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xué)研究的“透物見人”問題
[Abstract]:There are at least five inferences in the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seeing through objects":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study of formation process, reasoning from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to human behavior,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social and cultural behavior and reflection on philosophy. The difficulties of this kind of research are mainly lack of reasoning link, single angle of view and 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include developing archaeological theory, cooperating deeply in many subjects,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middle range theory, perfecting archaeological reasoning theory and so on.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xué)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分類號】:K85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作銘;;書評[J];考古通訊;1957年05期
2 清林;“潮濕有機(jī)考古材料保存的國際會議”在法國召開[J];文物保護(hù)與考古科學(xué);1998年02期
3 謝堯亭;從《天馬—曲村》談考古材料的整理和報(bào)告的編寫[J];文物世界;2005年03期
4 易立;;從文獻(xiàn)與考古材料看入晉之益州豪族的動(dòng)向[J];長江文明;2013年03期
5 朱世學(xué);從考古材料看早期的“濮”與“濮文化”[J];四川文物;1995年03期
6 李健勝;;從考古材料看青藏高原的原始農(nóng)業(yè)與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歷程[J];農(nóng)業(yè)考古;2012年04期
7 王恩田;從考古材料看楚滅杞國[J];江漢考古;1988年02期
8 張長海;;從考古材料談長城的起源[J];文物世界;2009年02期
9 江章華;從考古材料看四川盆地在中華文明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J];中華文化論壇;2005年04期
10 ;圖騰演變下的早期龍形象[J];中華民居;2012年01期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bào)記者 毛莉;走向深入必須信重考古材料[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bào);2013年
2 重慶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社會學(xué)院 唐春生 楊華;“始諸飲食”:考古材料再現(xiàn)三峽先民經(jīng)濟(jì)生活[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bào);2014年
3 張童心 董文兵;溯申城遠(yuǎn)史 探海派之源[N];中國文物報(bào);2010年
4 本報(bào)記者 邱家和;圓明園獸首拍賣“引燃”海外文物追索熱議[N];上海證券報(bào);2009年
5 陳淳;考古學(xué)的定位、視野與研究[N];中國文物報(bào);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李菲菲;從考古材料看浙江漆藝發(fā)展史[D];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2009年
2 唐靜;考古材料中十二生肖形象的類型及演變[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3 黃小茜;利用考古材料剖析六朝嶺南人口分布格局及相關(guān)問題[D];暨南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3086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30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