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國際關系論文 >

公民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04:32

  本文關鍵詞:公民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影響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公民意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民主政治


【摘要】:在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公民既是權利—義務關系的載體,又是將這一關系付諸實踐的行為主體,當公民將自身所負載的權利—義務關系動態(tài)展現(xiàn)出來的時候,便是公民意識在實踐中的外在體現(xiàn)。公民意識的內涵與基本素養(yǎng)包括法律層面的公民身份意識、道德層面的公德意識與愛國意識以及實踐層面的參與意識與協(xié)商意識,民主政治的特點與表現(xiàn)形式則體現(xiàn)為一系列“授權”、“限權”的機制以及穩(wěn)定的政治制度、多樣的政治參與渠道和持續(xù)的政治體制改革,這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經歷了早期探索、初步發(fā)展、曲折前進、恢復和逐步發(fā)展以及中國特色道路的形成幾個主要階段,在一發(fā)展進程中公民意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強化了公民愛國意識、責任意識、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公民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也產生二重性的影響,既有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增強大眾政治認同的積極作用,又有導致政治參與“冷漠與激憤”并存、大眾凝聚力降低、政治權威淡化的消極作用,F(xiàn)階段中國公民意識的發(fā)展現(xiàn)狀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制約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因素,包括公民認識認知不足、主體意識、權利意識缺失、法律意識薄弱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意識教育機制缺失且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傳統(tǒng)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影響、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束縛、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尚未形成、政治逆風和政治冷漠心理影響。強化公民意識是當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關鍵之舉,從具體路徑上講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公民意識教育中的指導地位,從多角度、多層次入手構建多渠道的公民意識培育體系;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助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升公民協(xié)商意識,完善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培育公民有序參與意識,為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秩序保障。
【關鍵詞】:公民意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民主政治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621.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導言10-14
  • 1.1 選題依據(jù)及研究意義10-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1-12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1-12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
  • 1.3 論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12-13
  • 1.4 論文創(chuàng)新點及重難點13
  • 1.5 論文研究方法13-14
  • 2 公民意識與民主政治的理論分析14-31
  • 2.1 公民意識研究的興起14-16
  • 2.1.1 公民的原型14-15
  • 2.1.2 從傳統(tǒng)臣民到現(xiàn)代公民15-16
  • 2.2 公民意識的內涵16-21
  • 2.2.1 法律層面的公民身份意識17-18
  • 2.2.2 道德層面的公德意識與愛國意識18-21
  • 2.3 公民意識的特征與作用21-22
  • 2.4 民主政治的基本含義、特點及表現(xiàn)形式22-31
  • 2.4.1 西方民主政治理論概述22-26
  • 2.4.2 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觀概述26-29
  • 2.4.3 民主政治的特點及表現(xiàn)形式29-31
  •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歷史脈絡31-37
  • 3.1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政治建設的早期探索(1921—1949)31-32
  • 3.2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初步發(fā)展(1949—1957)32-33
  • 3.3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1957—1978)、33-34
  • 3.4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恢復與逐步發(fā)展(1978—2002)34-35
  • 3.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形成與發(fā)展(2002—至今)35-37
  • 4 公民意識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關系37-49
  • 4.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對公民意識的影響37-42
  • 4.1.1 高效穩(wěn)定的政治體制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愛國意識37-39
  • 4.1.2 持續(xù)拓展的政治參與渠道有助于提升公民的參與意識39-40
  • 4.1.3 穩(wěn)步推進的政治體制改革有利于加強公民的責任意識和政治認同40-42
  • 4.2 公民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影響二重性42-49
  • 4.2.1 積極作用43-46
  • 4.2.2 消極影響46-49
  • 5 現(xiàn)階段我國公民意識中制約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因素及原因分析49-65
  • 5.1 現(xiàn)階段我國公民意識中制約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因素49-57
  • 5.1.1 公民意識認知不足49-50
  • 5.1.2 公民主體意識、權利意識缺失50-52
  • 5.1.3 公民法律意識薄弱52-53
  • 5.1.4 公民協(xié)商意識淡薄53-55
  • 5.1.5 公民參與意識不健全55-57
  • 5.2 原因分析57-65
  • 5.2.1 公民意識的教育機制缺失57-59
  • 5.2.2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影響59-60
  • 5.2.3 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束縛60-61
  • 5.2.4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尚未完全形成61-62
  • 5.2.5 政治逆發(fā)與政治冷漠心理的影響62-63
  • 5.2.6“普世價值”等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63-65
  • 6 強化公民意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路徑65-86
  • 6.1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公民意識教育中的指導地位,增強政治認同65-69
  • 6.1.1 積極應對西方社會思潮挑戰(zhàn),注重社會主義公民意識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65-66
  • 6.1.2 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66-67
  • 6.1.3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教育67-68
  • 6.1.4 注重公民意識教育的實踐性68-69
  • 6.2 構建多渠道的公民意識培育體系,為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思想支撐69-78
  • 6.2.1 加強公民意識認知教育69-70
  • 6.2.2 以家庭、學校、社會組織和網絡作為具體切入點,,實現(xiàn)四者的有機統(tǒng)一70-74
  • 6.2.3 借鑒國外公民教育的經驗74-78
  • 6.3 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助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78-81
  • 6.4 提升公民協(xié)商意識,完善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81-82
  • 6.5 培育公民有序參與意識,為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秩序保障82-86
  • 6.5.1 建設參與型政治文化83
  • 6.5.2 穩(wěn)步拓展政治參與渠道83-85
  • 6.5.3 政治社會化為提高公民政治參與意識提供多樣化渠道85-86
  • 結語86-87
  • 參考文獻87-90
  • 致謝9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裕東;;公民意識內涵新探[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2 孫春晨;公民道德建設的時代機遇[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3年10期

