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流派觀點及共同特征探析
本文關鍵詞: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流派觀點及共同特征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 > 經濟法律論文發(fā)表 >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流派觀點及共同特征探析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流派觀點及共同特征探析
發(fā)布日期: 2012-02-27 發(fā)布:
2011年第15期目錄 本期共收錄文章20篇
◆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中國論文網
內容摘要:二戰(zhàn)以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解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嚴重社會問題,形成不同流派,其中最有影響的有三大流派。文章通過分析三大流派的主要觀點,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潮的共同特征。
關鍵詞:當代西方 政治思潮 主要流派 主要觀點 共同特征
政治思潮是社會矛盾運動的產物,是社會政治變革、經濟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反映。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占主流地位的資產階級政治學說、政治理論,這些理論的產生是為了探索解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嚴重政治社會問題。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張繁雜、流派眾多,,包括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第三條道路、綠色和平主義、女權主義、新納粹主義和人權理論等不同派別,其中影響最大的主要流派有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和第三條道路三大派別。
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又稱現(xiàn)代自由主義或者左翼自由主義,在當代西方政治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自由主義起源于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的古典自由主義,產生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持續(xù)的時間比較長,一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在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生活中的影響很大。新自由主義和古典自由主義的相同之處是都崇尚市場自由競爭,他們的精髓和核心都是維護和發(fā)展資產階級的個人自由和權利。但兩者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古典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主張由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自由調節(jié),政府只不過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對內保護私有財產不可侵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對外防止敵人的入侵;而新自由主義認為市場機制存在著失靈,因而需要政府的干預,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因此新自由主義主張國家采取干預社會政治生活的措施。
十九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社會并沒有出現(xiàn)古典自由主義所希望的全面繁榮,而是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嚴重社會問題:工廠大量使用童工勞動,廣大工人的經濟政治條件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化,社會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極為嚴重,道德淪喪,社會各種矛盾不斷激化,尤其嚴重的是經濟危機爆發(fā)頻繁。1929-1933年資本主義大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災難,這次危機導致資產階級思想家的思想也產生了很大的轉變,對于國家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開始進行重新認識,他們在關注發(fā)展資產階級的個人自由的同時,也注意調節(jié)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出現(xiàn)的大量矛盾,希望避免社會動蕩,維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和統(tǒng)治。新自由主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新自由主義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格林、杜威等人。這個階段的自由主義思想家對新自由主義的主要貢獻是:解釋自由的概念和自由的理論基礎,提出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實施全面干預的主張。
第二階段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羅斯福、凱恩斯等人。羅斯福的“新政”,全面論證了國家干預的理論和政策。“新政”的成功實施,直接推動了新自由主義成為席卷整個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思潮。凱恩斯作為新自由主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代表,從理論上論證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立了凱恩斯主義,這個理論在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凱恩斯主義在二戰(zhàn)后五六十年代的西方資本主義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把新自由主義推向了頂峰,并成為西方國家實現(xiàn)戰(zhàn)后復興、建立福利國家的重要理論基礎。
第三階段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現(xiàn)在,主要代表人物是羅爾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xiàn)了滯脹式經濟危機,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策受到了一個致命的打擊,資本主義世界對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策產生了疑惑、動搖。羅爾斯面對新自由主義艱難局面,積極地總結、論證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策,又把新自由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羅爾斯的經典著作《正義論》是對新自由主義理論進行系統(tǒng)闡述的理論巨著。
新自由主義的共同特征是:一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個人自由,國家不干預的目的最終是為了保護個人自由,而不是取消個人自由;二是新自由主義是一種改良的理論和政策,而不是革命;三是新自由主義強調個人對國家和社會的依賴性,重視國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干預作用,主張國家積極干預社會經濟生活。
新自由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思想的發(fā)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了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科技的巨大進步以及西方福利國家的建設。
新保守主義
新保守主義,又稱自由保守主義,或者稱右翼自由主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因滯脹式經濟危機而陷于嚴重困境,新保守主義乘機取代了新自由主義的應有地位。新保守主義的主要代表有哈耶克、弗里德曼和諾齊克等人。他們主張將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有機結合起來,反對國家主義即反對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反對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和政策。
哈耶克等新保守主義的主要觀點是:一是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提出了猛烈的批評,認為計劃經濟最大的缺陷是經濟集中必然導致政治上集權,導致權力的濫用。二是通過對個人和社會關系的研究,論證了自由市場理論,既強調習慣、習俗和服從是人類社會與文明真正的起源,又認為人類社會不能完全認識社會的奧秘和規(guī)則,社會發(fā)展是自我運行的,是不能按照人們確定的計劃來進行的,在經濟領域中,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作為個人,需要遵循社會規(guī)則,進行自由探索,尋求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機會。三是對自由和平等提出了新觀點,自由是個人的自由,而個人自由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一旦取消私有制,就會危害自由,走上極權;真正的平等是“機會的平等”,而不是收入或者財產的平等,國家的法律應以使人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去從事各項活動為目的。四是對法治提出了新看法,法治是自由國家和專制國家最顯著的區(qū)別,但是“合法”、“依法辦事”并不一定是法治,因為極權主義者也可以立法,使自己的專制統(tǒng)治合法化,但這不是法治,只有在維護自由和競爭的條件下制定法律并加以執(zhí)行,才是真正的法治。
