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漢代的漆木“面罩”
發(fā)布時間:2021-09-29 12:17
<正>漆木"面罩"是蓋在死者頭部的喪葬用器,目前所公布的數(shù)量不下36件,多出土于揚州地區(qū)的漢墓中(附表)。其外形較為一致,大多數(shù)呈方形,盝頂,頂部伸出前橋,微微上翹,盝頂下三面立板,左右兩側立板下部各有一馬蹄狀孔洞,頭板中部有一方形孔洞。另有個別無前橋和孔洞,有底板,但
【文章來源】:考古.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型漆木“面罩”
Ba型:無裝飾。如揚州七里甸漢代木槨墓出土者,長62.4、寬36.5、高25.3厘米,除背部漆黑色外,其他部分均漆紅色[4](圖二,1)。揚州東風磚瓦廠M9出土者,盝頂形,通長60、前寬38.5、后寬34、高32厘米,頭板處開方孔[5](圖二,2)。Bb型:有鑲嵌裝飾,鑲嵌玉片、琉璃片或銅鏡。如揚州平山養(yǎng)殖場M1出土者,長58、寬36、高27.7厘米,內髹朱漆,外髹褐漆,素面,面板和左右側板內壁各嵌銅鏡一面,銅鏡為四乳蟠螭紋鏡,鏡面朝外,頭板處開方孔 [6](圖三,1)。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男棺出土者,高36、長60.8、寬36、壁厚1厘米,面板、側板、頭板內壁各嵌一面銅鏡,銅鏡鏡面朝外。根據(jù)隨葬印章可證,男性墓主名桓平,為廣陵國時期的謁者屬官 [7](圖三,2)。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女棺出土“面罩”周圍散落大量玉飾片,同出木枕亦有嵌玉,推測應該有嵌玉裝飾[8]。山西陽高古城堡漢墓M12出土者,長約60、寬約34厘米,“面罩”外壁嵌有玉片、琉璃片,頭板處開方孔[9](圖四)。
Bb型:有鑲嵌裝飾,鑲嵌玉片、琉璃片或銅鏡。如揚州平山養(yǎng)殖場M1出土者,長58、寬36、高27.7厘米,內髹朱漆,外髹褐漆,素面,面板和左右側板內壁各嵌銅鏡一面,銅鏡為四乳蟠螭紋鏡,鏡面朝外,頭板處開方孔 [6](圖三,1)。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男棺出土者,高36、長60.8、寬36、壁厚1厘米,面板、側板、頭板內壁各嵌一面銅鏡,銅鏡鏡面朝外。根據(jù)隨葬印章可證,男性墓主名桓平,為廣陵國時期的謁者屬官 [7](圖三,2)。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女棺出土“面罩”周圍散落大量玉飾片,同出木枕亦有嵌玉,推測應該有嵌玉裝飾[8]。山西陽高古城堡漢墓M12出土者,長約60、寬約34厘米,“面罩”外壁嵌有玉片、琉璃片,頭板處開方孔[9](圖四)。Bc型:彩繪裝飾,整體布滿云虡紋,并繪有羽人、鳥獸等多種圖案。如江蘇邗江縣姚莊M102出土者,長64、前寬41、后寬36、高30厘米,頭板處開方孔;內髹褐紅色底漆,上繪有彩鳳、羽人、鳥獸,面板外壁裝飾有銀鎏金柿蒂紋和鎏金銅泡釘[10](圖五)。儀征新集螃蟹地七號漢墓出土者,通長60、寬40、高28厘米,頭板處開方孔;外髹醬褐漆,繪云氣紋、鳥獸、羽人等,內髹褐漆繪雙龍穿璧圖案。根據(jù)隨葬印章及漆器,推測墓主可能為周姓官吏[1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四號封土與墓葬的發(fā)掘[J]. 彭峪,綦高華,于超,石玉兵,林玉海,李祖敏. 考古學報. 2019(03)
[2]漢墓天門圖像及相關問題[J]. 王煜. 考古. 2019(06)
[3]漢代伏羲、女媧圖像研究[J]. 王煜. 考古. 2018(03)
[4]漢代鑲玉漆棺及相關問題討論[J]. 王煜. 考古. 2017(11)
[5]象天法地:先秦至漢晉銅鏡圖像寓意概說[J]. 王煜. 南方文物. 2017(01)
[6]漢代“四神”畫像論析[J]. 牛天偉. 南陽理工學院學報. 2013(02)
[7]儀征新集螃蟹地七號漢墓發(fā)掘簡報[J]. 孫慶飛,劉勤,董亞祥,夏晶,曹駿,陳輝,王曉濤,郭菲. 東南文化. 2009(04)
[8]鹿泉市北新城漢墓M2發(fā)掘簡報[J]. 佀慶祺,姚明,張亞琨,韓立森. 文物春秋. 2008(04)
