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簡牘法律文獻的定名、性質(zhì)與類別
發(fā)布時間:2018-03-23 16:51
本文選題:簡牘法律文獻 切入點:定名 出處:《古代文明》2017年03期
【摘要】:百年來出土、發(fā)現(xiàn)的出土簡牘法律文獻,數(shù)量眾多,類別豐富,因而從文獻學、法律史學的視角辨析其定名、性質(zhì)、類別的必要性毋庸贅言。就定名而言,律令類簡牘或可不從"文書"之類,而當歸入書籍并作為獨立門類。就性質(zhì)而言,應辨析墓葬出土法律文獻抄本與原本的關系,追問"為何抄寫"、"如何抄寫",將有助于對文獻的產(chǎn)生、性質(zhì)、流播的判斷。簡牘法律文獻的大致類別,有律、令、課程品式、法律解釋、案例匯編、散見案件、司法檔案、司法文書及官箴吏訓。類別之明,可透視當時法律文獻的生成途徑。
[Abstract]: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 unearthed bamboo slips of legal documents have been found in numerous quantities and in rich categories. Therefore, the necessity of identifying their names, nature and categ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ilology and legal history does not need to be repeated. The legal texts may be classified as books and as separate categories instead of "documents". In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cripts of the legal documents unearthed from tombs and the original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Asking "Why to copy" and "how to copy" will help to judge the production, nature, and stream of documents. The general categories, rules, orders, curriculum style, interpretation of laws, compilation of cases, scattered cases, judicial files, etc. Judicial documents and official admonitions. The categories can see through the generation of legal documents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秦漢法律編纂研究”(項目批號:14BFX012)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K87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姜歆;;黑水城出土法律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概述[J];西夏研究;2011年03期
2 陳毅光;淺談法律文獻的漢譯維問題[J];語言與翻譯;1993年02期
3 劉冰雪;;清代法律文獻中的習俗規(guī)制——以喪葬習俗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4 尹平平;;對法律文獻“的”字語病例析的再分析[J];大家;2012年02期
5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張濱;少數(shù)民族法律文獻的歷史樣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法學所 楊一凡;“珍稀法律文獻整理與法史考證”出版回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榮維木;奠定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基本法律文獻[N];北京日報;2013年
4 俞鹿年;中華法律古籍整理又結(jié)碩果[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博倫;秦及漢初法律文獻中的故意與過失考察[D];湖南大學;2016年
2 李若男;論先秦法律文獻中的和諧思想[D];黑龍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54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65432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