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如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關鍵詞:中美關系如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摘要】:當今時代的進步和屬性,決定了中美之間必然要超越"修昔底德陷阱"。雖然具有必然性,但絕不是說中美之間可以我行我素、坐等超越的自然實現(xiàn),只有構(gòu)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才能最終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為此,中美在大國關系的主要領域應加強理解與合作,在輿論導向和維護政策環(huán)境方面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
【關鍵詞】: 中美關系 修昔底德陷阱 新型大國關系 合作
【分類號】:D822.371.2
【正文快照】: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興大國必然挑戰(zhàn)霸權(quán)國家,霸權(quán)國家也會主動應對新興大國的挑戰(zhàn),從而導致大國戰(zhàn)爭不可避免。此說法來源于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長及其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使得戰(zhàn)爭不可避免。后來西方歷史不斷重演這一悲劇,人們也常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修昔底德陷阱[J];時事報告;2012年10期
2 惠黎文;;修昔底德復雜現(xiàn)實主義思想的理論啟示[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徐瑩,劉靜;修昔底德與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陳玉聃;;戰(zhàn)爭始于何處?——修昔底德的闡述與國際關系學界的解讀[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8年10期
5 吳必康;;“春秋無義戰(zhàn)”,抑或“修昔底德陷阱”?——英美漸進式霸權(quán)轉(zhuǎn)移的歷史和理論邏輯[J];人民論壇·學術(shù)前沿;2014年05期
6 劉淑梅;;修昔底德與孔子:兩種國際政治思想的淵源[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楊晨楨;;“修昔底德陷阱”的來龍去脈[J];中國工人;2014年07期
8 葉自成;;以中華智慧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習近平關于構(gòu)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戰(zhàn)略構(gòu)想解析[J];人民論壇;2014年06期
9 陳玉聃;;《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與現(xiàn)實主義理論[J];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01期
10 趙一強 ,士琳;中國崛起,他國必須俯首嗎?[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8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玉聃;;修昔底德的人性論:從國際關系思想角度進行的考察[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孫哲;中美要力避“修昔底德陷阱”[N];人民日報;2013年
2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趙明昊;中美如何超越“修昔底德陷阱”[N];東方早報;2013年
3 本報特約評論員、太湖世界文化論壇高級顧問 葉小文;中美如何走出“修昔底德陷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
4 李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美關系可以走出“修昔底德陷阱”[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5 孫英德 鄧立志;推動新型大國關系,,繞開“修昔底德陷阱”[N];中國國防報;2013年
6 晏紹祥;修昔底德陷阱與中美關系[N];光明日報;2014年
7 約瑟夫·奈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專家:中國崛起不意味著戰(zhàn)爭[N];國防時報;2011年
8 陳文鑫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中美關系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N];中國國防報;2012年
9 余南平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qū)發(fā)展研究院教授;新型大國關系與“修昔底德陷阱”[N];文匯報;2014年
10 楊子巖;警惕恐懼更利于安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秦瑩瑩;修昔底德的歷史敘事與政治詩學[D];浙江大學;2014年
2 白春曉;苦難與偉大:修昔底德視野中的人類處境[D];復旦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旭;論修昔底德著作中的“人本史觀”[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2 鄭鵬;修昔底德的史學方法論[D];內(nèi)蒙古大學;2014年
3 李穎;修昔底德的國際關系思想[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4 賈嘉林;普魯塔克與修昔底德歷史敘述觀念之異同[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顏賀明;論演講詞在修昔底德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孔維興;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中的人性與正義[D];南昌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45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845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