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01:23
安東尼·克羅斯蘭(Anthony Crosland 1918—1977)是英國工黨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理論家,他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對工黨的執(zhí)政理念和政策制定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他的所有制思想為歐洲各國社會黨制定黨章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來源,因此,他被西方譽為當代西歐民主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肆_斯蘭所有制思想提供了戰(zhàn)后民主社會主義關于所有制問題的經(jīng)典表述,該思想在工黨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是對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繼承,對費邊社會主義的修正和發(fā)展,是吉登斯和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思想的起點。他通過對二戰(zhàn)后頭十年英國社會發(fā)展狀況的考察認為,傳統(tǒng)的資本主義理論框架已經(jīng)不能恰當?shù)亟忉尞敃r英國社會的特點,因此,他對包括馬克思主義和工黨所服膺的費邊社會主義在內(nèi)的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理論提出許多修正,最大的修正就是對公有制訴求的批評。他認為社會主義的目標是一系列價值,如改善社會福利和實現(xiàn)社會平等,國有化只是實現(xiàn)這些價值目標的手段,而且未必是最合適的手段。這一修正主義觀點直接引發(fā)了工黨內(nèi)部長達40年的關于國有化的爭論,使得工黨放棄了大規(guī)模國有化政策,也為90年代吉登斯的“第三條道路”思想...
【文章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國外研究綜述
1.2.2 國內(nèi)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2 創(chuàng)新與不足
1.4 研究的立論前提
第二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理論淵源與現(xiàn)實背景
2.1 英國工黨與克羅斯蘭生平簡介
2.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理論淵源
2.2.1 對費邊社會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
2.2.2 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啟發(fā)
2.2.3 對凱恩斯主義的信奉
2.2.4 對工黨理論家的所有制觀點的吸收
2.3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現(xiàn)實背景
2.3.1 工黨的國有化思想
2.3.2 國有化的大規(guī)模實施
2.3.3 國有化的后果和影響
2.3.4 工黨內(nèi)部對公有制的爭論
第三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邏輯前提與理論精華
3.1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邏輯前提
3.1.1 經(jīng)濟權力和政治權力的轉(zhuǎn)移
3.1.2 分配領域的變化和階級關系的緩和
3.1.3 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
3.1.4 對社會主義內(nèi)涵的反思
3.1.5 社會主義共識和英國的新變化
3.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理論精華
3.2.1 所有權以及生產(chǎn)資料與生產(chǎn)者和所有者的雙重分離問題
3.2.2 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大企業(yè)面臨的問題的相似性
3.2.3 所有制與企業(yè)效率的關系
3.2.4 所有制與計劃經(jīng)濟的關系
3.2.5 所有制與工業(yè)民主的關系
3.2.6 所有制與平等的關系
3.2.7 利潤與剝削問題
3.2.8 公有制的其他局限性
3.2.9 改善國有化的對策
3.3 克羅斯蘭的結(jié)論
第四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工黨變革
4.1 工黨內(nèi)部公有制訴求的變化
4.1.1 公有制爭論的激化
4.1.2 公有制訴求的淡化
4.2 第二次國有化高潮
4.2.1 工黨左翼的崛起
4.2.2 第二次國有化高潮
4.3 撒切爾主義和工黨的政治低谷
4.3.1 撒切爾主義的背景和影響
4.3.2 工黨的政治低谷
4.4 所有制政策的變革與工黨復興
4.4.1 金諾克的改革
4.4.2 布萊爾的改革
第五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發(fā)展及其歷史地位
5.1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發(fā)展與傳承
5.1.1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伯恩施坦修正主義
5.1.2 克羅斯蘭對費邊社會主義的修正
5.1.3 “第三條道路”對克羅斯蘭的繼承
5.2 民主社會主義的特征及克羅斯蘭在其中的地位
5.2.1 民主社會主義與其他各派社會主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5.2.2 克羅斯蘭的所有制思想的歷史地位及評價
第六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
6.1 所有制的本質(zhì)及其同生產(chǎn)力之間的關系
6.1.1 所有制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根本目標的手段
6.1.2 生產(chǎn)力是衡量所有制先進與否的根本標準
6.2 股份制、計劃經(jīng)濟以及剩余索取權同所有制形式的關系
6.2.1 股份制與國有制問題
6.2.2 占有權與支配權和剩余索取權的關系問題
6.2.3 私有制與計劃經(jīng)濟的兼容性
6.3 馬克思留下的難題及其所有制理論的方法論特征
6.3.1 社會占有的含義及克羅斯蘭的啟示
6.3.2 馬克思所有制理論的方法論特征與實踐
第七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啟示及局限
7.1 克羅斯蘭思想的啟示
7.1.1 所有制的地位的有限性
7.1.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
7.1.3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社會主義本質(zhì)論
7.1.4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克羅斯蘭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最大契合
7.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局限性
7.2.1 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誤解和低估
7.2.2 對凱恩斯主義的盲目推崇
7.2.3 對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忽視
7.2.4 在國有化問題上的失誤
7.2.5 克羅斯蘭理論在嚴謹、周密和系統(tǒng)性方面的欠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一種追問——A.克羅斯蘭的理論邏輯與精神遺產(chǎn)[J]. 軒傳樹.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2(02)
[2]對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三類國家的思考[J]. 高放.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06(03)
[3]“丁字型”社會結(jié)構與“結(jié)構緊張”[J]. 李強. 社會學研究. 2005(02)
[4]英國工黨關于黨章修改問題的爭論[J]. 王鳳鳴,劉建飛.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995(03)
