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鄭易墓志考略
[Abstract]:The epitaph of Zheng Yi is a newly unearthed epitaph of Tang Dynasty on Mount Mangshan, Luoyang. The epitaph contains complete records of Zheng Yi's family lineages, marriage officials, political achievements and life experiences,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he Zheng family in Xingyang in the middle ancient times. Zheng Yi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 official, has served as chief of staff successively, state county thorn history, Kyoto Lang. Zhiwen recorded Zheng Yi Zhenyuan years in Jingzhou government relief initiatives and implemented relief,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relevant records of the relevant documents, for the study of the famine in the mid-Tang Dynasty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Zheng Yi als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literature. He wrote 17 volumes of "three Legend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hich can be supplemented by two book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wo books of art and prose. The epitaph of Zheng Yi was written by his nephew, Chao Yilang.
【作者單位】: 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洛陽流散唐代墓志整理與研究”(10BZS016)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77.4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石云濤;;唐后期方鎮(zhèn)使府僚佐遷轉(zhuǎn)[J];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996年00期
2 郭鋒航;;唐代新《春秋》學的內(nèi)在理路及其價值[J];求索;2009年04期
3 邢學敏;;隋唐時期的滎陽鄭羲房[J];唐史論叢;2009年00期
4 楊世利;宋朝以工代賑述論[J];中州學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房春艷;;中古房氏家族仕宦情況初探[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劉軍;;北朝侍讀考述[J];北方論叢;2010年03期
3 王偉;;進退之際:唐代士族與科舉取士制之關(guān)系及其影響[J];北方論叢;2010年05期
4 龐詠平;;北朝洛陽于氏略論[J];滄桑;2008年05期
5 陳巍,董劭偉;漢末三國中使考[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陳丕武;;論王僧孺的悲美詩風[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董黎明;方蕾;;汶川災后重建——“以工代賑”模式的運用與發(fā)展[J];當代經(jīng)濟管理;2009年06期
8 羅寧;;張詢古《五代新說》考論[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9年02期
9 潘良熾;劉孔伏;;裴迪與王維交游考[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范兆飛;;魏晉之際的黨派分野和士族升降——以淮南三叛中的太原士族群為中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邵正坤;;論北朝時期鮮卑的家庭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蘇利嫦;;六朝政治變化與世族家學家風的關(guān)系——對清河崔氏、陽翟褚氏的探討[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思怡;;墓志所見唐代宗室之婚姻[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4 萬晉;;“曲”中的世界——唐都長安城市社會空間的一個側(cè)面[A];唐史論叢(第十五輯)[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驤;慧遠與東晉佛教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2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季慶陽;唐代孝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傅紹磊;唐代后期政治與士風文風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咸曉婷;中唐儒學變革與古文運動嬗遞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楊滿仁;智識與情感:沈約的思想世界[D];復旦大學;2011年
9 孫明;家庭背景與干部地位獲得(1950-2003)[D];復旦大學;2011年
10 汪仕輝;唐代士族家學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連;魏晉南北朝瑯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紀東佐;魏晉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釋道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牟菲;南朝吳聲與吳地文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方東明;唐代外戚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王軍兵;新出土墓志與唐代文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李虎;李唐政治軍事集團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路莉莉;隋代科舉制度考論[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丁輝;唐代武寧軍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黃童超;南朝君相關(guān)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蒙海亮;周隋總管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查屏球;盛唐經(jīng)學的窘境——論開、天文化特點與經(jīng)學發(fā)展關(guān)系[J];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新;;北大館藏拓本《給事君夫人韓氏墓志》辨?zhèn)蝃J];文獻;1996年01期
2 楊慶興;;《魏故郭君墓志》簡釋[J];青少年書法;2010年20期
3 志誠;;最早記載廈門歷史的文物——《唐許氏故陳夫人墓志》[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4 曹劍;;彬縣出土唐代郭順墓志銘[J];文博;1992年05期
5 殷黎明;;山東臨清出土明代墓志[J];文物;1995年02期
6 劉明科;宋渤海公高峴墓志銘考述[J];文博;1998年04期
7 曾廣;;魏《元(讠慧)墓志》考[J];青少年書法;2007年12期
8 希達;;泉州發(fā)現(xiàn)明代林希元手書墓志銘[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9 陳慶元;;《金門洪景星先生墓志銘》書后[J];炎黃縱橫;2006年05期
10 李獻奇;趙會軍;;有關(guān)賈誼世系及洛陽饑疫的幾方墓志[J];文博;1987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智武;;東晉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簡墓志考釋[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3 張重艷;孫繼民;劉宏安;;新發(fā)現(xiàn)唐史弘泉墓志銘試釋[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4 郭聯(lián)志;;初唐泉州龍溪縣令縣尉墓志銘研究[A];論閩南文化:第三屆閩南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5 嚴振非;;《徐霞客墓志銘》與史料實證[A];徐霞客研究(第18輯)[C];2009年
6 杜建錄;白慶元;楊滿忠;賀吉德;;宋代黨項拓跋部大首領(lǐng)李光睿墓志銘考釋[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7 竇應元;;探討施公遺蹤之謎——考索《處士施公廷佐墓志銘》新發(fā)現(xiàn)[A];水滸爭鳴(第九輯)——2006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福原US郎;王大建;;西晉墓志的意義[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宮大中;;試論洛陽漢晉墓碑和墓志[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1984年
10 王其yN;周曉薇;;隋代墓志銘祛偽三例[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簡墓志考釋(二)[N];衡水日報;2011年
2 扶風 毛小東;法門寺《清喬公墓志銘》[N];中國文物報;2011年
3 鵬宇;唐《韓秀實墓志》及《韓索郎墓志》補釋[N];中國文物報;2011年
4 孫建勝;永嘉場墓志的史料價值[N];溫州日報;2011年
5 賈偉;樂亭縣發(fā)現(xiàn)明代墓志銘[N];唐山勞動日報;2011年
6 記者 馮小平 慈溪記者站 孫云東 盧萌卿;散失的文物“回家”了[N];寧波日報;2010年
7 馮炳樓;中站區(qū)發(fā)現(xiàn)后周高官墓志[N];焦作日報;2007年
8 朱一平 周武現(xiàn);修水驚現(xiàn)宋朝墓志銘[N];九江日報;2006年
9 喬正安 喬曉璞;一組珍貴的金匾名碑臨猗露面[N];山西日報;2009年
10 記者王明浩;河南南陽 現(xiàn)存最早墓志銘將展出[N];人民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江波;唐代墓志撰書人及相關(guān)文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劉天琪;隋唐墓志蓋題銘藝術(shù)研究[D];西安美術(shù)學院;2009年
3 魏宏利;北朝碑志文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4 趙海麗;北朝墓志文獻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王文廣;中國古代碑之設(shè)計[D];蘇州大學;2012年
6 英衛(wèi)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盧蓉;中國墓碑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廷;樓蘭殘紙文書俗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惠瑛;從出土墓志看唐長安居民葬地[D];西北大學;2006年
3 吳為民;六朝碑刻喪葬詞語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黃蓓;魏晉南北朝墓志銘流變及文體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賴大邃;中古山東大族成員墓志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劉丹;徐顯秀墓志、厙狄忯洛夫婦墓志校釋[D];南京大學;2011年
7 雷婧;唐代墓志四神圖像紋飾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蕾;唐代趙氏墓志行文結(jié)構(gòu)分析[D];南京大學;2013年
9 李欣怡;安史亂間行用僭號墓志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10 吳曉璇;關(guān)中地區(qū)唐代墓志紋飾及相關(guān)問題探討[D];西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96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29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