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講史類變文與成人儀式考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黃亞平;伍子胥故事的演變——史傳系統(tǒng)與敦煌變文為代表的民間系統(tǒng)的對比[J];敦煌研究;2003年02期
2 劉惠萍;;在書面與口頭傳統(tǒng)之間——以敦煌本《舜子變》的口承故事性為探討對象[J];民俗研究;2005年03期
3 陳玉平;孤兒角色與成年儀式[J];民族文學研究;1996年04期
4 尹富;《伍子胥變文》與唐代的血親復仇[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陳筱芳;《伍子胥變文》的歷史真實性及價值取向[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4期
6 周倩平;;冠禮文化探微——中國古代成年禮的文化特征[J];文藝評論;2011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劉洋;;漢代“不道”罪考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雷漢卿;;語文辭書收詞釋義漏略禪籍新義例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詹緒左;俞曉紅;;《王昭君變文》校注商補[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闞緒良;敦煌變文中的“亦(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6 闞緒良;《世說新語》詞語札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7 劉磊;《月明和尚度柳翠》源流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闞緒良;《齊民要術》卷前《雜說》非賈氏所作新證[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9 任榮;;項羽“烏江自刎”的史學和文學上的考辯——與馮其庸先生商榷[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10 劉錦濤;;試論維護農(nóng)村社會穩(wěn)定的根本路徑[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齊;;《五岳真形圖》的成立——以南岳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iJ天宇;;鄭司農(nóng)注《周禮》所用“讀為”術語考辨——兼評段玉裁對“讀為”術語的界定[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3 王揟;;宋本《纂圖互注禮記》二十卷的流傳和文獻學價值[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4 蔡偉堂;;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權意識[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王永平;;唐代的雙陸與握槊、長行考辨[A];唐史論叢(第九輯)[C];2006年
6 朱大星;;敦煌寫卷李榮《老子注》及相關問題[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7 竇懷永;;敦煌本《瑞應圖》讖緯佚文輯校[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8 謝乃和;;西周官制中王與后分治制度考論[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C];2008年
9
本文編號:28018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80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