[5]凱恩斯、熊彼特、克羅斯蘭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剖析[J]. 謝宗范.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 1990(04)
[6]英國工黨修改政綱迎接大選[J]. 益民.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989(04)
[7]安東尼·克羅斯蘭和他的《社會主義的未來》[J]. 楊光斌. 國際共運史研究. 1988(03)
博士論文
[1]費邊社會主義思想研究(1884-1984)[D]. 李柏紅.河北大學 2014
[2]金諾克與工黨重建(1983—1992年)[D]. 胡淑慧.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克羅斯蘭與英國工黨意識形態(tài)轉(zhuǎn)型[D]. 謝忠文.上海社會科學院 2008
本文編號:3476788
【文章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國外研究綜述
1.2.2 國內(nèi)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2 創(chuàng)新與不足
1.4 研究的立論前提
第二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理論淵源與現(xiàn)實背景
2.1 英國工黨與克羅斯蘭生平簡介
2.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理論淵源
2.2.1 對費邊社會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
2.2.2 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啟發(fā)
2.2.3 對凱恩斯主義的信奉
2.2.4 對工黨理論家的所有制觀點的吸收
2.3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現(xiàn)實背景
2.3.1 工黨的國有化思想
2.3.2 國有化的大規(guī)模實施
2.3.3 國有化的后果和影響
2.3.4 工黨內(nèi)部對公有制的爭論
第三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邏輯前提與理論精華
3.1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邏輯前提
3.1.1 經(jīng)濟權力和政治權力的轉(zhuǎn)移
3.1.2 分配領域的變化和階級關系的緩和
3.1.3 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
3.1.4 對社會主義內(nèi)涵的反思
3.1.5 社會主義共識和英國的新變化
3.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理論精華
3.2.1 所有權以及生產(chǎn)資料與生產(chǎn)者和所有者的雙重分離問題
3.2.2 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大企業(yè)面臨的問題的相似性
3.2.3 所有制與企業(yè)效率的關系
3.2.4 所有制與計劃經(jīng)濟的關系
3.2.5 所有制與工業(yè)民主的關系
3.2.6 所有制與平等的關系
3.2.7 利潤與剝削問題
3.2.8 公有制的其他局限性
3.2.9 改善國有化的對策
3.3 克羅斯蘭的結(jié)論
第四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工黨變革
4.1 工黨內(nèi)部公有制訴求的變化
4.1.1 公有制爭論的激化
4.1.2 公有制訴求的淡化
4.2 第二次國有化高潮
4.2.1 工黨左翼的崛起
4.2.2 第二次國有化高潮
4.3 撒切爾主義和工黨的政治低谷
4.3.1 撒切爾主義的背景和影響
4.3.2 工黨的政治低谷
4.4 所有制政策的變革與工黨復興
4.4.1 金諾克的改革
4.4.2 布萊爾的改革
第五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發(fā)展及其歷史地位
5.1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發(fā)展與傳承
5.1.1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伯恩施坦修正主義
5.1.2 克羅斯蘭對費邊社會主義的修正
5.1.3 “第三條道路”對克羅斯蘭的繼承
5.2 民主社會主義的特征及克羅斯蘭在其中的地位
5.2.1 民主社會主義與其他各派社會主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5.2.2 克羅斯蘭的所有制思想的歷史地位及評價
第六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馬克思主義
6.1 所有制的本質(zhì)及其同生產(chǎn)力之間的關系
6.1.1 所有制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根本目標的手段
6.1.2 生產(chǎn)力是衡量所有制先進與否的根本標準
6.2 股份制、計劃經(jīng)濟以及剩余索取權同所有制形式的關系
6.2.1 股份制與國有制問題
6.2.2 占有權與支配權和剩余索取權的關系問題
6.2.3 私有制與計劃經(jīng)濟的兼容性
6.3 馬克思留下的難題及其所有制理論的方法論特征
6.3.1 社會占有的含義及克羅斯蘭的啟示
6.3.2 馬克思所有制理論的方法論特征與實踐
第七章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啟示及局限
7.1 克羅斯蘭思想的啟示
7.1.1 所有制的地位的有限性
7.1.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系
7.1.3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與社會主義本質(zhì)論
7.1.4 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克羅斯蘭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最大契合
7.2 克羅斯蘭所有制思想的局限性
7.2.1 對馬克思主義的嚴重誤解和低估
7.2.2 對凱恩斯主義的盲目推崇
7.2.3 對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忽視
7.2.4 在國有化問題上的失誤
7.2.5 克羅斯蘭理論在嚴謹、周密和系統(tǒng)性方面的欠缺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對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一種追問——A.克羅斯蘭的理論邏輯與精神遺產(chǎn)[J]. 軒傳樹.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12(02)
[2]對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三類國家的思考[J]. 高放.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06(03)
[3]“丁字型”社會結(jié)構與“結(jié)構緊張”[J]. 李強. 社會學研究. 2005(02)
[4]英國工黨關于黨章修改問題的爭論[J]. 王鳳鳴,劉建飛.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995(03)
[5]凱恩斯、熊彼特、克羅斯蘭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剖析[J]. 謝宗范.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 1990(04)
[6]英國工黨修改政綱迎接大選[J]. 益民.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1989(04)
[7]安東尼·克羅斯蘭和他的《社會主義的未來》[J]. 楊光斌. 國際共運史研究. 1988(03)
博士論文
[1]費邊社會主義思想研究(1884-1984)[D]. 李柏紅.河北大學 2014
[2]金諾克與工黨重建(1983—1992年)[D]. 胡淑慧.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克羅斯蘭與英國工黨意識形態(tài)轉(zhuǎn)型[D]. 謝忠文.上海社會科學院 2008
本文編號:34767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47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