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視角下的樂平南窯青瓷初探
本文關鍵詞:多學科視角下的樂平南窯青瓷初探
【摘要】:聞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鎮(zhèn)在中國陶瓷史上真正大放異彩并逐漸成為全國性的制瓷業(yè)中心始于宋代;但是,景德鎮(zhèn)早期制瓷史同樣具有重要地位,值得人們的關注與研究。目前,具備歷史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雙重支撐的結論是景德鎮(zhèn)早期制瓷業(yè)至少始于唐代。2011年至2013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南窯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fā)掘,揭露面積1073.5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青瓷、青釉褐斑瓷、青釉褐彩瓷、醬釉瓷器以及窯具標本,尤其是全面揭露一條長達78.8米的龍窯遺跡,揭開了這座景德鎮(zhèn)地區(qū)迄今發(fā)現的年代最早制瓷遺跡的神秘面紗,對南窯出土瓷器、裝燒工藝、興衰歷史等方面的研究將填補景德鎮(zhèn)制瓷史的空白,同時對于唐代南方尤其是江西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也大有裨益。本文運用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及思路,借助EDXRF測試分析技術,分析了樂平南窯胎釉的組成和配方;通過對樂平南窯與其唐代同時期周邊典型窯口的比較研究,初步探討了樂平南窯同唐代南方典型青瓷窯口,如越窯、洪州窯等,在器型分類、裝燒工藝等方面的異同,并以此作為突破點探討樂平南窯同其他窯口的關系以及南窯的歷史地位;此外,通過將樂平南窯置于唐代南方地區(qū)社會經濟的大背景之下進行考察,為揭示樂平南窯的興衰做出有益的探索。第一章及第二章,概述了我國唐代南方青瓷的發(fā)展概況,梳理了唐代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的相關考證,并簡要回顧了唐代越窯、洪州窯青瓷的研究現狀。第三章,使用能量色散X熒光分析儀(EDXRF)測試分析了樂平南窯青瓷胎釉的化學組成,并同景德鎮(zhèn)蘭田窯、越窯以及洪州窯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它們在化學組成方面的異同。第四章,運用類型學等考古學方法對樂平南窯同越窯、洪州窯進行比較研究,從青瓷器型分類、裝燒工藝等方面分析其異同,并探索各窯口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第五章,以唐代南方尤其是江西及周邊地區(qū)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為視角,初步考察樂平南窯興起與衰落的歷史原因。第六章,結論。簡要總結本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關鍵詞】:唐代 樂平南窯 青瓷
【學位授予單位】: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876.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引言8-9
- 2 文獻綜述9-18
- 2.1 唐代南方青瓷發(fā)展概述9-10
- 2.2 景德鎮(zhèn)唐代制瓷業(yè)概況10-12
- 2.3 越窯和洪州窯簡介12-13
- 2.3.1 越窯12
- 2.3.2 洪州窯12-13
- 2.4 越窯、洪州窯青瓷研究現狀13-17
- 2.4.1 田野考古學領域的研究現狀13-14
- 2.4.2 陶瓷科技考古領域的研究現狀14-15
- 2.4.3 古代社會經濟史層面的研究現狀15-17
- 2.5 課題研究內容、目的及意義17-18
- 3 樂平南窯青瓷組成配方同蘭田窯、越窯、洪州窯的對比分析18-37
- 3.1 樂平南窯青瓷的EDXRF分析18-22
- 3.1.1 方法簡介18
- 3.1.2 樣品與實驗18-19
- 3.1.3 測試結果19-22
- 3.2 與景德鎮(zhèn)蘭田窯青瓷胎、釉組成配方的對比分析22-26
- 3.2.1 與蘭田窯青瓷胎體組成配方的對比分析22-23
- 3.2.2 與蘭田窯青瓷瓷釉組成配方的對比分析23-26
- 3.3 與越窯、洪州窯青瓷胎、釉組成配方的對比分析26-36
- 3.3.1 與越窯青瓷胎體、瓷釉組成配方的對比分析27-32
- 3.3.2 與洪州窯青瓷胎體、瓷釉組成配方的對比分析32-36
- 3.4 本章小結36-37
- 4 樂平南窯青瓷與越窯、洪州窯的器型及裝燒工藝的對比分析37-48
- 4.1 樂平南窯與越窯器型及裝燒工藝的對比分析37-43
- 4.1.1 與越窯青瓷典型器物的比較37-39
- 4.1.2 與越窯青瓷裝燒工藝的比較39-43
- 4.2 樂平南窯與洪州窯器型及裝燒工藝的對比分析43-47
- 4.2.1 與洪州窯青瓷典型器物的比較43-45
- 4.2.2 與洪州窯青瓷裝燒工藝的比較45-47
- 4.3 本章小結47-48
- 5 唐代南方社會經濟背景下的樂平南窯青瓷考察48-60
- 5.1 唐代南方(江西)地區(qū)社會經濟背景48-53
- 5.1.1 自然地理環(huán)境48-49
- 5.1.2 政治區(qū)劃49-51
- 5.1.3 農業(yè)工商業(yè)發(fā)展51-53
- 5.2 樂平南窯興起的原因初探53-56
- 5.2.1 地理位置及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53-54
- 5.2.2 農工商并重思想及禁銅政策的影響54-55
- 5.2.3 同其他地區(qū)商品經濟交流的影響55-56
- 5.3 樂平南窯衰落的原因初探56-59
- 5.3.1 制瓷中心區(qū)域的轉移56-57
- 5.3.2 唐末社會不穩(wěn)定與戰(zhàn)爭的影響57-59
- 5.3.3 稅收加重對制瓷業(yè)的影響59
- 5.4 本章小結59-60
- 6 結論60-61
- 致謝61-62
- 參考文獻62-65
- 碩士畢業(yè)生信息表65-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吳蒙;;盱眙南窯銅壺小議[J];文物;1982年11期
2 姚遷;;江蘇盱眙南窯莊楚漢文物窖藏[J];文物;1982年11期
3 姚遷;;江蘇盱眙南窯莊楚漢金幣窖藏[J];中國錢幣;1983年02期
4 聶勇;徐坤;馬洪;劉全樂;;長春九臺市南窯遺址發(fā)掘簡報[J];博物館研究;2009年04期
5 曹錦炎;盱眙南窯銅壺新出銘文考釋[J];東南文化;1990年Z1期
6 陸遠 ,劉寶全;沖鋒在煤運戰(zhàn)線的楊日文[J];記者觀察;1997年10期
7 秦士芝;對盱眙南窯莊出土金餅的認識[J];中國錢幣;1991年04期
8 閻海;;遼寧省蓋州出土“銎內啄戈”初探[J];博物館研究;2008年02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姚遷;;江蘇盱眙南窯莊楚漢文物窖藏[A];1982年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記者 袁超群 實習生 申媛;南窯地人的新生活[N];西安日報;2006年
2 記者 董良軍 通訊員 王麗萍 孫杰;情系生命之源[N];安康日報;2006年
3 李丹丹;浙江騰達20億改造南窯村[N];昆明日報;2008年
4 陳艷偉;南窯遺址:盡顯瓷都輝煌[N];中國文化報;2014年
5 張瑾 實習生 申美 王穎;爭做“打糧食”的干部[N];西安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仝留洋;多學科視角下的樂平南窯青瓷初探[D];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6822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68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