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自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以來,“中國夢”儼然成為了當今中國高昂的旋律與精神旗幟,成為了國內外學術界、媒體以及普通民眾關注的焦點。而“美國夢”一詞早在1931年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出版的《美國史詩》便已固定下來,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并推向全世界。 從中國夢與美國夢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內容而言,中國夢起源于中國悠久燦爛的文明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與艱辛探索,經(jīng)歷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運動、建國前期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與改革開放三個階段的演變,具備“家、國、天下”三個層面的內容。相對應,美國夢源于早期移民對物質和精神的追求,經(jīng)歷了建國后大陸擴張時期、海外擴張時期與美國成為世界霸主時期三個階段的發(fā)展,突出其對自由民主平等、財富地位權力以及美好幸福富裕生活的追求。 從兩國的差異而言,中國夢與美國夢在內涵、文化、價值觀以及實現(xiàn)途徑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美國夢的基本內涵是追求自由民主平等、通過個人奮斗獲得成功以及物質財富積累。中國夢受中華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滋養(yǎng),,而美國夢在資本主義發(fā)展背景下繼承西方文化精華。中國夢強調集體主義,美國夢信奉個人主義。中國夢堅持走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道路,通過工農(nóng)業(yè)剪刀差的國內自我調節(jié)方式來實現(xiàn)原始積累,強調和平發(fā)展,而美國依靠對外擴張和掠奪來達到目的,追求個人夢想。但中國夢與美國夢也存在相同點。兩國人民都熱愛生活,渴望有更好的發(fā)展;都明白美好生活源于辛勤的勞動,實現(xiàn)夢想需要政府的保障等等。 美國夢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為中國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提供有益的借鑒。這種借鑒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即尊重個人夢想與追求、尋求個人夢與國家夢之間的結合點;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不斷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照搬西方發(fā)展模式;摒棄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的自我發(fā)展,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與世界共享發(fā)展、繁榮、和諧之夢。 審視現(xiàn)在,展望未來。美國夢面臨重重困境,但振作起來重塑美國夢仍為時未晚。相反,現(xiàn)今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指日可待,但踐行中國夢依然任重而道遠,需堅持不懈且謹慎行之。
【關鍵詞】:中國夢 美國夢 比較研究 中華民族復興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61;D771.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緒論9-15
- 一、 研究綜述9-12
- (一)關于“中國夢”的研究9-10
- (二)關于“美國夢”的研究10-12
- (三)關于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12
- 二、 研究意義12-13
- 三、 研究方法13-14
- 四、 創(chuàng)新之處14-15
- 第一章 中國夢與美國夢起源、發(fā)展及內容15-27
- 第一節(jié) 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5-20
- 一、 中國夢的起源15-16
- 二、 中國夢的發(fā)展16-18
- 三、 中國夢的主要內容18-20
- 第二節(jié) 美國夢——通過個人奮斗獲得成功20-27
- 一、 美國夢的起源20-21
- 二、 美國夢的發(fā)展21-25
- 三、 美國夢的主要內容25-27
- 第二章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分析27-33
- 第一節(jié)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差異27-30
- 一、 背景不同27-28
- 二、 基本內涵不同28
- 三、 文化與價值觀不同28-29
- 四、 實現(xiàn)途徑不同29-30
- 第二節(jié)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相同點30-33
- 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30-31
- 二、 實現(xiàn)夢想需要辛勤勞動31
- 三、 政府讓夢想成為可能31-33
- 第三章 美國夢的經(jīng)驗教訓給中國夢的啟示33-39
- 第一節(jié) 尊重個人夢想與追求33-34
- 一、 改善個人價值實現(xiàn)的環(huán)境和條件33
- 二、 尋求個人夢與國家夢之間的結合點33-34
- 三、 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取向34
- 第二節(jié) 促進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34-36
- 一、 努力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huán)境34-35
- 二、 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35
- 三、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5-36
- 第三節(jié) 堅持本國發(fā)展道路與模式36-37
- 一、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6
- 二、 絕不照搬西方發(fā)展模式36-37
- 三、 協(xié)調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發(fā)展37
- 第四節(jié) 推動世界和平與發(fā)展37-39
- 一、 摒棄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的自我發(fā)展37-38
- 二、 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38
- 三、 中國與世界共享發(fā)展、繁榮、和諧之夢38-39
- 第四章 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未來展望39-43
