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
發(fā)布時間:2017-12-27 01:39
本文關鍵詞: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 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卡爾納普 句法 語義學 意義 真 分析性 內涵 外延
【摘要】: 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是邏輯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邏輯學的許多分支如模態(tài)邏輯、蒙塔古內涵邏輯等發(fā)生過重大影響?柤{普繼承了羅素和維特根斯坦的主張,用邏輯來解決哲學問題。他認為哲學的對象是語言而不是世界,而語言的核心問題是語言的意義,因此意義問題就成了哲學的中心問題。他的意義理論大體上可以分成兩個互相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邏輯的方面和哲學方面。在哲學方面的最重要體現(xiàn)是意義證實論,但本文主要討論其邏輯方面。 卡爾納普意義理論經歷了一個從邏輯句法到語義學的變化過程。以1935年為界,卡爾納普先后提出了所謂邏輯句法和語義學。在句法階段,他的整個工作可以描述為尋找一個邏輯—數(shù)學陳述的有效性標準(分析性的定義)的努力。他認為語言可以脫離開具體的意義來形式地考慮,這就是建立一種形式語言,其中符號沒有意義。我們僅通過考察符號的類別和順序(句法規(guī)則)就可以確定意義關系問題,尤其是能夠確定邏輯-數(shù)學語句的真值,這就是分析性定義所確立的有效性標準。然而,他最終還是背離了句法原則:非確定概念的接受使得他必須使用具有語義學性質的賦值方法。塔斯基的真理定義使他最終確認只有語義學才是他要尋找的東西,邏輯真理是語義學性質的概念,只有在語義學的范圍內才能給出恰當?shù)亩x,他給出的定義是“在所有的狀態(tài)描述中為真”。在語義學中,意義被分析為外延和內涵兩個方面。通過一系列L-概念,可以刻畫各種表達式的內涵和外延。因此他所理解的語義學不是外延語義學,而是一種內涵語義學,外延內涵方法是他的語義學的基本方法。 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是對邏輯學的發(fā)展的重大貢獻,對哲學的進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他提出的邏輯句法方法使對形式語言的研究進入了新時期,通過對分析性概念的定義使對邏輯真理的認識更加深入;同時把一切哲學問題看作是語言的邏輯句法問題,促使哲學發(fā)展中語言學轉向的完成。在其思想發(fā)展后期提出的外延內涵方法,在邏輯史上對內涵概念第一次進行了形式刻畫,并給模態(tài)邏輯提供了第一個語義解釋,開創(chuàng)了邏輯語義學和模態(tài)邏輯的研究的新局面,并對哲學中分析與綜合的區(qū)分以及語言意義問題的討論提供了思想來源。
[Abstract]:Carnap's theory of mean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history of logic development. It has made a great impact on many branches of logic, such as modal logic and Montagu's Intensional Logic. Carnap inherited the ideas of Russell and Wittgenstein to solv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by logic. He thinks that the object of philosophy is language, not the world, and the core of language is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so the problem of meaning becomes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philosophy. In general, his theory of mean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interrelated two aspects: the logical aspect and the philosophical aspect. The most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philosophy is the theory of meaning of meaning, bu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its logic.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81-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北海;分析性概念的嚴格定義與哲學考察[J];哲學研究;1997年12期
,本文編號:13397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3397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