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對榆陽區(qū)明長城單體建筑破壞模式的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降雨對榆陽區(qū)明長城單體建筑破壞模式的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明長城單體建筑 破壞模式 模型試驗 水力侵蝕 重力侵蝕
【摘要】:前期調查分析可知,降雨對榆陽區(qū)明長城單體建筑的破壞形式包括水力侵蝕和重力侵蝕兩大類,主要影響因素為降雨特征、遺址保存形態(tài)和遺址土的性質。為了進一步了解降雨對該類土遺址的破壞方式及主要影響因素作用特點,按照相似理論要求設計模型試驗,研究了降雨對榆陽區(qū)明長城單體建筑的破壞模式。試驗結果表明,降雨對遺址模型的破壞方式與前期調查分析結果基本一致,水力侵蝕方式有沖溝侵蝕、片流面蝕、流水淘蝕和流水沖蝕,重力侵蝕方式有坍塌和滑塌。一般A型暴雨條件下,各種水力侵蝕方式均有發(fā)生,重力侵蝕發(fā)生次數相對較少;B型暴雨條件下,主要發(fā)生片流面蝕,重力侵蝕破壞發(fā)生次數較多。通過模型試驗得出的降雨對遺址模型的破壞方式及發(fā)生特點方面的結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降雨對該類遺址破壞的評估和防治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資助(2013BAK01B02)
【分類號】:K878.3
【正文快照】: 0引言降雨是陜北明長城的主要破壞因素之一,尤其集中式強降雨的破壞作用最為顯著[1]。目前國內關于降雨對土遺址破壞方面的研究較少,大多僅通過病害調查及成因分析得出降雨為某一遺址或一定區(qū)域遺址破壞的主要環(huán)境影響因素,僅有少數學者從雨蝕剝離和沖溝等病害的成因分析、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青林;王旭東;李最雄;張魯;;敦煌陽關烽燧現狀調查與保護研究[J];敦煌研究;2007年05期
2 孫滿利;李最雄;王旭東;諶文武;;環(huán)境對交河故城破壞機理研究[J];敦煌研究;2007年05期
3 楊璐;孫滿利;黃建華;朱明敏;牛沛;邊頓;;西安漢神明臺遺址的主要病害分析及保護對策[J];敦煌研究;2007年05期
4 楊善龍;郭青林;藺青濤;張國彬;王旭東;劉曉東;李宏偉;;甘肅瓜州鎖陽城遺址環(huán)境問題分析及整治對策[J];敦煌研究;2008年06期
5 梁濤;;高昌故城現狀及病害因素分析[J];敦煌研究;2009年03期
6 張虎元;李敏;王旭東;郭青林;;潮濕土遺址界定及病害分類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6期
7 彭建兵;李喜安;范文;陳志新;蘇生瑞;宋彥輝;盧全中;鄧亞虹;陳立偉;孫萍;;黃土高原地區(qū)黃土洞穴的分類及發(fā)育規(guī)律[J];地學前緣;2007年06期
8 鄭書彥;;重力侵蝕分類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5期
9 焦菊英,王萬忠;黃土高原降雨空間分布的不均勻性研究[J];水文;2001年02期
10 任建光;黃繼忠;石云龍;李海;楊成全;盧玉和;;云岡堡土遺址病害調查及其防治措施建議[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周環(huán);潮濕環(huán)境土遺址的加固保護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梁濤;新疆蘇巴什佛寺遺址保護加固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強義;李承蔚;;毛細水干濕循環(huán)對土遺址風化影響的試驗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2 容波;吳茨·魯佩爾特;朱振宇;李斌;王春燕;王婷;;秦俑二號坑土壤干縮特征研究[J];北方文物;2012年01期
3 孫博;周仲華;張虎元;鄭龍;;溫度在夯土建筑遺址風化中的作用[J];敦煌研究;2009年06期
4 孫滿利;王菲;王旭東;李最雄;郭青林;;敦煌壽昌城墻體表面風化特征研究[J];敦煌研究;2009年06期
5 張虎元;李敏;王旭東;郭青林;;潮濕土遺址界定及病害分類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6期
6 孫滿利;王旭東;李最雄;張景科;;楠竹錨桿加固土遺址黏結力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6期
7 郝芳華,陳利群,劉昌明,張雪松;降雨的空間不均性對模擬產流量和產沙量不確定的影響[J];地理科學進展;2003年05期
8 郝芳華,楊桂蓮,吳險峰,劉昌明,劉曉偉;黃河小花間石山林區(qū)產匯流特征[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9 黃克忠;;遺址保護方案現存問題剖析[J];東南文化;2009年03期
10 李振朝;韋志剛;文軍;符睿;;近50年黃土高原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王曉東;古代夯土建筑動力響應及抗震保護[D];蘭州大學;2011年
2 楊富巍;無機膠凝材料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3 曾余瑤;多孔材料吸附行為的理論計算與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陳鵬飛;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小流域水沙變化與土地利用格局演變的耦合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5 梁濤;新疆蘇巴什佛寺遺址保護加固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6 趙林毅;應用于巖土質文物保護加固的兩種傳統材料的改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7 付興濤;坡面徑流侵蝕產沙及動力學過程的坡長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8 趙維軍;陜北黃土區(qū)坡面微地形生境與林分結構關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4年
9 舒成強;元謀干熱河谷潛蝕地貌特征及演化過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柴利杰;云岡石窟水分來源控制因素[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2 趙超;黃土溝坡重力侵蝕過程模型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張宇翔;交河故城崖體錨桿加固數值模擬與設計參數優(yōu)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周莉;黃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變化及人文驅動力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同瑞;紅外熱像檢測技術在土地溫度場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劉丹丹;干旱河谷顆粒侵蝕及其治理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7 樊珂奇;某鐵路沿線黃土工程特性與黃土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8 張憲朝;PS滲透加固潮濕環(huán)境土遺址效果試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李舒;駱駝城土遺址抗震穩(wěn)定性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1年
