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壽寺阿拉伯語波斯語墓碑考略
[Abstract]: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is a collection of books, rubbings, newspapers, genealogy, maps and so on. In retrieving the information, the author paid attention to a piece of inscription made by the ancient books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Rubbings square, length and width of about 50 cm, collection number: D 304: 2587. The rubbings contain only two characters at the bottom, Arabic and Persian, no patterns and other decorations. The collection information shows that the location of the stone is: "Mianshifang Street Mosque" (1) in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and "Qing Dynasty (1636-1911) (2)". Jinshifang Mosque in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is one of the four major official monasteries in Beijing in Ming Dynasty. (3)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亞系;
【分類號】:B96;K87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迎勝;回族語言800年發(fā)展史簡要回顧——從波斯語到“回族漢語”[J];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鵬宇;;蒙元時期契丹人的遷移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李浩楠;;論金代的忠孝軍[J];北方文物;2008年02期
3 馬彩霞;袁飛;;元代河南江北行省人口流動問題芻議[J];池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劉太玲;;試析“回族女子不外嫁”習俗[J];當代經(jīng)理人;2005年05期
5 董曉榮;;敦煌壁畫中的蒙古族供養(yǎng)人云肩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6 趙現(xiàn)海;;洪武初年甘肅地緣政治與明朝西北疆界政策——由馮勝“棄地”事件引發(fā)的思考[J];古代文明;2011年01期
7 劉嘉偉;;論回回詩人^偷撓镅砸?guī)[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楊毓驤;溫琪宏;;八僂剌丁身世跡考[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論叢;2009年00期
9 敏春芳;;“經(jīng)堂語”的格標記和從句標記[J];方言;2014年03期
10 柏瑩;;南京回族話探析[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趙現(xiàn)海;;明初甘肅的地緣政治與西北疆界的形成——由洪武五年馮勝棄地事件引發(fā)的思考[A];中外關(guān)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丁明俊;;一代史學大師的終生追求——楊志玖先生《元代回族史稿》讀后[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黃成俊;;楊志玖教授對回族學研究的貢獻——讀《元代回族史稿》[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馬保全;;鄭和先祖《咸陽族譜》外文部分成書年代考[A];鄭和研究2013年第3期[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嶸;傳統(tǒng) 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D];蘭州大學;2011年
4 周強;回族風俗習慣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會歷史變遷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包薩仁;蒙古語族東鄉(xiāng)語與漢語的接觸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7 駱桂花;甘青寧回族女性傳統(tǒng)社會與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8 彭茵;元末江南文人風尚與文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云國霞;元代詩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周冶;上陽子陳致虛生平及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政;斡脫商業(yè)與元代社會[D];蘭州大學;2011年
2 巴曉峰;元明清以來河南清真寺的發(fā)展與變化[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李平;石河子鄉(xiāng)六宮村回漢民族關(guān)系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4 蘇鵬宇;蒙元時期契丹人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花倩;西安舊城區(qū)回坊空間的發(fā)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劉鳴;伊斯蘭教在元代中國的傳播[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7 徐錚錚;元代青花瓷器繪畫風格及其原因[D];重慶大學;2006年
8 林杏容;明代通事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9 黃忠杰;關(guān)于泉州伊斯蘭教石刻藝術(shù)若干問題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戴杏貞;元代中外飲食文化交流[D];暨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晶晶;;淺析新聞波斯語翻譯中的技巧[J];魅力中國;2009年22期
2 瑪麗亞木·買買吐爾遜;;淺析部分阿拉伯—波斯語借詞在現(xiàn)代維語中詞義縮小轉(zhuǎn)移及運用[J];文教資料;2011年32期
3 漢尼·阿德勒;;回族語言與波斯語的關(guān)系探析[J];回族研究;2012年01期
4 劉迎勝;;波斯語在東亞的黃金時代的開啟及終結(jié)[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5 劉迎勝;回族語言800年發(fā)展史簡要回顧——從波斯語到“回族漢語”[J];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04期
6 丁克家;波斯語教學及經(jīng)典在中國伊斯蘭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響[J];回族研究;1999年02期
7 瑪麗亞木·買買吐爾遜;;淺析現(xiàn)代維語部分阿拉伯—波斯語借詞語音變化[J];文教資料;2012年24期
8 王新青;;唐代漢字對音的波斯詞語考[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瑪麗亞木·買買吐爾遜;;現(xiàn)代維語中部分波斯語、阿拉伯語借詞分析[J];文教資料;2013年33期
10 劉迎勝;社會底層的漢-伊斯蘭文明對話——對回族語言演進史的簡要回顧[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新青;;回鶻語t,
本文編號:22478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247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