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學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17:50
本文選題:淀粉粒 + 古代淀粉粒 ; 參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
【摘要】: 淀粉粒是由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一種次生代謝產(chǎn)物,是葡萄糖的聚合物。植物在種子、果實和塊根等器官中大量貯存淀粉粒,以提供種子萌發(fā)和地下器官的繁殖所需的能量。由于不同種屬來源的淀粉粒形態(tài)各異,所以具有一定的分類學意義。 人類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很早就注意到植物富含淀粉的器官的食用價值并加以利用。在人類采集和加工淀粉類食物的過程中,淀粉粒得以在各種工具表面沉積并保存下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淀粉粒開始應用于考古學的研究,用于鑒定植物殘留物的來源,并借此推斷古人對植物的利用、器物的功能以及食物加工技術等。古代淀粉粒研究在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已經(jīng)有將近40年的歷史。中國學者李t犜繚,
本文編號:20579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205791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