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視域下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視域下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人口老齡化是當代各國共同面臨著的嚴峻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早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養(yǎng)老問題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今天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滿足的同時,他們的精神需求問題凸顯了出來。如何解決老年人精神需求問題,是我國面臨的又一新難題,也是急需解決的社會養(yǎng)老問題。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原有的二元城鄉(xiāng)結構被逐漸打破,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這就使得農村出現了一大批留守老人群體,而這一群體在養(yǎng)老及精神需求方面有著自己的特殊性。關注和滿足這一特殊群體的精神需求,是亟待解決而又十分艱巨的任務。本文從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出發(fā),通過文獻分析法和數據分析等方法,分析和總結了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成因,并借鑒國內外優(yōu)秀的經驗,為解決當前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本文除引文外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相關的理論闡述。首先主要對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進行了梳理,并對精神需求做了科學界定。其次對農村留守老人及其精神需求做了理論闡釋,說明了研究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意義。第二部分是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滿足的現狀的描述。主要論述了現階段我國滿足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成績包括精神需求滿足的物質保障條件進一步發(fā)展和對精神需求滿足的重視度日益提升。存在的問題包括農村留守老人精神生活方式單一、情感需求的缺失、被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以及獲取外界信息的需求的缺失。第三部分是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問題的成因。其中農村社會生產力發(fā)展不足是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各級政府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家庭成員的疏忽是造成老年人精神需求問題的促成原因;老年人自身素質是造成其精神需求問題的主觀原因。第四部分是解決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問題的途徑和對策。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為解決老年人精神需求提供物質保障,要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提升文化生產力;加強各級府投入為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問題提供制度保障;加強子女教育為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有利環(huán)境;增強老年人素質為為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主觀條件,要提升老人自身綜合素質和自我慰藉的能力,鼓勵引導老年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精神需求的滿足是養(yǎng)老的一方面,精神需求問題有相對獨立性,解決老年人精神需求直接關系到老年人自身健康、生活質量以及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所以我們要加強對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重視,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
【關鍵詞】:老齡化 農村留守老人 精神需求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422.6;D669.6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5
- (一)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1
-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11-13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13-14
- (四) 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之處14-15
- 一、精神需求相關理論闡釋15-32
- (一) 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概述15-24
- 1. 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的淵源15-18
- 2. 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的基本原則18-21
- 3. 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的基本思想21-24
- (二) 學界對精神需求的科學闡釋24-29
- 1. 精神需求的內涵24-26
- 2. 精神需求的特性26-27
- 3. 精神需求的作用27-29
- (三) 農村留守老人及其精神需求29-32
- 1. 農村留守老人及其形成原因29
- 2. 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內容29-30
- 3. 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意義30-32
- 二、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滿足的現狀32-36
- (一) 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得到一定的滿足32-33
- 1. 精神需求滿足的物質保障條件進一步發(fā)展32
- 2. 精神需求滿足的重視度日益提升32-33
- (二) 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仍存在一些問題33-36
- 1. 農村留守老年人精神生活方式單一33-34
- 2. 留守老人情感需求缺失34
- 3. 留守老人被尊重的需求的缺失34-35
- 4. 留守老人交往和獲取信息的需求缺失35-36
- 三、我國農村留守老年人精神需求滿足出現問題的原因36-40
- (一) 農村社會生產力低下是問題的根本原因36-37
- (二) 各級政府管理不到位是問題的主要原因37-38
- (三) 家庭成員的疏忽是問題的促成原因38-39
- (四) 農村留守老人身心素質是問題的主觀原因39-40
- 四、解決我國農村留守老年人精神需求問題的途徑40-44
- (一) 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為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物質基礎40-41
- (二) 加大政府投入為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制度保障41-42
- (三) 加強子女教育為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有利環(huán)境42
- (四) 增強自身素質為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主觀條件42-44
- 結語44-45
- 參考文獻45-47
- 附錄47-50
- 后記50-51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仲彬;市場經濟與精神需求發(fā)展機制[J];學海;1999年04期
2 金芙蓉;;精神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33期
3 仲彬;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提高人的精神需求質量[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4 萬書玉;;滿足殘疾人精神需求:一個亟待關注的殘疾人工作領域——江蘇省殘疾人精神需求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劉曉晨;;“90后”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及其引導策略[J];學理論;2013年17期
6 高翔;;老年人精神需求研究綜述[J];老齡科學研究;2014年02期
7 仲彬;精神需求及其內在矛盾芻議[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許藝妍;吳宏洛;;城市居民的養(yǎng)老意愿與老年人精神需求探析——以福州市為例[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朱赤;;孝,需要養(yǎng),更需要敬[J];老同志之友;2010年21期
10 左亞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深化[J];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林麗;;略論老年人的精神贍養(yǎng)問題[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12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12年
2 黃彥;;關于提高老年人精神贍養(yǎng)問題的思考與建議[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12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高度關注新居民的精神需求[N];嘉興日報;2008年
2 王平元 閻登鑫;來賓支隊滿足官兵精神需求[N];人民武警;2008年
3 劉德強 舒國宋;不能忽視群眾的精神需求[N];組織人事報;2011年
4 楊濤;常回家看看,法律宣示道德的意義[N];法制日報;2012年
5 本報評論員;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N];河北日報;2000年
6 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執(zhí)筆 顏曉峰邋王玉 周孫偉;在文化創(chuàng)新中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N];光明日報;2008年
7 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特聘教授 研究所所長 傅謹;文化是精神需求中最核心的部分[N];光明日報;2010年
8 呂紅平 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論精神養(yǎng)老問題[N];中國人口報;2012年
9 楊濤;“;丶铱纯础比敕,一種善的指引[N];工人日報;2012年
10 楊濤;“;丶铱纯础比敕o須有可操作性[N];濟南日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欣怡;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馬明;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視域下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3 龔強飛;小組工作在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中的應用[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3年
4 倪欣儀;煤礦工人精神需求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5 孫西花;高校社區(qū)老年人精神需求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6 劉悅;山西省長治市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會支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7 張莉;初中生精神需求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8 王玉霞;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需求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9 劉曉雄;論馬克思關于人的精神需求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宋海平;長春市老年人口精神需求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精神需求理論視域下我國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52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47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