- 第一節(jié) 美國夢的未來展望39-41
- 一、 美國夢面臨重重困境39-40
- 二、 重塑美國夢為時未晚40-41
- 第二節(jié) 中國夢的未來展望41-43
- 一、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41-42
- 二、 踐行中國夢任重而道遠42-43
- 結論43-45
- 參考文獻45-48
- 致謝48-49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刊評論員;;用實干成就美麗“中國夢”[J];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13年04期
2 楊凱;;重民生是“中國夢”的現(xiàn)實溫度[J];當代廣西;2013年06期
3 本刊編輯部;陳建榮;;同心共筑中國夢[J];當代江西;2013年03期
4 楊萬東;;解讀“中國夢”[J];當代貴州;2013年10期
5 榮開明;;論“中國夢”的幾個基本問題[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6 ;“中國夢”的暢想[J];文史春秋;2013年04期
7 李少金;;美麗中國夢[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8 ;關于開展“我的中國夢”征文活動的啟事[J];先鋒隊;2013年13期
9 ;我勤勞 我善良 圓我中國夢[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10 ;黃相懷:中國夢的理論創(chuàng)新意義[J];求是;201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儒杰;;發(fā)展與公正: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價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韓慶祥;王海濱;;中國夢:根本前提、精神實質和實現(xiàn)路徑[A];2013·學術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提升(上)[C];2013年
3 許志功;;以黨的科學理論指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A];“歷史唯物主義與民族復興之路”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顏曉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包含倡導勞動[A];“歷史唯物主義與民族復興之路”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柳潔;;以行業(yè)夢托起中國夢[A];浙江鹽業(yè)(2013年第4期總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國夢[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年
7 方曉;;“中國夢”與中國外交:世界貢獻 中國打造[A];中國夢: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順;;中國夢的主體性意蘊[A];2013·學術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提升(上)[C];2013年
9 熊煒;;圍繞中國夢思想,推進中國的外交與國際關系研究[A];第五屆外語院校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高層論壇暨全國外語院?蒲泄芾韰f(xié)會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芻議大國崛起中的金融問題——兼議金融在實現(xiàn)中國夢進程中的作用[A];第五屆外語院校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高層論壇暨全國外語院?蒲泄芾韰f(xié)會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馮蕾;道路堅定 “中國夢”圓[N];光明日報;2013年
2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楊政;兩會繼往開來引導“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3年
3 諶強;詩人雅集新春放歌聯(lián)吟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3年
4 曹華飛;團結奮斗實現(xiàn)共同的“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3年
5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顏曉峰;為什么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N];光明日報;2013年
6 衡陽市圖書館 武久英;用勤勞和智慧托起“中國夢”[N];湖南日報;2013年
7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N];解放軍報;2013年
8 曹丙利;構筑“中國夢”的民生基石[N];科技日報;2013年
9 張峪銘;“三有”人生托起中國夢[N];人民公安報;2013年
10 汪金友;十解“中國夢”[N];人民公安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小鶯;《蝸居》和“中國夢”[D];北京大學;2011年
2 江利群;實現(xiàn)中國夢的機遇與挑戰(zhàn)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3 李博;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是“中國夢”的實現(xiàn)路徑[D];首都師范大學;2014年
4 李達虹;天津市初中生“中國夢”的外顯和內隱認知與教育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5 楊成亮;中學生“中國夢”的心理結構及優(yōu)化教育建議[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6 馬殠殠;論“中國夢”視域下的高校責任公民培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7 曹嘉;試論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及其實現(xiàn)路徑[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8 劉成武;“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xiàn)路徑[D];安慶師范學院;2014年
9 張杰;實現(xiàn)中國夢視域下的反腐倡廉建設研究[D];湘潭大學;2014年
10 張梁;從現(xiàn)代化的視角看“中國夢”對凝聚人心力量的意義價值[D];黑龍江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10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40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