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03:22
隨著近年來全球工業(yè)化、信息化產(chǎn)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加快了自然資源、公共資源的使用和消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規(guī)律不斷被打破,使隱藏的公共危機表現(xiàn)不斷暴露,是社會治理中無法避免的重大挑戰(zhàn)。十三五規(guī)劃中,我國明確指出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實現(xiàn)政府治理和社會調(diào)節(jié)、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在社會治理中,公民是一個新的主體,公民的參與使得社會治理的結構發(fā)生重大改變,在公共安全、危機的預防、危害的減輕、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提供了內(nèi)在保障。但是,在實際治理過程中,公民的責任與主體地位在法律方面未得到明確,公民參與的程度比較低。因此,對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找出其現(xiàn)存的問題和不足,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意見和建議,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本文以治理理論、公民參與理論以及危機生命周期理論作為理論基礎,主要分為五個章節(jié)對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首先,通過分析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現(xiàn)狀,主要從公民有序參與的形式、取得的成效、渠道以及困境四個方面來闡述,在借鑒國內(nèi)外公共危機治理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分...
【文章來源】: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內(nèi)研究綜述
1.2.2 國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1.1 公共危機
2.1.2 公共危機治理
2.1.3 公民有序參與
2.2 理論基礎
2.2.1 治理理論
2.2.2 危機生命周期理論
2.2.3 公民參與理論
3 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現(xiàn)狀分析
3.1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形式、渠道與成效
3.1.1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形式
3.1.2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渠道
3.1.3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成效
3.2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困境分析
3.2.1 公民的有序參與意識不強
3.2.2 公民的危機應急能力不足
3.2.3 公民參與非理性化
3.2.4 信息溝通渠道不暢
3.2.5 公民有序參與的動力不足
3.3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困境的原因分析
3.3.1 政府對公民參與的支持力度不足
3.3.2 公民自身因素的限制
3.3.3 有序參與的程序缺失
3.3.4 媒體作用的弱化
3.3.5 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影響
4 國外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經(jīng)驗借鑒
4.1 國外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現(xiàn)狀
4.1.1 日本:強化公民的法制保障
4.1.2 美國:提升公民的參與能力
4.1.3 新加坡:強調(diào)公民的志愿精神
4.2 國外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啟示
4.2.1 構建完備的公民參與危機治理法律體系
4.2.2 建立全面地信息溝通機制
4.2.3 注重志愿精神的文化建設
4.2.4 重視公民危機應對能力
5 加強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對策建議
5.1 培育和提升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意識
5.1.1 注重公民精神和志愿精神的培育
5.1.2 加強危機意識的培養(yǎng)
5.2 提升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能力
5.2.1 建立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培訓體系
5.2.2 提高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專業(yè)化水平
5.3 完善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法律法規(guī)
5.3.1 明確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地位
5.3.2 明確公民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的權利與義務
5.4 加強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制度建設
5.4.1 建立較為完善的利益表達機制
5.4.2 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管理機制
5.4.3 完善社會聽證制度
5.5 健全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信息平臺
5.5.1 建立完整的危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
5.5.2 規(guī)范新聞發(fā)布制度
5.5.3 建立信息溝通機制
5.6 完善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動力機制
5.6.1 物質(zhì)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5.6.2 完善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公民參與機制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486471
【文章來源】: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內(nèi)研究綜述
1.2.2 國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關概念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
2.1.1 公共危機
2.1.2 公共危機治理
2.1.3 公民有序參與
2.2 理論基礎
2.2.1 治理理論
2.2.2 危機生命周期理論
2.2.3 公民參與理論
3 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現(xiàn)狀分析
3.1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形式、渠道與成效
3.1.1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形式
3.1.2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渠道
3.1.3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成效
3.2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困境分析
3.2.1 公民的有序參與意識不強
3.2.2 公民的危機應急能力不足
3.2.3 公民參與非理性化
3.2.4 信息溝通渠道不暢
3.2.5 公民有序參與的動力不足
3.3 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困境的原因分析
3.3.1 政府對公民參與的支持力度不足
3.3.2 公民自身因素的限制
3.3.3 有序參與的程序缺失
3.3.4 媒體作用的弱化
3.3.5 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影響
4 國外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經(jīng)驗借鑒
4.1 國外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現(xiàn)狀
4.1.1 日本:強化公民的法制保障
4.1.2 美國:提升公民的參與能力
4.1.3 新加坡:強調(diào)公民的志愿精神
4.2 國外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啟示
4.2.1 構建完備的公民參與危機治理法律體系
4.2.2 建立全面地信息溝通機制
4.2.3 注重志愿精神的文化建設
4.2.4 重視公民危機應對能力
5 加強我國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對策建議
5.1 培育和提升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意識
5.1.1 注重公民精神和志愿精神的培育
5.1.2 加強危機意識的培養(yǎng)
5.2 提升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能力
5.2.1 建立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培訓體系
5.2.2 提高公民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專業(yè)化水平
5.3 完善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法律法規(guī)
5.3.1 明確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參與的地位
5.3.2 明確公民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的權利與義務
5.4 加強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制度建設
5.4.1 建立較為完善的利益表達機制
5.4.2 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管理機制
5.4.3 完善社會聽證制度
5.5 健全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信息平臺
5.5.1 建立完整的危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
5.5.2 規(guī)范新聞發(fā)布制度
5.5.3 建立信息溝通機制
5.6 完善公共危機治理中公民有序參與的動力機制
5.6.1 物質(zhì)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5.6.2 完善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公民參與機制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及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4864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34864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