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市周原遺址鳳雛六號至十號基址發(fā)掘簡報
發(fā)布時間:2021-11-03 21:42
2016~2017年,對周原遺址鳳雛六號至十號基址進行發(fā)掘。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遺物。此次所發(fā)掘基址F6~10的年代不一,始建年代為商周之際到西周晚期,其中,F9經(jīng)歷過至少一次修葺。發(fā)掘區(qū)內(nèi)建筑的整體廢棄年代應為西周晚期。發(fā)掘資料還顯示鳳雛建筑群存在先周晚期大型建筑基址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考古.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7 頁
【部分圖文】:
鳳雛建筑群在周原遺址中的位置示意圖
六F9北側(cè)散水(上為北)
基址發(fā)掘區(qū)屬于周原遺址分區(qū)規(guī)劃的第二象限C4區(qū)。發(fā)掘時間為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為了解建筑基址的完整結(jié)構(gòu)并考慮到發(fā)掘區(qū)周邊的實際情況,本次鉆探面積約4000平方米,實際發(fā)掘面積約3000平方米。共布設5米×5米的探方124個,編號2016ZYⅡC4F6T4707~4720、2016ZYⅡC4F6T4807~4820、2016ZYⅡC4F6T4907~4920、2016ZYⅡC4F6T5007~5020、2016ZYⅡC4F6T5107~5120、2016ZYⅡC4F6T5207~5220、2016ZYⅡC4F6T5307~5320、2016ZYⅡC4F6T5408~5420、2016ZYⅡC4 F6T5508~5520(以下省略探方編號前綴2016ZYⅡC4F6),發(fā)掘區(qū)向西已至黃桃林種植區(qū)的東界,向南至斷坎以下(圖三)。在初步揭露F6~10的平面形制之后,為進一步判斷各建筑基址的年代、形制、結(jié)構(gòu)和相互關系,又布設了探溝26條,編號2016ZYⅡC4F6TG1~7、2017ZYⅡC4F6TG8~26(以下省略探溝編號前綴2016ZYⅡC4F6和2017ZYⅡC4F6)(圖四;圖五)。一、地層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5年周原遺址賀家北(ⅡC3區(qū))墓葬發(fā)掘簡報[J]. 王占奎,種建榮,宋江寧,雷興山,李彥峰,陳鋼,李宏斌,楊久明,趙勇,董紅衛(wèi),李欽宇,黃曉娟. 考古與文物. 2019(05)
[2]陜西寶雞市周原遺址2014~2015年的勘探與發(fā)掘[J]. 李彥峰,孫慶偉,宋江寧. 考古. 2016(07)
[3]鳳雛三號建筑基址與周代的亳社[J]. 孫慶偉.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6(03)
[4]周原遺址鳳雛三號基址2014年發(fā)掘簡報[J]. 徐天進,雷興山,孫慶偉,董珊,曹大志,陳婧修,陳闐,王晶,王含元,郭三娟,吳桐,支康杰,郭美玲,李人福,崔秀琳,郭士嘉,杜楊,常鈺熙,王宥力,管晏粉,楊旭東,傅一嘉,廖潤賢,許旻珠,汪明哲,李準曄,熱合曼·肉孜,郭旭樂,王伊寧,何康,蔡寧,李鉉宇,胡文怡,尤孜涵,李楠,鄭欣荻,李可言,王昌月,蔡佳雯,劉拓,劉桂君,山本堯,齊藤希,徐良高,宋江寧,王占奎,種建榮,陳剛,李宏斌,呂少龍,許甫哲,任濤,劉緒.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5(07)
[5]陜西岐山鳳雛村西周建筑基址發(fā)掘簡報[J]. 文物. 1979(10)
[6]岐山賀家村周墓發(fā)掘簡報[J]. 徐錫臺. 考古與文物. 1980 (01)
本文編號:3474390
【文章來源】:考古.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7 頁
【部分圖文】:
鳳雛建筑群在周原遺址中的位置示意圖
六F9北側(cè)散水(上為北)
基址發(fā)掘區(qū)屬于周原遺址分區(qū)規(guī)劃的第二象限C4區(qū)。發(fā)掘時間為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為了解建筑基址的完整結(jié)構(gòu)并考慮到發(fā)掘區(qū)周邊的實際情況,本次鉆探面積約4000平方米,實際發(fā)掘面積約3000平方米。共布設5米×5米的探方124個,編號2016ZYⅡC4F6T4707~4720、2016ZYⅡC4F6T4807~4820、2016ZYⅡC4F6T4907~4920、2016ZYⅡC4F6T5007~5020、2016ZYⅡC4F6T5107~5120、2016ZYⅡC4F6T5207~5220、2016ZYⅡC4F6T5307~5320、2016ZYⅡC4F6T5408~5420、2016ZYⅡC4 F6T5508~5520(以下省略探方編號前綴2016ZYⅡC4F6),發(fā)掘區(qū)向西已至黃桃林種植區(qū)的東界,向南至斷坎以下(圖三)。在初步揭露F6~10的平面形制之后,為進一步判斷各建筑基址的年代、形制、結(jié)構(gòu)和相互關系,又布設了探溝26條,編號2016ZYⅡC4F6TG1~7、2017ZYⅡC4F6TG8~26(以下省略探溝編號前綴2016ZYⅡC4F6和2017ZYⅡC4F6)(圖四;圖五)。一、地層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5年周原遺址賀家北(ⅡC3區(qū))墓葬發(fā)掘簡報[J]. 王占奎,種建榮,宋江寧,雷興山,李彥峰,陳鋼,李宏斌,楊久明,趙勇,董紅衛(wèi),李欽宇,黃曉娟. 考古與文物. 2019(05)
[2]陜西寶雞市周原遺址2014~2015年的勘探與發(fā)掘[J]. 李彥峰,孫慶偉,宋江寧. 考古. 2016(07)
[3]鳳雛三號建筑基址與周代的亳社[J]. 孫慶偉.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6(03)
[4]周原遺址鳳雛三號基址2014年發(fā)掘簡報[J]. 徐天進,雷興山,孫慶偉,董珊,曹大志,陳婧修,陳闐,王晶,王含元,郭三娟,吳桐,支康杰,郭美玲,李人福,崔秀琳,郭士嘉,杜楊,常鈺熙,王宥力,管晏粉,楊旭東,傅一嘉,廖潤賢,許旻珠,汪明哲,李準曄,熱合曼·肉孜,郭旭樂,王伊寧,何康,蔡寧,李鉉宇,胡文怡,尤孜涵,李楠,鄭欣荻,李可言,王昌月,蔡佳雯,劉拓,劉桂君,山本堯,齊藤希,徐良高,宋江寧,王占奎,種建榮,陳剛,李宏斌,呂少龍,許甫哲,任濤,劉緒.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5(07)
[5]陜西岐山鳳雛村西周建筑基址發(fā)掘簡報[J]. 文物. 1979(10)
[6]岐山賀家村周墓發(fā)掘簡報[J]. 徐錫臺. 考古與文物. 1980 (01)
本文編號:34743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47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