10 辜世賢;紫色土侵蝕特征及允許侵蝕量化學法確定[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長平;郭正言;;瞬態(tài)瑞雷面波法在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J];安徽地質;2007年02期
2 王煒煒;;由山西佛寺建筑探討佛寺形制在中國的建立及演變[J];安徽建筑;2008年05期
3 熊光赤,阮永芬,楊靜;降雨與邊坡穩(wěn)定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S1期
4 丁濟新,,計麗珠;大足石窟巖體補強材料初步研究[J];地下空間;1995年01期
5 屈建軍,王家澄,程國棟,李芳,俎瑞平;西北地區(qū)古代生土建筑物凍融風蝕機理的實驗研究[J];冰川凍土;2002年01期
6 周雙林,原思訓,郭寶發(fā);幾種常溫自交聯丙烯酸樹脂非水分散體的制備[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6期
7 郭廣生,韓冬梅,王志華,石志敏,李化元,姜進展;有機硅加固材料的合成及應用[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8 貝弗莉·阿爾伯特 ,英若聰;重要建筑及遺址的文物保護檔案問題[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9 張友葩,高永濤,王杰林,方祖烈;動載荷下邊坡的失穩(wěn)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10 王致誠;水下古市——泗州城[J];百科知識;2005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鄭書彥;滑坡侵蝕及其動力學機制與定量評價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2年
2 孫滿利;吐魯番交河故城保護加固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3 周環(huán);潮濕環(huán)境土遺址的加固保護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任非凡;南竹加筋復合錨桿錨固機理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馬樹華;中華民國政府的文物保護[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武晟;西安市降雨特性分析和城市下墊面產匯流特性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4年
3 張國軍;敦煌莫高窟北區(qū)崖體的保護加固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4 胡明清;絲綢之路典型土遺址地震破壞機理與抗震安全性研究[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莫宏偉,任志遠,謝紅霞;農牧交錯區(qū)土地利用動態(tài)與生態(tài)效應變化——以榆陽區(qū)為例[J];干旱區(qū)地理;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葉士斌;王紅梅;王奇;劉斌;張曄;;關于榆陽區(qū)羊子育肥產業(yè)發(fā)展現狀的調研[A];2012中國羊業(yè)進展論文集[C];2012年
2 任榆田;;榆陽區(qū)草產業(yè)現狀及發(fā)展對策[A];2009中國草原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高玉平;高瀚洋;;榆陽區(qū)羊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對策[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羊學分會2014年全國養(yǎng)羊生產與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C];2014年
4 ;陜西省榆陽區(qū)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典型材料[A];全國保護性耕作工作會議材料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雄 通訊員 杜飛 王森;榆陽區(qū)獲“全國文化先進單位”稱號[N];陜西日報;2009年
2 本報通訊員 杜銀東;榆陽區(qū)慈善協會50萬資助百名貧困大學生[N];榆林日報;2010年
3 本報通訊員 王森;榆陽區(qū)建成100個村規(guī)范化衛(wèi)生室[N];榆林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高苗;榆陽區(qū)2010年財稅收入突破50億元[N];榆林日報;2011年
5 本報通訊員 王霞;榆陽區(qū)發(fā)展特色農業(yè)保農民增收[N];榆林日報;2012年
6 本報通訊員 王霞 趙欣;榆陽區(qū)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總產值220.64億[N];榆林日報;2012年
7 本報通訊員 王霞;榆陽區(qū)構建五大體系興水惠民[N];榆林日報;2013年
8 記者 艾永華;榆陽區(qū)成為我省第一養(yǎng)畜大區(qū)[N];陜西日報;2013年
9 本報通訊員 王霞 馮毅;榆陽區(qū)萬畝耕地改變“飲水”方式[N];榆林日報;2013年
10 本報通訊員 張利平;榆陽區(qū)推進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N];榆林日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左森文;榆林市榆陽區(qū)新村建設現狀調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焦彩霞;榆陽區(qū)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過程及驅動力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波;能源富集區(qū)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4 魏彩艷;榆林市榆陽區(qū)羊寄生蠕蟲感染情況的初步調查及藥物治療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5 謝璧嶸;榆林市榆陽區(qū)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現狀調查[D];延安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2791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27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