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周邊外交機會原點:朝鮮、日本、緬甸篇
本文關鍵詞:中國周邊外交,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網1月2日訊 世界在忐忑不安中迎來2014年。這將是富于變化的一年,很多矛盾的量變因素都在加速積累,挑戰(zhàn)無所不在。但挑戰(zhàn)往往蘊含著機遇。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大國不認為自己安全環(huán)境中的挑戰(zhàn)因素正不斷增多,也沒有哪個大國不在開展積極有為的外交,通過應對挑戰(zhàn)延攬推進戰(zhàn)略利益的條件。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不斷上升的發(fā)展中大國,更應如此,更是如此。
2013年的中國外交因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職后的積極布局、主動謀勢而精彩紛呈,點、線、面結合,全方位立體推進,為今后的更大作為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中國外交的布局中,做好每個點上的工作具有基礎性的意義。點是“頂層設計”與“底線思維”之間的最有力銜接,是檢驗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發(fā)展的最佳載體。只有抓住點,才能連成線、帶動面,一個中氣十足、強勢有為的大戰(zhàn)略方可躍然成形。
如果說中國外交在2013年的工作重點是謀勢布局,2014年的重點就應是深耕細作,管控、經營好那些攸關中國戰(zhàn)略利益的點,這在周邊地區(qū)尤為重要。那么,展望2014年中國周邊外交面臨的形勢,哪些點上的工作最具挑戰(zhàn)性又最有可為,尤其需要引起重視呢?
朝鮮。2014年將是朝國內和半島局勢至關重要的一年。在確立“唯一核心領導體制”后,其內外政策是因循守舊,繼續(xù)逞強,還是真正踏上改革搞活之路,將有更為明晰、統(tǒng)合的線索。中國是朝生存和發(fā)展不可選擇的首要倚重對象,無論朝國內政局發(fā)生什么變化,朝都無法背棄中朝之間相互的戰(zhàn)略承諾,無法對中國合情合理的利益和主張置之不顧。
當國際社會始終認為朝不可預知,與朝開展良性互動的基本條件就是匱乏的。在減少朝及其他相關方不可預知性的基礎上,推動中朝關系轉圜,進而推動半島局勢轉圜,應是2014年中國半島政策的努力方向。
中朝關系正走出低谷,轉圜是雙方共同需要,也是中國對朝針對當前困局對朝施加影響的重要籌碼。實現(xiàn)金正恩訪華是轉圜重要標志,兩國間的分歧必須彌合到足以確保這樣一次重要訪問能夠成功并為中朝關系未來指明方向的程度。朝顯示通過自我改革重返國際社會的勇氣,,表明停止核活動和重返六方會談的決心,將有助于增強中方的信心。
朝核計劃已走得太遠,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棄核換和平”難以為繼。朝要求無條件恢復對話,美、韓堅持唯有朝采取停核、棄核實際步驟方能重啟會談。如何在兩種立場之間尋找中和點,促成重啟會談,并推動重啟后的會談為制訂各方都能接受的半島無核化與和平安排做出努力,考驗著中國外交的設計和斡旋力。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頂層設計與底線思維相結合”要求,理應適用于中國的對朝和半島政策。
日本。日本同中國的對抗已持續(xù)一年有余,隨安倍晉三悍然參拜靖國神社而達到新高點,也發(fā)生了斗爭態(tài)勢的轉折。中日領導人近期恢復接觸的大門已經關死,兩國政治關系在安倍下臺前難有實質改善。2014年的中國外交應當乘勢而發(fā),書就在中日關系僵冷期有所作為的基本格局,強化這場帶有戰(zhàn)略競爭性質的對日外交、軍事斗爭的勝局,并為“后安倍時代”的破冰預做準備。
保持高層政治壓力至關重要。除不與安倍接觸外,也要預先設計好在其進一步挑釁情況下中國所能打的牌,必要時可以考慮外交關系實際降級等反制措施。
應設法增加日本與中國對抗的綜合成本。中國軍隊對東海防空識別區(qū)實施有效監(jiān)管并頻繁穿越宮古、宗古海峽,維權執(zhí)法部門繼續(xù)加強在釣魚島附近的常態(tài)化維權執(zhí)法,有關公司企業(yè)據(jù)理依法開展東海油氣田開發(fā),將不斷加大日本政府和軍方承受的軍事安全壓力,符合中國在亞太地區(qū)的現(xiàn)實和長遠戰(zhàn)略需要。
