統(tǒng)[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3 劉新文;;以廣義析舍和存在量詞為初始符號的一階系統(tǒng)[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4 王習勝;;論嚴格的指示詞——從邏輯演進的視角看克里普克的觀點與張家龍先生的辯護[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彥波;合并邏輯方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柳思思;歷史實踐與規(guī)范生成[D];外交學院;2011年
3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駱傳偉;專名的涵義與指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梁芳;計算機引起的數(shù)學哲學反思[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余俊偉;弗協(xié)調(diào)邏輯應用于道義邏輯的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劉新文;系統(tǒng)Z的量化擴張及其對話語表現(xiàn)理論的處理[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xiàn)象學”之謎[D];復旦大學;2004年
9 方剛;維特根斯坦之命題意義的確定性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10 方珍平;表達的認知量度觀[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筱婷;基于本體論的知識表達[D];湘潭大學;2010年
2 包磊;馬克思的邏輯范疇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林康廷;論奎因自然主義認識論[D];吉林大學;2011年
4 吳齊興;西方謬誤研究的歷史考察與反思[D];南京大學;2011年
5 張保壘;表列演算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于勝浩;艾伯特·維尼奇奧·拜雅的科學教育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曹曉寰;埃舍爾藝術作品中的科學哲學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譚海華;A-ε-m模式下的地名命名機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9 張姣姣;弗雷格涵義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10 李國浩;蒯因本體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清宇;不用聯(lián)結詞的經(jīng)典命題邏輯系統(tǒng)[J];哲學研究;1995年05期
2 張清宇;不用聯(lián)結詞和量詞的一階邏輯系統(tǒng)[J];哲學研究;1996年05期
3 張清宇;經(jīng)典命題邏輯的一個公理系統(tǒng)[J];哲學研究;199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新文;;論邏輯常項的歸約[J];哲學研究;2011年06期
2 曾凡桂;皮爾士“Abduction”譯名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6期
3 張良林;索緒爾與皮爾士符號學觀差異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張良林;評歐美現(xiàn)代符號學源頭中的相似之處[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張良林;論皮爾士與索緒爾符號學觀中的相通之處[J];邢臺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盧德平;皮爾士符號學說再評價[J];北方論叢;2002年04期
7 盧德平;論符號的分類問題——皮爾士研究札記之二[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8 鄒鐵軍;科學實驗思維與皮爾士的實效主義[J];學習與探索;2004年02期
9 劉新文;;皮爾士存在圖研究[J];世界哲學;2006年01期
10 朱志方;皮爾士的科學哲學──反基礎主義和可誤論[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新文;;一階邏輯函數(shù)完備性和邏輯常項問題[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上)[C];2011年
2 王寶龍;;對充分條件假言命題邏輯常項的再認識[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3 胡瑞娜;;皮爾士符號學的實用主義特征及其后現(xiàn)代趨向[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留華;;第奧多魯、費羅與皮爾士[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5 張留華;;追尋一位邏輯學偉人[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6 張維真;;試論“基數(shù)量詞”[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7 劉壯虎;;復合謂詞的邏輯系統(tǒng)[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8 黃華新;胡龍彪;;邏輯的內(nèi)在機制與研究對象——兼評《邏輯的觀念》[A];2001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1年
9 葉娜;羅海濤;朱靖波;張斌;;基于歸納邏輯編程的多槽信息抽取規(guī)則自動學習方法[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10 劉壯虎;;幾類性質(zhì)詞的邏輯特征[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浦東新區(qū)行政學院 張留華;皮爾士:“臭名昭著的實用主義”鼻祖[N];社會科學報;2004年
2 撰稿人:田光遠;走出夢游,在敞開性中追求新知[N];社會科學報;2003年
3 段毅;經(jīng)濟學的哲學底蘊[N];光明日報;2005年
4 吳德勤;哲學在新的經(jīng)濟理論創(chuàng)立中的作用[N];社會科學報;2000年
5 吳彤(清華大學教授);概率統(tǒng)計的帝國主義觀點[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6 林暉;杜威思想的當代意義[N];文匯報;2004年
7 ;實用主義哲學及其代表人物[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6年
8 中華書局 陳虎;治學方法的困惑[N];社會科學報;2007年
9 學位辦;研究生院獎勵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10 華北電力大學 包萬平;典禮,,大學的文化符號[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2 單黎君;圖形化模型的一致性檢查[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3 孫舒楊;統(tǒng)計關系學習的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吳瑕;基于擴展規(guī)則的定理證明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張立靜;懷疑:可能、現(xiàn)實與潛在[D];南開大學;2009年
6 郭遠華;若干邏輯自動推理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江濤;特定領域元建模語言的形式化及其模型一致性驗證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8 陳樹偉;基于格蘊涵代數(shù)的格值一階邏輯L_(vfl)中的不確定性推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9 程悅;建筑語言的困惑與元語言[D];同濟大學;2006年
10 賴家俊;基于語言真值格值一階邏輯的不確定性推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波;語言游戲論與自然語言量化結構[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2 范鈺丹;密碼協(xié)議非否認性和公平性驗證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
3 馬吉純;基于Web服務的定性空間關系分析組件及應用[D];吉林大學;2007年
4 張向榮;符號與接受[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超;安全協(xié)議攻擊序列重構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8年
6 王居華;皮爾士實用主義的方法論及其意義[D];山西大學;2010年
7 王曉龍;Z規(guī)格說明中一階邏輯算子自動求精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5年
8 廖志華;馬爾科夫邏輯網(wǎng)絡在引文匹配和中文命名實體識別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王煒程;Tableau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10 張培友;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幾何證明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37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53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