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樂舞百戲畫像石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879.4;J809.2
【圖文】:
二倡女對舞行于繩上,切肩而不傾。如是雜變,總名百戲!睂θ绱吮姸嘈沃频奈乃囇莩霰硌葸M行歸納整理,再聯(lián)系畫像石中的形象進行具體的敘述,是一件比較繁瑣的工作。第一節(jié) 構(gòu)圖特征與雕刻技法一、構(gòu)圖特征蘇魯豫皖區(qū)域的漢畫像石構(gòu)圖大多呈“密集型”布局①,即畫像石畫面被分割為多個間,或左右分格,或上下分層,每個空間具有單獨的畫面主題,構(gòu)圖繁瑣細致,畫面內(nèi)容動。而在這一地區(qū)的畫像石中,不同時期畫像石的構(gòu)圖也略有不同。在東漢之前的畫像石圖相對較為簡單,畫像石多為長方形,左右分格為三部分,每格刻畫一個獨立的圖像。如寧師專 16 號墓樂舞圖畫像石,畫面分為三格:左起第一格中兩人曲肘甩袖,雙臂作鳥飛膝跨步,繚繞飛舞;中間一格中兩人雙手舉桴,擊鼓為舞,畫面正中立有建鼓;最右一格個四角花紋(圖 2-1)。
豐富淺雕三大類陰線刻是在用線條來表現(xiàn)出用陰線線條勾勒浮雕是把畫石頭的橫截面,刻的線條來刻畫減地淺雕又稱減地陽刻,是在打磨光平的圖 2-2 江蘇徐州韓山“邀看比武圖”畫像石圖 2-3 山東鄒城畫像石人物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楊愛國;五十年來的漢畫像石研究[J];東南文化;2005年04期
2 巫鴻,李軍 ,鄭巖;禮儀中的美術(shù)[J];讀書;2005年10期
3 李愛真,劉振;徐州漢畫像石中樂舞研究[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蔣英炬;;關(guān)于漢畫像石產(chǎn)生背景與藝術(shù)功能的思考[J];考古;1998年11期
5 劉太祥;漢代畫像石研究綜述[J];南都學壇;2002年03期
6 吳金寶;;漢代畫像石中的戲曲元素[J];戲曲藝術(shù);2007年02期
7 張子中;關(guān)于漢畫像石的文化思考[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袁野;漢畫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2 王娟;漢代畫像石的審美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江偉;漢畫像石歷史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高博;豫魯蘇皖漢畫像石雕刻技法初探[D];鄭州大學;2011年
3 賈玉潔;山東漢畫像石構(gòu)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趙斌;徐州地區(qū)漢畫像石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5 秦彥靜;山東漢畫像石裝飾藝術(shù)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賈娟;樂舞百戲圖像解析[D];西安美術(shù)學院;2011年
7 羅亞琳;南陽唐河針織廠漢墓畫像石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7年
8 代璐;巴蜀地區(qū)漢晉石墓闕雕刻題材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王春艷;漢畫像石與希臘瓶畫形態(tài)特征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10 劉立偉;關(guān)于南陽漢代畫像石藝術(shù)若干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29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72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