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
[Abstract]:The Hongshan culture origin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6500 to 5000 years ago,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cultural relics of Hongshan were discover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 1954,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 of Liang Siyong, Yin Da put forward the name of "Hongshan Culture". Since then,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of Hongshan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archaeology,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beautifully made jade articles, pottery and sacrificial sites, which have attracted the unremitting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a long tim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rchaeological work,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Hongshan culture is also deepening day by day. Mr. Guo Dashun, a well-known scholar who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Hongshan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was invited by our magazine to learn deep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ngshao culture and Hongshan culture, as well as Dr. Teng Haijian, a professor of local culture, and Dr. Teng Haijian, who is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e social form and nature of Hongshan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in ancient times in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Hongshan culture, and so on, were explain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study of Hongshan culture.
【作者單位】: 赤峰學(xué)院紅山文化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紅山文化社會形態(tài)研究”(項目號:12XZS014)的中期成果
【分類號】:K878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銘;;紅山文化與經(jīng)濟發(fā)展[J];思想工作;2007年09期
2 韓冬;;論紅山文化的供給與需求[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10期
3 ;第六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在我院召開[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1年09期
4 ;第六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在我院召開[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9期
5 陳星燦;;文明諸因素的起源與文明時代——兼論紅山文化還沒有進(jìn)入文明時代[J];考古;1987年05期
6 張永江;論紅山文化的幾個問題(下)[J];昭烏達(dá)蒙族師專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0年02期
7 張星德;紅山文化源流淺析[J];遼寧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2年05期
8 王剛;林西縣發(fā)現(xiàn)紅山文化石雕像[J];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02期
9 金仁安;試論紅山文化居民對岫巖玉的開發(fā)與利用[J];鞍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3年03期
10 陳國慶;淺析紅山文化筒形器[J];北方文物;200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錢偉臣;趙愛民;張國明;;發(fā)揮文化資源優(yōu)勢建設(shè)“紅山文化部落圖”[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下冊)——中國古都學(xué)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xì)v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遺存分期初探[A];中國邊疆考古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3 于建設(shè);;紅山文化十講[A];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岱方;黃吉博;;紅山文化筒形器墓之略見[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上冊)——中國古都學(xué)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xì)v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馮雷;戴?;王建國;滕劍;;紅山文化與治玉研究 赤峰地區(qū)古長城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下冊)——中國古都學(xué)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xì)v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劉國祥;;紅山文化與西遼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A];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納·蘇雅拉;曹雅潔;;紅山文化玉器與薩滿教[A];論草原文化(第五輯)[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演講人 雷廣臻;從紅山文化 看社會管理的起源[N];光明日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張新德;紅山文化展示遠(yuǎn)古文明[N];長春日報;2005年
3 ;“紅山文化”獲新發(fā)現(xiàn)[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4 皇甫美鮮 王靜宇;紅山文化:承載歷史千古流芳[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6年
5 丁銘;紅山文化時期原始農(nóng)業(yè)相當(dāng)成熟[N];西部時報;2007年
6 丁偉成;紅山文化、遼河文明與盤錦[N];盤錦日報;2008年
7 記者 孫國權(quán) 通訊員 張國強;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學(xué)術(shù)座談會在赤峰舉行[N];赤峰日報;2009年
8 竺曉;目光鎖定 紅山文化器物[N];吉林日報;2010年
9 雷廣臻;紅山文化離我們有多遠(yuǎn)[N];朝陽日報;2010年
10 記者 王振宏 李克瑤;紅山文化時期或已有一夫一妻制[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白玉川;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的時代變遷與聚落演變[D];吉林大學(xué);2015年
2 王秀峰;紅山文化中晚期社會分化研究[D];渤海大學(xué);2017年
3 何薇;紅山文化的環(huán)境考古思考[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4 牛文楷;大、小凌河流域的紅山文化[D];遼寧大學(xué);2013年
5 蔣曉艷;紅山文化與中華禮制文明[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6 薛振華;以陶器為視角的紅山文化發(fā)展階段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7 青格樂圖;母系氏族的人與神[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3年
8 陳鵬;紅山文化的宗教崇拜與神話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08年
9 劉潔;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用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0年
10 王向;GIS輔助下的紅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2255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25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