3 周延齡;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運行機制——他律與自律的統(tǒng)一[J];理論學習;2003年02期

4 殷建中;積極探索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04年10期

5 劉新華;;公民道德建設應重視公民私德的培養(yǎng)[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6年06期

6 葉飛;;公民意識的內涵及其養(yǎng)成[J];政工研究動態(tài);2007年21期

7 姜建寧;;維護社會穩(wěn)定視角下的公民意識[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8 劉雯;;增強青少年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9 蔣篤運;張雪琴;;公民意識形成的內在機制及啟示[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10 ;“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創(chuàng)新主題系列活動啟事[J];山東教育;2002年Z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潘瑩;;增強公民道德意識 爭當南寧文明市民[A];2003年“求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新世紀的廣西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鄒云;;淺談公民道德建設[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實習生 劉艷梅邋本報記者邋鐘嵐;進一步深化公民道德建設[N];四川日報;2003年

2 南通市人民政府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主任、市公安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姜建寧;強化公民意識 推動社會穩(wěn)定[N];南通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道德建設重在公民參與[N];濟南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公民道德意識培育路徑至關重要[N];濟南日報;2010年

5 ;衡水公民道德建設解難題重實效[N];人民日報;2003年

6 ;培養(yǎng)公民道德意識[N];浙江日報;2009年

7 記者王娜梅;“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啟動[N];人民日報;2002年

8 南京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小錫;公民道德建設貴在落實[N];新華日報;2001年

9 王國新;敬業(yè)奉獻: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N];新疆日報(漢);2003年

10 秦大鏵;公民道德建設與市場經濟發(fā)展[N];重慶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彩霞;當代中國公民意識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海敏;協(xié)商民主視角下的公民參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5年

2 王浩宇;關于培養(yǎng)公民善觀念能力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朱麗麗;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意識培育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4 楊雨林;公民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5 崔永江;我國公民社會責任意識及培養(yǎng)研究[D];佳木斯大學;2010年

6 周妍彤;農民公民意識培養(yǎng)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3年

7 呂平;論以公民意識促進公民社會建設的路徑[D];復旦大學;2010年

8 魏爭;論法治社會中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D];陜西科技大學;2013年

9 裴玉林;公民意識培育與村民自治[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10 張連朋;村民參與村務活動中的公民意識調查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572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7572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0a9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