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操場城北魏二號遺址發(fā)掘簡報
本文選題:建筑材料 + 灰陶。 參考:《文物》2016年04期
【摘要】:2007年6~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會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對操場城二號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各類遺跡100余處,包括房址、糧窖、灰坑、墓葬等,時代為漢代至明清。出土遺物以建筑材料為主,亦有普通陶器、瓷器、骨器等生產(chǎn)、生活用具。本次發(fā)掘的5座圓缸形建筑,底部殘留有木板、草墊及炭化的糧食,應為一處大型糧倉遺址。結(jié)合出土的"平城"瓦當及糧窖遺址位于宮殿遺址東北的情況來看,它應為北魏平城宮城重要的附屬部分。該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北魏時期的皇家倉儲制度提供了新資料。
[Abstract]:From June to October, 2007, Shanxi Archaeology Institute and Datong City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arried out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on site No. 2 of playground city. More than 100 sites of all kinds of relics were found, including houses, grain cellars, ash pits, tombs, etc.,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earthed relics mainly building materials, but also ordinary pottery, porcelain, bone and other production, living appliances. This excavation of 5 cylindrical buildings with planks, straw mats and carbonized grain at the bottom should be a large granary site. Combined with the unearthed "Pingcheng" Wadang and grain cellar site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palace site, it should be an important subsidiary part of Pingcheng Palace City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excavation of the site provides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royal warehousing system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作者單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分類號】:K87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伯石;;談選奮[J];新聞業(yè)務;1961年08期
2 ;家丑不可外揚嗎?[J];中國建材;1986年08期
3 鄒珊;;老刁婆子[J];朔方;1992年07期
4 ;“建筑材料”課程特點及一般學習方法[J];世界;1996年03期
5 秦豪;要注意判斷的量[J];邏輯與語言學習;1982年05期
6 楊福云;陳鐵軍;;淺談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教學[J];大家;2012年07期
7 汪圻;;他P是如何推行建筑材料節(jié)}獎的[J];勞動;1957年05期
8 ;建筑材料與構(gòu)件的耐久性第五屆國際會議[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1992年01期
9 史寶琳;Pauline SEBILLAUD;;安陽出土商文化建筑材料的初步研究[J];華夏考古;2014年01期
10 桂國平;;形狀各異的房屋[J];世界博覽;1984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興業(yè);;發(fā)揮復合材料優(yōu)勢開發(fā)建筑材料新產(chǎn)品[A];復合材料——基礎(chǔ)、創(chuàng)新、高效:第十四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2 孟欣;張妍豪;;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路菊;王莉;黃文琪;陶忠芬;肖桃元;可金星;;建筑材料的掃描電鏡樣品制備技術(shù)與觀察[A];2005年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王寶民;;建筑材料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8年
5 ;歡迎訂閱《建筑材料學報》[A];2012年第十五屆(南京)國際墻體屋面材料生產(chǎn)技術(shù)及裝備博覽會論文集[C];2012年
6 嚴強;;建筑材料的檢測技術(shù)分析[A];2013年8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7 羅智星;楊柳;韓冰;;建筑材料二氧化碳排放計算方法及其減排策略研究[A];低碳陜西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叢安;胡紅梅;;21世紀的建筑材料展望[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9 ;瑞科爾建筑材料(天津)有限公司[A];2008中國商品混凝土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第五屆全國商品混凝土技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振乾;劉政顯;施明恒;;多孔建筑材料內(nèi)熱與甲醛耦合擴散特性的研究[A];全國暖通空調(diào)制冷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溪日報記者 王福建 徐國富;Q鴰峒泄ㄖ牧霞龐邢薰究蛻蘙N];本溪日報;2014年
2 宋廣生;科學分析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N];中國建設報;2001年
3 祝慧;中國建筑材料聯(lián)合會成立[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4 裴紀;拒不給付欠款30萬 法院扣押建筑材料萬余公斤[N];建筑時報;2007年
5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建筑業(yè)協(xié)會會長 鄭一軍;建筑材料升級刻不容緩[N];人民日報;2007年
6 雷利;福建嚴禁新建工程使用廢舊建筑材料[N];中華建筑報;2010年
7 陶杰;新加坡讓混凝土廢料重新成為建筑材料[N];中華建筑報;2013年
8 記者 趙青;中國建筑材料聯(lián)合會四屆十次會長會召開[N];中國建材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喬仁杰 通訊員 張麗麗;盛唐集團獲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xié)會授予的三項殊榮[N];現(xiàn)代物流報;2013年
10 天元建設集團;淺談建筑材料過程管理[N];中華建筑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禮;建筑材料綠色性的6E綜合評價體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2 張娟;建筑材料資源保護與再利用技術(shù)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平;建筑材料質(zhì)量評價模型與指數(sh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熊燕;建筑師視野中的可生長建筑材料[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高蓮萍;現(xiàn)代大型會展環(huán)境造型材料應用的多樣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4 袁崧譯;廢舊建筑材料在新環(huán)境設計中的再應用[D];山東藝術(shù)學院;2014年
5 盧秋萍;陜西省農(nóng)村基礎(chǔ)設施建設建筑材料的擇優(yōu)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6 王旭明;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最優(yōu)采購決策模型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年
7 蔣瑩;淺析建筑材料在景觀中的應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8 龔志起;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環(huán)境狀況的定量評價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9 陸健;南京市常用建筑材料放射性分析與評價[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10 楊麗青;建筑材料產(chǎn)業(yè)安全評價實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98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99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