[9]西安M33漢代玻璃研究[J]. 張全民. 文博. 2004(01)
[10]溫明、秘器與便房考[J]. 韓國河. 文史哲. 2003(04)
本文編號:3413694
【文章來源】:考古.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型漆木“面罩”
Ba型:無裝飾。如揚州七里甸漢代木槨墓出土者,長62.4、寬36.5、高25.3厘米,除背部漆黑色外,其他部分均漆紅色[4](圖二,1)。揚州東風磚瓦廠M9出土者,盝頂形,通長60、前寬38.5、后寬34、高32厘米,頭板處開方孔[5](圖二,2)。Bb型:有鑲嵌裝飾,鑲嵌玉片、琉璃片或銅鏡。如揚州平山養(yǎng)殖場M1出土者,長58、寬36、高27.7厘米,內髹朱漆,外髹褐漆,素面,面板和左右側板內壁各嵌銅鏡一面,銅鏡為四乳蟠螭紋鏡,鏡面朝外,頭板處開方孔 [6](圖三,1)。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男棺出土者,高36、長60.8、寬36、壁厚1厘米,面板、側板、頭板內壁各嵌一面銅鏡,銅鏡鏡面朝外。根據(jù)隨葬印章可證,男性墓主名桓平,為廣陵國時期的謁者屬官 [7](圖三,2)。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女棺出土“面罩”周圍散落大量玉飾片,同出木枕亦有嵌玉,推測應該有嵌玉裝飾[8]。山西陽高古城堡漢墓M12出土者,長約60、寬約34厘米,“面罩”外壁嵌有玉片、琉璃片,頭板處開方孔[9](圖四)。
Bb型:有鑲嵌裝飾,鑲嵌玉片、琉璃片或銅鏡。如揚州平山養(yǎng)殖場M1出土者,長58、寬36、高27.7厘米,內髹朱漆,外髹褐漆,素面,面板和左右側板內壁各嵌銅鏡一面,銅鏡為四乳蟠螭紋鏡,鏡面朝外,頭板處開方孔 [6](圖三,1)。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男棺出土者,高36、長60.8、寬36、壁厚1厘米,面板、側板、頭板內壁各嵌一面銅鏡,銅鏡鏡面朝外。根據(jù)隨葬印章可證,男性墓主名桓平,為廣陵國時期的謁者屬官 [7](圖三,2)。安徽天長三角圩漢墓M1女棺出土“面罩”周圍散落大量玉飾片,同出木枕亦有嵌玉,推測應該有嵌玉裝飾[8]。山西陽高古城堡漢墓M12出土者,長約60、寬約34厘米,“面罩”外壁嵌有玉片、琉璃片,頭板處開方孔[9](圖四)。Bc型:彩繪裝飾,整體布滿云虡紋,并繪有羽人、鳥獸等多種圖案。如江蘇邗江縣姚莊M102出土者,長64、前寬41、后寬36、高30厘米,頭板處開方孔;內髹褐紅色底漆,上繪有彩鳳、羽人、鳥獸,面板外壁裝飾有銀鎏金柿蒂紋和鎏金銅泡釘[10](圖五)。儀征新集螃蟹地七號漢墓出土者,通長60、寬40、高28厘米,頭板處開方孔;外髹醬褐漆,繪云氣紋、鳥獸、羽人等,內髹褐漆繪雙龍穿璧圖案。根據(jù)隨葬印章及漆器,推測墓主可能為周姓官吏[1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四號封土與墓葬的發(fā)掘[J]. 彭峪,綦高華,于超,石玉兵,林玉海,李祖敏. 考古學報. 2019(03)
[2]漢墓天門圖像及相關問題[J]. 王煜. 考古. 2019(06)
[3]漢代伏羲、女媧圖像研究[J]. 王煜. 考古. 2018(03)
[4]漢代鑲玉漆棺及相關問題討論[J]. 王煜. 考古. 2017(11)
[5]象天法地:先秦至漢晉銅鏡圖像寓意概說[J]. 王煜. 南方文物. 2017(01)
[6]漢代“四神”畫像論析[J]. 牛天偉. 南陽理工學院學報. 2013(02)
[7]儀征新集螃蟹地七號漢墓發(fā)掘簡報[J]. 孫慶飛,劉勤,董亞祥,夏晶,曹駿,陳輝,王曉濤,郭菲. 東南文化. 2009(04)
[8]鹿泉市北新城漢墓M2發(fā)掘簡報[J]. 佀慶祺,姚明,張亞琨,韓立森. 文物春秋. 2008(04)
[9]西安M33漢代玻璃研究[J]. 張全民. 文博. 2004(01)
[10]溫明、秘器與便房考[J]. 韓國河. 文史哲. 2003(04)
本文編號:3413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341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