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飛天”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
本文選題:佛教石窟 + 藝術(shù)精品; 參考:《中國宗教》2017年11期
【摘要】:正一"飛天"是佛教美術(shù)中以繪畫、雕塑等形式呈現(xiàn)的藝術(shù)形象,也是敦煌壁畫中最有特色的一種裝飾畫。二十世紀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以來,"飛天"隨著敦煌藝術(shù)的發(fā)展已經(jīng)走出了佛教石窟,完成了由宗教藝術(shù)向世俗藝術(shù)的轉(zhuǎn)變。"飛天"是在我國民族文化的沃土上汲取外來文化而盛開的奇葩,尤其是敦煌"飛天"作為藝術(shù)最可靠的遺存,保存了大量的"飛天"藝術(shù)精品。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敦煌"飛天"
[Abstract]:Zhengyi Feitian is an artistic image in Buddhist art such as painting, sculpture and so on. It is also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decorative painting in Dunhuang murals.Since the discovery of the Tibetan Classics Cave in the 20th century, Feitian has gone out of the Buddhist grotto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unhuang art, and has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ligious art to secular art. "Feitian "is a wonderful flower that absorbs foreign culture from the fertile soil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Dunhuang Feitian, as the most reliable relic of art, has preserved a large number of" Feitian "fine works of art.In a sense, it can even be said that Dunhuang "Flying Sky"
【作者單位】: 宜春學(xué)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分類號】:K870.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毅;試論佛教石窟中的飛天[J];敦煌學(xué)輯刊;2004年02期
2 宿白;;中國佛教石窟寺遺跡——3至8世紀中國佛教考古學(xué)[J];文物;2010年08期
3 張?zhí)鸱f;;淺析我國南北佛教石窟的差異[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4 彭華士;;談佛教石窟寺攝影[J];華夏考古;1990年02期
5 納光舜;中國佛教石窟藝術(shù)[J];中國宗教;1996年03期
6 項一峰;試論天水與四川佛教石窟之關(guān)系[J];敦煌學(xué)輯刊;2002年02期
7 李光明;;北魏佛教石窟中的飛天藝術(shù)[J];佛教文化;2008年02期
8 王紅娟;;陜北佛教石窟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佛學(xué)研究;2011年00期
9 呂荔;;中國佛教石窟與西方基督教堂裝飾藝術(shù)的比較[J];中華文化論壇;2012年03期
10 葛川;張立乾;;佛教石窟寺地震風(fēng)險評價方法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3年04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欣華;陜西甘泉發(fā)現(xiàn)唐宋佛教石窟[N];中國民族報;2008年
2 記者 程偉邋通訊員 吳生斌 薛亮;甘泉新發(fā)現(xiàn)唐宋時期佛教石窟[N];陜西日報;2008年
3 馬世長;吐魯番的佛教石窟[N];新疆日報(漢);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張冰清;宋代江西地區(qū)佛教石窟造像藝術(shù)風(fēng)格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高超;佛教石窟寺中裸身舞蹈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3年
3 張豫;中國佛教石窟造像藝術(shù)探究[D];武漢理工大學(xué);2008年
4 張啟;甘肅省涇川縣佛教石窟藝術(shù)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15年
5 苗苗;唐代中原北方地區(qū)佛教石窟造像藝術(shù)語言的形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1771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77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