中國已成長為亞太經濟增長火車頭,過去每逢中日摩擦必現(xiàn)的“政冷經熱”模式不可能重來。重振沉悶的日本經濟是安倍執(zhí)政首要目標。安倍政權在軍事安全和歷史問題上的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日本對華、對韓貿易和海外制造業(yè),而出口疲弱、日元低迷是日本經濟長期深陷通縮陰影的重要表現(xiàn)。中韓貿易額與中日貿易額的差距正迅速縮小,中韓雙邊自貿協(xié)定談判也在加速。推動中韓貿易權重在兩、三年內超越中日貿易,將對亞太經濟格局和日本經濟走勢產生深遠影響。除此之外,像中日韓自貿區(qū)談判、東亞區(qū)域金融互助、20國集團宏觀政策協(xié)調、亞洲銀行金融合作等地區(qū)性公共產品,中方可以考慮有選擇地對日本的倡議和利益不予呼應和配合。
與美國、俄羅斯、韓國、朝鮮、東盟國家就日本問題加強溝通是必要的。美國在慫恿日本沖在遏華戰(zhàn)略前沿的同時,對安倍“借雞生蛋”突破戰(zhàn)后束縛心存警惕,對中日對峙殃及中美關系心懷忌憚。美國固然不會在中日之爭中站到中國一邊,但也竭力避免在中日之間做選擇,對日本政治走向極端化的牽制卻仍將有所作用。美國需要明白,其對日本的偏袒和縱容是在推卸美國對亞太和平與繁榮所應承擔的責任,也有違共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精神,將產生“骨牌效應”,使美國承擔失去對華關系的風險。
還要逆水行舟保持對日本社會各界工作力度。堅持面向日本良知政治家、友好團體和基層、草根人士開展對話交流,積極面向日本民眾釋放政治信號,同樣是針對日本投機政客和右翼勢力的斗爭策略。
緬甸。2014年的緬甸是中國周邊外交需要高度關注的方向。其一,緬接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將主辦東盟一系列重要會議和東亞峰會。軍政府勢必謀求進一步改善國際生存環(huán)境,又必然要與借機加大對緬染指力度的外部勢力進行較量。
其二,緬國內民主與和解進程步入2015年大選前的關鍵期。一方面,政府軍在與緬北地方武裝繼續(xù)和談的同時,將加緊擠壓對手的生存空間,雙方可能爆發(fā)新的戰(zhàn)事。另一方面,昂山素季為取得參選總統(tǒng)資格一直在積極活動爭取修憲,政府方面已經松口,當尚未坐實。昂山領導的全國民主聯(lián)盟已宣布不論修憲與否,都會參加2015年大選,這就意味著該組織有可能另推候選人。2014年緬和平與和解表象之下的政治斗爭將會加劇,支持昂山和企圖滲入緬北地區(qū)的西方勢力也會加緊活動,緬國內政局將比較困難。
中國是緬甸第一鄰國,緬和平過渡、順利和解、發(fā)展繁榮符合中國戰(zhàn)略利益。中國需要充分估計、妥善把握緬局勢發(fā)展中的復雜因素,巧妙、適度、不失時機地施加影響,維護好西南邊陲安寧、維護中緬友好和中國在緬重大利益。一是鼓勵緬政府與地方武裝對話和解正確發(fā)展,不僅做好場地提供者,也適當發(fā)揮調解作用。二是積極支持緬政府利用輪值主席之機提升在東盟組織中的作用,并且用足這一舞臺深化中國-東盟合作。三是在推進與緬當局友好合作的同時,與緬主要在野政治勢力加強接觸。據(jù)報道,中國國際友好聯(lián)絡協(xié)會已向昂山素季發(fā)出訪華邀請,昂山公開表示收到邀請,愿意訪華。在2014年內促成昂山訪華,是合情合理的。四是與緬政府、各界正面溝通,穩(wěn)步推進遇困暫停的對緬投資大項目恢復工作,防止已建成的項目發(fā)生問題。
中緬之間有著延綿的“胞波”情誼,它植根兩國特殊的地緣、經濟、文化聯(lián)系,跨越兩國不同歷史階段的政治風云,已經成為共同傳統(tǒng),指向兩國關系的未來。只要中方工作得當?shù)梅,無論緬國內發(fā)生什么變化,未來緬外交都將呈現(xiàn)立足東盟、北依中國、西望印度、交好西方的格局。(作者:曉岸)
2014中國周邊外交機會原點:阿富汗、中東篇
本文關鍵詞:中國周邊外交,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65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246532.html