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臨潁小商橋建年補正
本文選題:臨潁小商橋 + 建年 ; 參考:《華夏考古》2014年04期
【摘要】:作者以第一手資料并結(jié)合史料記載,論證了河南臨潁小商橋始建于金代明昌三年,并進而對該橋坐落位置、名稱來源和歷史沿革做了探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first-hand data and historical records,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at the Xiaoshangqiao in Linying, Henan Province was built in Ming Chang in Jin Dynasty for three years, and further explored the location, name source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bridge.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878.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賈洲杰;;內(nèi)蒙古地區(qū)遼金元時期的瓦當和滴水[J];考古;197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鵬宇;;淺論完顏亮改革對契丹人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劉洋;;北宋儒學復興運動的原因與內(nèi)容[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3 沈素珍;錢耕森;;再論朱熹籍貫三省之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孫冬虎;北宋詩人眼中的遼境地理與社會生活[J];北方論叢;2005年03期
5 趙振;君臣關(guān)系與北宋前期政治——以寇準為個案[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6 楊昆;宋真宗與北宋興衰[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7 胡坤;;宋代薦舉與士風[J];北方論叢;2010年06期
8 李善征;劉延愷;方偉;龔秀英;;永定河文化遺產(chǎn)研究的新進展[J];北京水務(wù);2010年06期
9 高葉青;;范祖禹交游考述[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洪峰,志立;吉林海龍鎮(zhèn)郊遼金時期建筑遺址的發(fā)掘[J];北方文物;198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姜鵬;;宋初文治導向與經(jīng)筵緣起[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2 王恩涌;胡玉霞;陳翔;董向成;;從甘肅渭源霸陵廊橋談起[A];中外力學思維縱橫——第四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史新格;吳永衛(wèi);張玉蘭;宋文遠;;趙州橋的模態(tài)分析[A];慶祝劉錫良教授八十華誕暨第八屆全國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紅;趙婷婷;;論榷鹽制度對宋統(tǒng)治的影響[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5 章國慶;;關(guān)于寧;莸聵虻膸c想法[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6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6年
6 王其亨;常清華;;鍋底券初探[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七輯 )[C];2010年
7 國威;;唐長松山馬禪師考[A];唐史論叢(第十九輯)[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2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杜芝明;宋朝邊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孫旭紅;居今與志古:宋代《春秋》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裴會濤;敕與北宋立法關(guān)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張曉紅;宋代帖子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殷慧;朱熹禮學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8 張楠;作為社會結(jié)構(gòu)表征的中國傳統(tǒng)聚落形態(tài)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9 馬俊芬;宋詞與蘇杭[D];蘇州大學;2011年
10 王昕;趙秉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鐵軍;江南古橋文化與地域環(huán)境關(guān)聯(lián)探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黃艷春;胡宿及其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李成學;呂夷簡評傳[D];湘潭大學;2010年
4 朱亞蘭;王安石詠史詩與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桂珊;況周頤詞作研究[D];安慶師范學院;2010年
6 邢宇峰;宋代太學管理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林蓓蕾;活動于大觀、政和年間的豫章詩社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黃曦;胡瑗《周易口費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傅振宇;宋代荒政變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林義元;古橋與泉州社會[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遺址[J];考古;1972年06期
2 賈洲杰;;元上都娍查報告[J];文物;1977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小龍;;東瀛訪書紀事(二) 竹仙堂——《歐陽論范》的臨潁本[J];文史知識;2014年02期
2 ;強化審計監(jiān)督 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中共臨潁縣委常委、副縣長王國樺[J];中州審計;1995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宗南;;河南臨潁因何忌演豫劇《地塘板》[A];中國演員:2014年第4期(總第40期)[C];2014年
2 甄軍英;宋玉民;王輝;李慧萍;;地面最高溫度人工與遙測數(shù)據(jù)差異的原因[A];天氣、氣候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河南省氣象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沛杰 孫中杰;臨潁聯(lián)通長話業(yè)務(wù)全部開通[N];中國質(zhì)量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胡心潔 實習生 譚亞敏;閩商為何扎堆臨潁[N];河南日報;2010年
3 經(jīng)濟視點報記者 李陽 實習生 趙云;臨潁:“三大建設(shè)”提速縣域經(jīng)濟[N];經(jīng)濟視點報;2008年
4 記者 劉國挺 萬川明 通訊員 黃大龍;臨潁: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助力發(fā)展[N];河南日報;2012年
5 臨潁縣委書記 王國干;舌尖上的“臨潁制造”[N];河南日報;2012年
6 記者肖樹臣 通訊員邊城雨;投資旅游數(shù)千萬九年撂荒 臨潁敗筆成笑柄 銀行頓足[N];工人日報;2003年
7 李軍 周平;訂單農(nóng)業(yè)巧致富 臨潁農(nóng)田變“車間”[N];中國工商報;2006年
8 通訊員 潘光耀 黃大龍 李華民 鄭文杰;臨潁巧“借”資源“發(fā)家”[N];河南日報;2006年
9 牛蘊 趙明揚 朱鴻軒;河南臨潁對失信行為堅決打擊[N];金融時報;2006年
10 任青山;強村經(jīng)濟看臨潁[N];開封日報;2006年
,本文編號:1881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88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