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考古論文 >

吐蕃禪定印毗盧遮那與八大菩薩組合圖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2-17 04:10
【摘要】:毗盧遮那是吐蕃時期最流行的佛教信仰和造像題材之一,共有四種圖像組合方式。其中禪定印毗盧遮那與八大菩薩的組合最為典型,目前可以確認的圖像共有6組。排列方式為毗盧遮那居中,八大菩薩分列左右兩側(cè),這也是吐蕃時期相近組合造像的基本排列原則。吐蕃時期,毗盧遮那和八大菩薩作為組合獨立出現(xiàn)的文獻依據(jù)是吐蕃密教經(jīng)典。通過對相關密教經(jīng)典與文獻的分析可知,敦煌以及西藏東部、青海地區(qū)吐蕃時期禪定印毗盧遮那與八大菩薩組合圖像應當直接受到了敦煌古藏文寫卷P.T.7a、P.T.108等與毗盧遮那崇拜有關的密教經(jīng)典的影響。
[Abstract]:Pilucan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uddhist beliefs and statues in the Tubo period. There are four image combinations. The combination of Zen imprint Vilukana and the eight Bodhisattvas is the most typical, and there are 6 groups of confirmed images. The arrangement is in the middle of Pilukana, and the eight Bodhisattva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which is also the basic arrangement principle of the similar combined statues in the Tubo period. In the period of Tubo, the independent appearance of Pilukana and the eight Bodhisattvas was based on the Tibetan can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esoteric classics and literatur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images of Dunhuang and eastern Tibe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Zen imprint Vilujana and the eight Great Bodhisattvas in the Tibetan period of Qinghai region should b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Dunhuang ancient Tibetan writing volume P.T. 7a. The influence of P.T.108 and other esoteric scriptures related to Pilukana worship.
【作者單位】: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分類號】:K87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湯惠生;青海玉樹地區(qū)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國藏學;1998年01期

2 田中公明 ,劉永增;敦煌寂靜四十二尊曼荼羅[J];敦煌研究;2002年05期

3 沙武田;;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薩曼荼羅圖像補遺[J];敦煌研究;2009年05期

4 謝繼勝;黃維忠;;榆林窟第25窟壁畫藏文題記釋讀[J];文物;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曉星;;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特點與定位——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研究之一[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沙武田;;敦煌吐蕃譯經(jīng)三藏法師法成功德窟考[J];中國藏學;2008年03期

3 謝繼勝;;川青藏交界地區(qū)藏傳摩崖石刻造像與題記分析——兼論吐蕃時期大日如來與八大菩薩造像淵源[J];中國藏學;2009年01期

4 賴天兵;;兩種毗盧遮那佛造型:智拳印與最上菩提印毗盧佛造像探討[J];中國藏學;2009年03期

5 張亞莎;印度·衛(wèi)藏·敦煌的波羅-中亞藝術風格論[J];敦煌研究;2002年03期

6 黃維忠;;德噶玉采會盟寺(de ga g·yu tshal gtsigs kyi gtsug lag khang)考——再論該寺非榆林窟[J];敦煌研究;2009年03期

7 沙武田;;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薩曼荼羅圖像補遺[J];敦煌研究;2009年05期

8 沙武田;;榆林窟第25窟T形榜子再探[J];敦煌研究;2011年05期

9 陳粟裕;;榆林25窟一佛八菩薩圖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05期

10 袁建勛;;淺析藏密壇城藝術的形成[J];甘肅高師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曉星;吐蕃統(tǒng)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2 王中旭;陰嘉政窟[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3 劉穎;敦煌莫高窟吐蕃后期經(jīng)變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4 侯慧明;胎藏曼荼羅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任小波;吐蕃盟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阮麗;敦煌石窟曼茶羅圖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7 賈維維;榆林窟第3窟壁畫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8 尹敏璨;中韓水月觀音圖像比較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3年

9 黨措;瑜伽密教神yG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10 張文卓;密教佛頂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謝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紀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歷史地名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王通鈴;炳靈寺石窟藏傳佛教藝術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3 秦才郎加;摩訶衍禪法在吐蕃的傳播與影響[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4 桑德布金;玉樹地區(qū)吐蕃時期摩崖石刻考述[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5 陳粟裕;榆林25窟一佛八菩薩圖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6 張書彬;文本、圖像與儀軌[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恰白·次旦平措;鄭堆;丹增;;簡析新發(fā)現(xiàn)的吐蕃摩崖石文[J];中國藏學;1988年01期

2 湯惠生;青海玉樹地區(qū)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國藏學;1998年01期

3 賴鵬舉;;中唐榆林25窟密法“毗盧遮那”與佛頂尊勝系造像的形成[J];中國藏學;2007年04期

4 郭yP孟;;敦煌石窟“盧舍那佛并八大菩薩曼荼羅”初探[J];敦煌學輯刊;2007年01期

5 金申;;佛教美術上的仁獸[J];敦煌學輯刊;2007年01期

6 劉永增;;敦煌石窟八大菩薩曼荼羅圖像解說(上)[J];敦煌研究;2009年04期

7 王兆剛;藩鎮(zhèn)與節(jié)度使制度[J];歷史教學;1997年08期

8 扎洛;吐蕃求《五臺山圖》史事雜考[J];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9 馬林;仁達摩崖刻石考證[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01期

10 黃顯銘;;文成公主入藏路線再探[J];西藏研究;198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莊春輝;;千年毗盧遮那圣窟[J];草地;2013年06期

2 賴鵬舉;;中唐榆林25窟密法“毗盧遮那”與佛頂尊勝系造像的形成[J];中國藏學;2007年04期

3 聶士全;“同向毗盧遮那頂上行”──歐陽漸佛法化世理論芻議[J];法音;1997年08期

4 董華鋒;;從菩提瑞像到毗盧遮那:信仰變遷與造像的重生[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完麻加;論毗盧遮那及其對藏傳佛教的貢獻[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836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3836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d20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