新保守主義最明顯的特點是:他們“反國家主義”,反對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他們主張政府不要干預經濟生活,讓市場經濟自由運行。
新保守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里根、撒切爾夫人、科爾等著名的政治家采用新保守主義理論作為施政的理論基礎,大力推行以私有化、改革社會福利政策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科技等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迅速發(fā)展。
第三條道路
“第三條道路”起源于民主社會主義理論,是對民主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也是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的混合物。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些左派或者中左派政黨紛紛執(zhí)掌國家政權,“第三條道路”在西方世界盛行。它的主要觀點是要走一條既超越國家干預的“老左派”理論,又要超越自由放任的“新右派”理論,尋找一條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主義的中間道路,在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之后尋找一條適合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道路。“第三條道路”的理論基礎是權利與義務的統(tǒng)一,機會與責任的統(tǒng)一,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市場調節(jié)與政府宏觀調控的統(tǒng)一。
“第三條道路”思潮的主要理論觀點是:第一,在經濟方面,主張克服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的不足,建立資本主義市場與資產階級政府新的契約關系。政府的職能要加強宏觀調控,為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宏觀環(huán)境,促進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第二,在政治方面,主張政治改革,實行權力下放,反對權力的過分集中,淡化左右之爭,超越一切過時的理論思維。第三,在國際事務方面,謀求本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地位,實質就是加強本國在世界的霸權地位。第四,高度重視教育和培訓的投入,把高素質的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作為解決失業(yè)問題、提高國民素質和維護社會公正的根本手段。第五,重視環(huán)境問題,把環(huán)境保護作為本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國際環(huán)境保護領域的合作。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共同特征
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以繼承資本主義傳統(tǒng)理論和擴大資本主義影響為前提,是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產生發(fā)展起來的。盡管當代西方政治思潮存在許多流派,持有各自觀點,但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存在共同的特征。
第一,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是西方資本主義執(zhí)政的理論基礎,是在當今世界政治思潮中處于主導地位、影響最大的政治思潮。當代西方政治思潮常常被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家所采用,為這些政治家們制定國家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二,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是為了解決資本主義世界存在的社會問題和尖銳的社會矛盾的需要而產生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當代西方政治思潮都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出現(xiàn)難以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時候產生的,為解決西方社會復雜矛盾、問題提供了方法、途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發(fā)展。
第三,當代西方政治思潮與以前的古典資本主義相比,具有一系列的新特點:一是研究重點由一般性的政治理論問題轉向了對現(xiàn)實、具體和微觀的政治權力運用的政治過程和政策的研究、分析。二是西方政治思潮在世界影響的范圍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而逐步地國際化。三是當代西方政治思潮研究方法出現(xiàn)了多樣化、綜合化,常常多種研究方法綜合使用,形成許多政治學的新學科、新領域。四是從它們發(fā)展的態(tài)勢來看,西方政治思潮各派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其界限具有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特點。
第四,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作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在資本主義社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以改良和改革為特征,都是以積極的姿態(tài)尋求解決資本主義各種問題的方法,以促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維護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當代西方政治思潮扮演了“資本主義病榻旁的醫(yī)生”的角色,服務于鞏固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制度。他們采用了改良或者改革的方式,竭誠地服務于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盡管新自由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現(xiàn)了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帶來的盲目性和社會收入兩極分化加劇,新保守主義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無法根本解決效率與公正的矛盾,但他們都竭盡全力地維護現(xiàn)存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尋求新的社會制度去醫(yī)治資本主義的弊病。他們提出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階級矛盾,鞏固和完善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制度,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但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找到解決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矛盾的科學理論、方法。
當代各種西方政治思潮為了維護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治地位,盡管他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分歧,但他們一致竭力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科學社會主義及其實踐。西方政治思潮的各派都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極力攻擊、歪曲馬克思主義,詆毀社會主義國家及其政策;認為社會主義是非人道的,錯誤的;把社會主義說成是烏托邦等等。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詆毀、歪曲,完全是為資本主義辯護,是違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
參考文獻:
1.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2.安德魯•海伍德.政治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文關鍵詞: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流派觀點及共同特征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33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15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