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神畫:別于文字神話的另一神話系統(tǒng)——以“雷公出行圖”為例
本文關鍵詞:漢墓神畫:別于文字神話的另一神話系統(tǒng)——以“雷公出行圖”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漢墓 出行圖 雷神 藝術精神 學術參考價值 漢畫 墓主 畫像石墓 嘉祥武氏祠 美學價值
【摘要】:正學術界習慣上稱含有表現(xiàn)神話內(nèi)容的漢代畫像為"漢墓神畫"。對于漢墓神畫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考古學領域內(nèi),從神話藝術精神和神話美學價值角度對漢畫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首推李立先生的《漢墓神畫研究》,該書從考古、民俗、神話等多角度分別對西王母、龍璧等多種神話形象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內(nèi)容翔實,論證透徹,資料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但受到體例的限制,仍然缺少對漢墓神畫藝術精神的宏觀把握。文章擬以"雷公出行圖"為例,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K879.4
【正文快照】: 學術界習慣上稱含有表現(xiàn)神話內(nèi)容的漢代畫像為“漢墓神畫”。對于漢墓神畫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考古學領域內(nèi),從神話藝術精神和神話美學價值角度對漢畫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首推李立先生的《漢墓神畫研究》,該書從考古、民俗、神話等多角度分別對西王母、龍璧等多種神話形象進行了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南陽市王莊漢畫像石墓[J];中原文物;198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牛天偉;;漢畫風伯形象及其功能探析[J];古代文明;2008年03期
2 周學鷹;宋遠茹;;漢代“建筑明器”的性質(zhì)與分類[J];華夏考古;2010年04期
3 李建新;;從漢畫像看漢代的祭祀禮俗[J];開封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4 馬利清;內(nèi)蒙古鳳凰山漢墓壁畫二題[J];考古與文物;2003年02期
5 牛耕;試析漢畫中的《雷神出行圖》[J];南都學壇;1990年05期
6 鈺金 ,王清建;淺論漢畫中的升仙工具[J];南都學壇;1990年05期
7 譚思梅;李玲;;試論漢墓神畫的藝術風格與敘事方式[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王煜;;也論漢代壁畫和畫像中的魚車出行[J];考古與文物;2013年03期
9 劉克;;早期民間道教美學的本體論轉(zhuǎn)向與審美內(nèi)涵拓展——出土漢代神仙題材畫像及銘文的輯錄與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10 焦培民;;漢代水災迷信初論[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曾憲波;詹敏;;探析漢畫中的風神雨神[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牛宏成;;再談漢畫與河南漢代農(nóng)業(yè)[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過文英;論漢墓繪畫中的伏羲女媧神話[D];浙江大學;2007年
2 宋蓉;漢代郡國分制的考古學觀察[D];吉林大學;2009年
3 陳冬仿;兩漢農(nóng)民生活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邢鵬飛;南陽漢畫像的空間表現(xiàn)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黃永飛;漢代墓葬藝術中的車馬出行圖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3 晏波;古瑟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韓煒煒;河南漢畫像石和畫像磚墓神話類形象解析[D];鄭州大學;2012年
5 吳曉燕;漢代民間自然神靈信仰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陳曉楠;河南漢代墓室頂部圖像初步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年
7 栗夏蒙;南陽漢畫像石墓門初步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房道國 ,高繼習 ,劉劍 ,常祥;洛莊漢墓發(fā)掘又獲新成果[J];走向世界;2002年01期
2 葉知秋;;《淅川東溝長嶺楚漢墓》簡介[J];考古;2011年07期
3 韋正;;河南省淅川縣香花鎮(zhèn)楊河組漢墓[J];南方文物;2011年02期
4 劉瑞連;;馬王堆一號漢墓漆棺畫中蛇與神怪圖像新考釋[J];美術大觀;2011年08期
5 蔡有兄;薄克庭;;物化探信息綜合調(diào)查在章丘市洛莊漢墓中的應用[J];山東國土資源;2013年06期
6 程學華;;西安市東郊漢墓中發(fā)現(xiàn)的帶字陶倉[J];考古;1963年04期
7 王文輝;;南京邱家山漢墓[J];考古;1963年08期
8 趙世綱;;長沙東郊兩漢墓|!介[J];考古;1963年12期
9 張欣如;;長沙南郊砂子塘漢墓[J];考古;1965年03期
10 劉玲;;南昌市郊清理一座漢墓[J];文物工作資料;196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桂兵;;三羊墩漢墓與兩漢鹽瀆區(qū)位分析(綱要)[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武成;王秀清;;內(nèi)蒙古中南部漢墓出土貨幣概述[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七輯)[C];2006年
3 商春芳;;洛陽漢墓出土的樂舞資料概說[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四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南京地區(qū)漢墓簡說[A];1982年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2年
5 吳榮曾;;漢辟兵、千金錢小考[A];《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七輯)[C];2006年
6 何愛平;張立明;;巢湖放王崗漢墓出土漆木器脫水前期的保護[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五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牛天偉;;漢墓“伏羲、女媧”畫像辯證——與孟慶利先生商榷[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盧燕玲;韓鑒卿;田小龍;;武威磨嘴子漢墓新近出土木質(zhì)文物的保護[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四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李奇華;;交樂漢墓出土文物與夜郎的關系[A];夜郎研究——’99夜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孫淑云;何治國;梁宏剛;;四川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金汞合金實物的研究[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唐傳虎;宿遷三莊漢墓亟待保護[N];新華日報;2003年
2 劉慶柱 白云翔;洛莊漢墓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N];光明日報;2001年
3 記者 任憶;老山漢墓有望于9月底開棺[N];人民日報;2000年
4 ;新華網(wǎng)直播老山漢墓發(fā)掘[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5 肖昌琦 徐承德;徐州馱籃山漢墓驚現(xiàn)神秘陪葬坑[N];新華日報;2004年
6 蘇慧慧;漢墓博物館展品修復全面展開[N];大連日報;2008年
7 記者 程霞;合浦縣漢墓博物館竣工開放[N];北海日報;2008年
8 李艷芳 本報記者 張軼;帶你提前探秘漢墓博物館[N];大連日報;2009年
9 曉霞;洛莊漢墓謎團重重[N];中國民族報;2001年
10 秦華;老山漢墓發(fā)掘進入關鍵階段[N];中國文化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尊志;徐州漢墓與漢代社會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2 蔣璐;中國北方地區(qū)漢墓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蔡萬進;尹灣漢墓簡牘論考[D];鄭州大學;2001年
4 莊家會;再現(xiàn),還是再現(xiàn)?[D];西安美術學院;2013年
5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學論[D];西安美術學院;2009年
6 武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漢至西晉模型明器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7 宋蓉;漢代郡國分制的考古學觀察[D];吉林大學;2009年
8 王春斌;漢代陶器生產(chǎn)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趙海洲;東周秦漢時期車馬埋葬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10 余靜;中國南方地區(qū)兩漢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煒州;河南漢墓出土陶圈舍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2 胡趙建;山東漢墓初步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3 王秀偉;山東東南沿海漢墓的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王明巍;遼南地區(qū)漢墓[D];遼寧大學;2013年
5 張翔宇;河南中小型漢墓分析[D];鄭州大學;2002年
6 徐紫玲;徐州漢墓出土的陶俑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
7 張仁杰;廣州地區(qū)漢墓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李一全;峽江漢墓初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金東;峽江地區(qū)漢墓的考古學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10 汪冰冰;孔家坡漢墓簡牘語詞通釋[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98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kgx/119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