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歐亞:從天山到阿爾泰山及其周邊地區(qū)的青銅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本文選題:青銅時代 + 考古工作 ; 參考:《西域研究》2016年04期
【摘要】:正2016年8月23~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德國考古研究院歐亞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舉辦的"跨越歐亞:從天山到阿爾泰山及其周邊地區(qū)的青銅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召開。來自德國、英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澳大利亞及國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等各研究機構與高校的三十余位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其中二十位學者先后介紹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根據(jù)具
[Abstract]:From 23 to 25 August 2016,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beyond Eurasia: the Bronze Age from Tianshan Mountain to Altai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Institute of Eurasian Archaeology of the German Academy of Archaeology, was held in Bo, Xinjiang Rtala Mongolia Autonomous Prefecture Wenquan County held. From Germany, Britain, Kazakhstan, Russia, Australia and China,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other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of more than 30 scholars attended the meeting. Twenty of the scholars have introduced their respective research result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德國考古研究院北京代表處;
【分類號】:K87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文;香港的青銅時代及其分段[J];華夏考古;2002年03期
2 張樹范;;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沈陽地區(qū)青銅時代早期的手工業(yè)[J];東北史地;2010年04期
3 苗麗英;本溪怪石洞發(fā)現(xiàn)青銅時代及漢代遺物[J];遼海文物學刊;1997年01期
4 吳曾德 ,葉楊;論廣東青銅時代的三個基本問題[J];東南文化;1993年04期
5 查爾斯·海漢姆;王劍雄;鐘治;;東南亞青銅時代的斷代:文化內涵的重要作用[J];南方民族考古;2010年00期
6 李伊萍;;黑龍江東部地區(qū)青銅時代遺存初識[J];邊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7 吳青云;;遼寧大連市土龍子青銅時代積石冢群的發(fā)掘[J];考古;2008年09期
8 劉立麗;;對大連地區(qū)青銅時代起始時間的探討[J];華夏考古;2013年01期
9 ;北緯30度的青銅時代[J];科學大觀園;2010年23期
10 韓建業(yè);;略論中國的“青銅時代革命”[J];西域研究;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胡永炎;黃功楊;;青銅時代銅的開采和冶煉[A];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丁海霖;青銅時代“石城”鲅魚圈現(xiàn)身[N];營口日報;2008年
2 許宏 荻曄 整理;金道錫行:青銅時代的資源流動[N];東方早報;2012年
3 曹昱;中國最早進入青銅時代[N];社會科學報;2000年
4 尼葛麗;博爾塔拉河流域發(fā)現(xiàn)早期青銅時代軍事遺存[N];中國文物報;2013年
5 白云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禮器衰落與日用品高度發(fā)展:廣延的青銅時代[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陳曦 曾江;中國北方青銅時代研究走向縱深[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7 記者 徐若寒 通訊員 劉宇 韓迅雷;大梅沙發(fā)現(xiàn)青銅時代遺址[N];深圳商報;2000年
8 通訊員 才保;茶卡鹽湖首次發(fā)現(xiàn)青銅時代遺址[N];柴達木日報;2010年
9 朱大可;鼎:青銅時代的金屬記憶[N];南方周末;2007年
10 孫世成邋馬文建;樂都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墓葬和遺址[N];青海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黨郁;內蒙古地區(qū)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建筑技術史[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2 白嘎麗瑪;青銅時代蒙古高原鹿造型藝術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瑩;膠東半島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人地關系演變的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圖旭剛;遼北地區(qū)青銅時代考古學遺存初步分析[D];吉林大學;2014年
3 王迪;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山東地區(qū)紡輪淺析[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91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99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